人民日报:五千年来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繁体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繁荣于唐朝;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昌盛于宋代。

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那么,这些诗词好在哪呢?

让我们跟随《人民日报》,一起品味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民日报》点评: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小编解读: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此生得一知己,便是莫大的幸运,便有了直面磨难的勇气与底气,从此不再害怕孤独。

人民日报:五千年来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2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人民日报》点评: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意味深长。

小编解读:

尘世嘈嘈,愿你我在心间种一朵莲,寻一处清幽与安宁,守一份清静与从容。

3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民日报》点评:

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小编解读: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也许现在的生活不如意,但总有一天会峰回路转,一切都会好起来,平淡日子才是真。

人民日报:五千年来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人民日报》点评:

此诗是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编解读:

雪化后,就是春天。

始终相信,生命的路上,所有的不如意,都是装点,所有的美好,哪怕是曲折的,也终会抵达。

5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民日报》点评:

本诗开头,回顾身世。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小编解读:

人这一生,会面对很多抉择,遇见很多苦难,但只愿能坚守本心,问心无愧。

人民日报:五千年来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6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小编解读:

经历过战乱,方知和平的可贵。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愿世间再无战火,愿和平永驻人间。

7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小令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小编解读:

李清照生于古代,思想却始终独立,在碌碌尘世里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不论什么时候,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风景。

8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民日报》点评:

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小编解读: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当我们行至中年,即使有未达成的宏愿,亦愿我们都能坦然面对岁月。

人民日报:五千年来最高水平的15首诗词

9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民日报》点评:

上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绵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小编解读:

往事如烟,我们更要学会看淡,不念孤独。一辈子很长,笑着慢慢走,冬日里江雪冰封,但春天就在不久后。

愿你有家,有爱,余生安暖。

10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诗最具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发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小编解读:

从古至今,对于在水一方的美人,世上大多人都有着一份剪不断的情愫。

一如生活,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留不住。

手中的沙,握得越紧,越容易流失。

11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小编解读:

或许每个在异乡的游子,想起家乡时,都让乡愁浸湿了眼眶。

远方的云朵,仿佛是母亲烧饭时飘起的炊烟,儿时的记忆,瞬间全都翻涌上心头……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民日报》点评: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

小编解读:

人生如梦,一半现实,一半虚幻,清晰也朦胧。看淡现实,消除悲伤。

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去面对,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13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人民日报》点评:

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小编解读:

秋天在儿时的记忆中是十分美好的,有满地厚厚的可以踩的落叶,还有好吃的冰糖葫芦。

长大后,越来越多人离开家乡去远方奋斗,秋天便多了一层思念的意味,飘着淡淡的忧伤。

14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民日报》点评: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 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小编解读: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一个懂得生活的人,绝不会只沉湎于眼前的困难。

那些生活里过不去的坎,那些忘不掉的事,我们终会明白,也不过“俱往矣”。

1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民日报》点评: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小编解读:

谁一辈子能没点儿遗憾呢?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所以,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来源:人民日报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