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摊破浣溪沙》,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繁体

很多人都说李煜不是合格的君主,却是优秀的词人,其实他的父亲中主李璟也是如此。

我们先回顾一下流传千古的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五代 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璟是李煜的父亲,也就是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摊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别体,“摊”意为摊开,表示字数的增加;“破”意为破开,表示一句破成两句。所谓摊破,是指在《浣溪沙》词上下阕各增三字,并将韵脚移至此三次结尾,因而又叫《添字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它还有一个特别响亮的别称——《南唐浣溪沙》,以南唐国号冠名,可谓古今独此一例。而这个词牌之所以被冠以南唐国号,也是因南唐皇帝李璟之故。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摊破浣溪沙》,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浣溪沙的正体是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下片三句,皆为七字,上片每句都押韵,下片则是后两句押韵;而摊破浣溪沙的上下两阕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

来欣赏李璟的一首《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南唐后主李煜大家都很熟悉,风流无比,耽于享乐,最终做了亡国之君。而中主李璟也是这样一位风流天子,常在宫中设宴,邀韩熙载、冯延巳谱新曲作新词令歌女起舞伴唱。

如此流连歌舞,连宫中的乐师都看不下去了,一位名叫王感化的歌师在为李璟献唱之时,特意将一句唐诗“南朝天子爱风流”重复唱了四遍,暗含劝诫。李璟也是闻之一惊,大有懊悔之意。

后来李璟对王感化青睐有加,特意将《浣溪沙》词改调为《摊破浣溪沙》并写了两首词赐给王感化。

上面这首《摊破浣溪沙》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以伤春为题材,寄寓着李璟对南唐国势的忧心感慨,深沉含蓄,处处可见这位风流帝王的彷徨无措。不过这首词虽是佳作,却还算不得绝唱,也不足以令后世为之将国号冠名词牌。真正令词坛将南唐国号冠名为《南唐浣溪沙》的,是李璟另外一首《摊破浣溪沙》: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摊破浣溪沙》,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摊破浣溪沙》

李璟 南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摊破浣溪沙》是李璟词集中的压卷之作,堪称千古绝唱。

浣溪沙的正体是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下片三句,皆为七字,上片每句都押韵,下片则是后两句押韵;而摊破浣溪沙的上下两阕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

李璟这首词就是摊破浣溪沙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深秋怀人之作,传闻是李璟为当时著名的歌姬王感化所写,通过描绘一幅破败荒凉的深秋图景,塑造了一个孤苦无依的思妇形象,历来为后人所推崇。

词的上半阕着重写景。

开头“菡萏香销翠叶残”七字,便营造出了一种极其萧瑟荒凉的氛围。

一个“销”字,一个“残”字将深秋里,荷花枯萎,荷叶凋零的破败景象写到了极致。

夏日的荷花有多艳丽,秋日的凋落就有多令人忧愁。

所以很自然地便引出了第二句“西风愁起绿波间”。

西风本就萧瑟,当它吹过香销叶残的池塘,无形中将环境渲染得更加凄清悲凉。

“愁”字是全词的词眼,词人所有的情感都是由此而来。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摊破浣溪沙》,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直到这一句女主人公才开始登场。

她不忍看这满池零落枯萎的荷花,这会让她联想到年华的逝去。

古人为何总爱悲秋?那是因为秋日里草木的凋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从而勾起无限的愁思。

这首词也是如此,词人以西风残荷,香销叶残,绿波生愁一步步引起女主人公的悲秋愁绪,为下阕的怀人埋下了伏笔。

下阕开头从一场细雨写起。

秋夜的雨格外凄冷,女主人公从梦中惊醒,听着窗外细小的雨声,难以成眠,她想到了那远在千里之外的爱人。

秦观曾言“无边丝雨细如愁”,比起春雨的缠绵不绝,秋雨更增添了一分寒凉,可以想象此时女主人公的心境该是多么愁苦凄冷。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她梦醒后的情景,转辗难眠的她登上高楼,彻夜吹着相思曲,以致笙寒而声咽。

这一句让我想起了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看似不同的场景,实际都抒发了女主人公缠绵不尽的愁思。

忆秦娥·箫声咽

唐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这是全词情感的结穴之处,使得上面所有的写景、抒情都有了着落。

“多少泪珠”一句包含了女主人公所有想说却说不出的情感,最后的“倚栏杆”看似戛然而止,却又给人一种韵味无穷之感。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摊破浣溪沙》,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全词上片引景入情,下片由人及情,情景交融,写尽秋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了千古共鸣。

后世许多文人都十分推崇这首词,北宋的王安石就极其喜欢这首词,甚至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比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妙。

也有人喜欢开头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很愁也很唯美。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