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南怀瑾认为,“大智若愚”,并不是真的愚,而是把真正的大智慧隐藏起来,即“守愚”。《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说最完满的东西,也会有残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也是不会穷尽的。最直的东西,也不是绝对的直;最灵巧的东西,看着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看上去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有时候,人在关键时刻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会使人慑服,出奇制胜,老子所说的“大辩若讷”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时,诸葛亮设下空城计。诸葛亮带一个侍卫在城头抚琴,司马懿率百万之众杀至城下,诸葛亮表情自然,谈笑风生。但越是怡然自得,越是令司马懿心中不安,狐疑多时,不敢贸然攻城。最终传下令去,撤军回营,退避三舍。

诸葛亮不动一兵一卒,反而吓退了司马懿百万雄兵;如果诸葛亮不淡定,以硬抗硬,势必会城破人亡,性命难保。

这就是老子所主张的“无为”战胜“有为”。历史上公孙弘不作辩解赢美名的故事也与诸葛亮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如果他百般辩解,旁观者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在为自己辩解、“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及沽名钓誉了,因为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人有时难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对此,如果我们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忙于解释和迎战,处理不好,往往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更大的不安和麻烦;相反,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沉住气,不去忙于解释,冷静应对,反而可能很容易化解各种危难于无形。

《论语》中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蠢的人一样。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蠢。

颜回表面上很愚,其实他更用心,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但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古往今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者可谓多矣!倒是有些看似“笨”的人、守愚的人,却是很聪明的人。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的郭德成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得让人不以为聪明的人。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朱元璋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却又是另一副神态,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后来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

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道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我出入无阻,怎么知道皇上是否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如果被他人发现,他会有口难辩。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大智若愚有所不同,他不只是“装愚”,而且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南怀瑾非常赞赏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一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以智回避之;有大勇,也可表现出怯懦的样子;很聪敏,也可表现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同时不做随波逐流之事。他认为,世间真正的大智大勇者都不大肆张扬,所以,看一个人不要光看其表面,而要看其内心,考察他的实力。

中国有句古话,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凡此里面隐藏着大智慧啊。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