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夏夜。罗曼此刻正为学校起草一份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总结而焦虑。明天要交差了,可到现在还未写好,因为他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写,可是谁叫他是个秘书呢。十岁的小星也不轻松,他正伏在桌上,使劲地按着铅笔,歪着脑袋写暑假日记。空气闷热而干燥,只听见铅笔着纸的沙沙声。罗曼瞥了一眼那份油印的告家长书,唉!现在当个小学生也不容易,一个暑假要写三十篇日记、二十篇读书心得、六篇作文,还有数不清的语文、数学练习题,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好了,爸爸,暑假日记我全写完了。”小星突然欢呼起来,打破了夏夜的沉寂。罗曼疑惑地拿过儿子的日记本,只见那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

“七月十四日,晴。今天放暑假,我在家里的后花园种下了一粒喇叭花籽。”“七月十六日,晴。我种下的喇叭花籽长了两片小叶儿,我给它施了肥,浇了水。”“今天清晨起来,我给喇叭花搭了一个竹架子。” “喇叭花已经长出了细细的藤子,顺着架子弯弯曲曲往上爬。”“下午,可爱的喇叭花终于爬到了竹架顶上,长满绿色的叶子。”…… 转瞬间暑假日记到了八月:“八月七日,晴。爬在竹架顶上的喇叭花叶子中间开出了一朵黄色小花,开得那么美丽,那么娇嫩。”“八月二十日,晴。喇叭花架上开满了美丽的花,香气扑鼻。爸爸说,只要流汗水就一定有收获的。”

天知道!今天才开始放暑假呢!罗曼家压根儿就不种花;家里窄小得连摆花盆的阳台也没有,哪来后花园?难道把喇叭花种到床底下?罗曼看着这部编造的日记,又好气又好笑,他真想给儿子一巴掌。可是当他的手一触到桌子上他起草的总结稿时,就又缩回来了,他自己又在写些什么呢——

“朝阳中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卓有成效,为教师办了七件好事:一、户户有阳台。二、家家有……”

选自《周末》1982年10月2日

【赏析】 

《小星的暑假日记》(以下简称《日记》) 是一篇构思精巧、独具特色的好作品。小说题为《日记》,却是 “项庄舞剑”,其意并不在 “日记”。

小说写了两个人物、两件事情。爸爸罗曼为学校起草一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总结,儿子小星,为自己赶写三十篇暑假日记。作者确实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着力刻划了小星的写日记。你看他“伏在桌上”,“歪着脑袋”,“使劲地按着铅笔”,“尽管空气闷热而干燥,却只听见铅笔着纸的沙沙声”。多专心,多刻苦,多用功! 仅在一个晚上,小星便写完了三十篇暑假日记。超常的智能,非凡的毅力,惊人的速度,连罗曼都感到惊奇、疑惑。从字面上看,小星的日记是无可指责的,读一读他的日记吧,你能说他观察不细致,描写不形象,叙述不合理,语言不生动吗? 可是关键在于这“精彩”的日记是编造的、是假的。你也许会责怪小星的不诚实,也许会责怪学校的作业太多,然而作者的真实意图并不在于此。

乍看起来,作者在罗曼身上所用的笔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和结尾处用几句话写了罗曼。而实际上这才是小说的关键。身为学校秘书的罗曼,“压根儿就不种花,家里窄小得连摆花盆的阳台也没有,哪来的后花园?”可是他的儿子小星却在暑假的第一天就“高明” 地编出了三十篇关于种花的“又好气又好笑”的日记,而他自己也在“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的经验总结中,编造了“为教师办了七件好事,户户有阳台”的谎言。一写日记,一写总结,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妙就妙在他们父子二人虽然是各行其事,各尽其能,但是却双向合拢,同归于一,都是在“编”,在“骗”。不同的是,小星是为了完成作业在编造骗老师,实质上是骗了自己,害了自己;而罗曼却是为了交差在编造骗教师、骗社会的经验总结,实质上是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如果说小星应该受到批评的话,那么罗曼便更应该受到指责。

然而,作者的真实意图仍不止于此。

当我们把小说全部读完后,再前前后后仔细地品味一下,便会恍然大悟; 罗曼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罗曼的总结才是小说的中心事件。原来,小说以《日记》为题,只是虚晃一枪,掩人耳目; 开头写罗曼,用墨很少,乃是避实就虚,藏竿露影;而中间又大段地写小星、日记,不过是虚设烟幕,以虚衬实; 结尾虽然寥寥数语,却是卒章显志的点睛之笔,既照应了开头,又揭示了全篇的宗旨。作者所关心的不是小星日记的好坏,也不是罗曼总结的高低,更不是罗曼一家的阳台、花园; 而是所有教师的住房,所有教师的待遇,很显然,小说所要揭示的不是家庭问题,不是学校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如果说小星的编和骗是繁重的作业,是老师、是学校逼的,那么罗曼的编和骗又是谁逼的呢?明知没有什么可写,却又不得不写;明知是编、是骗,却又不得不编,不得不骗,这说明了什么?

《日记》全文不过六百来字,却构思新巧,意蕴隽永。如果说微型小说应该像半亩方塘,一湾清水,浅而不露,那么“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不言中”,便是《日记》的一大特色。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