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繁体

这几天,中日友好医院的事儿连番升级,素材丰富,一波比一波好看。

我们办公室一边吃瓜,一边感叹:真好看啊,网友们把祖宗十八代都翻个底儿掉的挖掘能力,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瑞思拜。

跟着网友们的放料路径,我们捋一捋已经出现过几轮传播。个人希望,这个话题能够继续存在,继续被关注。

01

事件大家基本都知道了。不复述。

最先爆发的(第1波舆情)是肖医生“婚内出轨多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渣男是整个事件里面最不值一提的部分。

可是,回想最初,我们还是对着肖医生的照片讨论过:

这些女的都疯了么?

还2次流产,自己是医护避孕都不做吗?

老婆2019年就知道了,不离婚?

没结婚要给他生孩子是图什么?难道是真爱?

这个时候,报道的标题还是这样的,主要走八卦路线。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说上天,也是肖医生自己的生活作风问题,算是私德。虽然他不是艺人,但他是党员啊!

02

很快,生活作风问题就不香了,专注点转移至医德部分(第2波舆情),大家深深共情了那位可怜的被晾在手术室40分钟的患者。

根据举报信里的描述:

2024年7月5日,肖医生和董小姐上手术,董小姐的某些操作引起了手术室护士王某的斥责,肖医生继而对王某大吼大叫并丢下已经麻醉的病人不顾,和董小姐一起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

麻蛋,一想到自己也有可能遇到这种医生,不得骂几句啊。

这时候的报道标题,是这样的: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医生和老师在全世界都是道德标准要求最高的职业。

虽然我也不完全赞同地震了医生也坚持完成手术,但你看看人家!

03

这里有一个比较隐藏的点(第3波舆情),是中日友好医院的“放任”。发酵程度轻微。

男主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医生。

根据肖医生的妻子谷医生写给医院纪委实名举报信里的提及顺序,一共出现4名有婚外情的女性(我数出来是4个人,很多标题用了6名)分别是: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石护士长(小三);

中日友好医院规培医生董小姐(小四);

中日友好医院人事处女员工(小五);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徐护士(小六)。

看得出来,医生工作确实挺忙,绝对不在路程上花时间,只吃扭头就能啪叽一口的窝边草。同科室优先。

但是问题在于,搞来搞去都在中日友好医院,看中日友好医院的眼神都要变了。

谷医生的文本里还明确了,这都不是什么秘密,中日友好医院的人都知道:“这期间有中日友好医院员工看到他和人事处女员工一同进出医院附近的酒店,也有贵院员工告知我他和胸外科徐护士的关系是‘公开的秘密’。”

更要命是,谷医生还提了“以上两个事件影响极其恶劣,相信诸位领导也有耳闻,甚至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都在传播。”

这都说明,中日友好医院的领导只要不是死人,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对于医生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睁一只闭一只勉强算作“爱才”,手术间这种事情也不管吗?这个医院还值得信任吗?

04

中日友好医院4月27日晚正式回应(第4波舆情),认为肖医生“违反生活纪律及医德医风”,作出“作出开除党籍、解除聘用关系处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最直观的,公众对于医院“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不满意,因为没有直接说明白把病人晾在手术台40分钟到底是不是属实。

而且,结合上面那段,你看公告里的“接到举报材料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坚决维护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环境”,就很想翻白眼。

作为公关,很容易一眼看到举报信最后的落款时间是4月18日。

公众吃上第一口瓜最早是在4月25日,信息大范围扩散是在4月26日。

谷医生的做法应该跟她自己信里写的一致:“如果中日医院的领导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处理意见和书面回复,我将举报至国家卫健委纪委并寻求网络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没有及时处理,让我们这些普通群众能在谷医生发动“社会舆论”之后,看到这么一个大瓜。

换句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后面几波舆情里出现的各路大佬要算账的话,去找中日友好医院呗。

05

4月28日,肖医生也开始回应媒体。(第5波舆情)

一开始是比较简单的回复,认为自己“私生活有问题,医德没有问题”。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后面,开始给媒体发《关于2024年7月5日手术室纠纷事件的澄清》,盘7月5日时间的具体时间线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另外,肖医生还主张,他当时是被气得手抖,不能开刀。

行,就算真的手抖,你一个外科医生进入手术室之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直接被气得手抖,是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发生啊,说说呗。

06

4月28日,麻昊宁医生进入公众视野,获得了一波流量。(第6波舆情)

作为肖医生的对照组,整篇举报信文本出现的10多个人物中唯一的正面人物,硬刚渣男,不向特权妥协的麻医生,被挖出来是盘尼西林乐队的键盘手。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知道这点之前,麻昊宁不理肖医生的打招呼,甚至在“在教育处群内提出异议”,指出董小姐“特权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脊柱外科的日常工作”,“肖医生和麻医生就此事展开争吵”,在我眼里就是“头铁”。

知道他是盘尼西林的,我脑子里只有一句话“你惹他干嘛”。

百科上盘尼西林乐队成员介绍图片现在是这样的。乐队成员配图用医院挂号头像?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网友还说,这是盘尼西林风评最好的一次。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07

好了,董小姐的部分来了。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前面一起说明,其实4月27日网友就开扒了,与上面几波舆情还有交叠的。

作为爱读文本的公关从业者,其实谷医生的举报信很好读,比很多公关写的稿子都要精准,到底是考上北大当上医生。

没有明说,谷医生是这样写的:按照正常规培轮转计划,2024年7月董小姐应该去脊柱外科轮转,但董小姐不想去。

这里已经有问题了,我们普通人对于这种有明确规定的“规培计划”,别说能不能做到“不去”了,根本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不去”啊。

在肖医生跟麻医生交涉失败之后,肖医生只能通过“和麻医生就此事展开争吵”来表现自己为之努力过,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而指望不上肖医生的董小姐,反手“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并跟中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打招呼,最终达到了7月不去脊柱外科转科的目的。”

很明显了,董小姐肯定不是凡人啊。

08

协和4+4,这个绝大部分人在此之前绝对没有听过的名词,出现在公众视野

。(第7波舆情)

董小姐通过协和4+4模式,只用4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的称号。

丁香园在4月28日发过一篇关于协和4+4的文章,随后自己删掉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简单来说,医学生走的是5+3+3传统模式,需要11年;4+4模式只需要8年。

另外,传统模式需要本科就是读医的,4+4对本科念的什么没有任何限制。

这轮舆情的推动者中,有很多是传统模式的医学生,他们也觉得“不公平”。

协和4+4的招生简章已经被扒了个底儿掉。4+4的合理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外面也有很多分析。

协和要证明4+4模式有价值,别扯什么“多元培养”,唯一角度就是:特别牛逼的人,原来就有足够能力考上考上医科,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协和把这些“遗珠”找回来。

说得更简单一点,有些人巨牛逼,本科没有学医不是因为成绩不够考不上,而且现在能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把之前没学的补全。

董小姐多牛逼呢?

董小姐本科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隔壁一个叫做巴拉德的独立学院,经济系。

巴拉德学院是什么档次呢?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倒霉的哥大,现在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个野鸡学校。

按照逻辑,非常规路径里出现的人,不是人特别牛逼,就是关系特别牛逼了。

所以,核心问题只有一个:4+4模式是否给“门阀”使用特权,开了方便之门。俗称,走后门。

走后门,也就是使用特权,在舆情上是很危险的点。一旦成为公众话题,不进行详细拆解说明,就会失去公信力。

证明方式也只有一个:来,说说招的这些人多牛逼呗。

09

协和没说,网友都整理好了。

董小姐的飞升之路,那叫一个刺激。(第8波舆情)

董小姐2019年通过选拔进入协和4+4项目,之前她读的是经济学。

董小姐刚入学就赶上了2020年,大概率是跟大家一样,在家上网课。

一年之后,也就是2021年11月5日,在《新华社》的报道中,她已经去协和实习了,直接上手术台给病人做四级手术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此时,董小姐刚刚接触医学两年而已,就直接动手术了。

怎么说呢,我瞬间觉得培训2天就来我家修东西的啄木鸟师傅,也可以叫“工程师”了。毕竟,他不动我人啊。

另外,网友在ResearchGate扒出董袭莹2019年参与发表的《肺癌CT影像AI诊断模型》,通讯作者赫然出现其父董爸爸(中冶建研院总经理)、其母米妈妈(北科大冶金教授)。

行吧,2019年学医,2019年就能参与写AI诊断肺癌的论文了。确定这不是重生文吗?

而且,作为工科生,我怎么觉得她爸爸妈妈是拿工业探伤那套在看肺癌CT啊。

至于跨领域之类的,对于董小姐来说,根本不是事儿,直接拿捏。

虽然名义上博士读的是内科,但其实董小姐学术过程涉及非常广泛,而不是主修其中一门,横扫胸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妇科、肿瘤、泌尿科……

这种天才,屈尊读个4+4,可能是给协和面子。

要不是我们国家规定医生要有学历才能拿牌照,董小姐还用上学?

10

扒着扒着,董小姐的博士论文就从知网上不见了。(第9波舆情)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记者还去问了知网,怎么没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这个回复与大家已知的一致,作者不能撤,要期刊编辑部或者学校去撤。

也就是说,协和去撤掉的呗。

撤掉,那就更想看了,是不是?

没事儿,网上都有截图。

董小姐的博士论文一共61页,正文内容24页,参考文献占比超50%,研究内容不足30%。剩下的20%是什么?不得有目录和致谢吗?

别看只有24页数,但是涉及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妇科……等等多个专业。

封皮上,骨科泰斗邱院士赫然出现在导师一栏。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骨科院士指导妇科影像研究,邱院士兴趣爱好也挺广泛的啊。

至于有人蛐蛐董小姐在博士论文感谢部分感谢了爸妈。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我只想说,不应该嘛!我爸妈要是有这本事,我可以把对他们的感谢纹在胳膊上!

11

说起董小姐的爸爸妈妈,当然也是都被扒了出来。(第10波舆情)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哎呀,你们知道的,我不太喜欢开盒别人。

个人部分不说了,主要列几个大家的质疑点:

爸爸给董小姐转了个被认为是私募基金的公司,有挪用嫌疑;

爸爸任职的中冶建研院2018-2022年医学类科研经费暴涨400%,有违规挪用嫌疑;

根据妈妈在的学校的内部文件,妈妈连续三年担任医学项目评审,有给女儿课题组开绿灯的嫌疑。

12

大佬们该出场了。(第11波舆情)

前面我们说了,因为麻医生“作梗”,董小姐“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并跟中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打招呼”,达到了自己不轮转的目的。

这里的个人关系,应该指的是董小姐博士论文的导师,骨科泰斗邱院士。

邱院士联系的是自己的学生,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仉主任。

仉主任打招呼的是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移主任。

移主任是麻医生的直接领导。你不肯,我找你领导;我找不到你领导,我让别人找你领导。

董小姐为了不轮转,整个路径是邱院士-仉主任-移主任-麻医生。

几位大佬的做法,也是公众很讨厌的“压迫”方式之一。

要不怎么说整个本子里,只有食物链底端的主治医生级别的麻医生一个好人呢。

现在,还有两位隐形大佬没有出现。

公开的信息显示,成为“4+4”规培医生,除了要出身顶尖名校、通过严苛考试之外,一个必须的条件是要有两名生物医学领域副教授的推荐信。

那么,是谁推荐她成为了规培医生?

4+4的机制,注定了你在没有去医院之前,已经要有2位副教授给你做推荐了。没有人脉,怎么做到

13

董小姐的同学们,也被晒了出来。(第12波舆情)

比如,加分58分上岸北大地质学的同学,也在协和4+4拿到医学博士,甚至是精度技术要求极高、培养周期极长的神经外科,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正文只有12页!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其他也不详细写了,给两个名字,韩佳澍、咸晓梦自己搜吧。用网友的话说“不是董小姐一个女孩子在协和一线战斗”。

董小姐的同学们出现越多,群像就越明晰。

14

协和的删除动作也在加码。(第十三波舆情)

前面说的不见了的论文之外,协和的官微也把之前以董小姐作为典型人物宣传的部分删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今天中午,根据极目新闻发现,协和往年 4+4 录取名单已无法查询,而且招生网也打不开了。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下午2点多,网友去尝试,也没打开,并且怀疑这是掩耳盗铃的“连夜砌砖头”。

中日医院和董小姐引发的舆情,已经炸了13波

我写完稿子差不多4点,同事去看了一下,可以打开,就是很卡。

我们废了半天劲,搜索不了“录取名单”。没能翻到董小姐读的2019级名单,但是2025级、2026级这类最新的,都可以看。

15

坐等下一波。

来源:在公关

本文初摘录于:2025-05-0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5-06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