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随着上甘岭战役的失败,美国已经在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外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但战争的结果却并不如美国人预料般发展。

阵地的不断丢失,人员的不断伤亡,让美国在朝鲜越陷越深、焦头烂额,所谓的“体面”早就已经不复存在。

参战士兵和国内民众对战争的不满度越发上涨。

在1952年10月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上,美国代表塞尔奈夫人就谴责了侵朝美军对朝鲜人民犯下的罪行,她说:

“我们的将军们无法在战场上打败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好阴险地卑鄙地龌龊地滥用现代的科学,发动了细菌战。”

呼吁美国在遣返战俘问题上达成协议,立即完成停战谈判。

摆在美国面前的路现在只剩两条:

要么孤注一掷,组织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要么坐下谈判,达成停战协议。

时值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抓住了选民这一痛点,他把亲自前往朝鲜结束战争,作为了自己参选的政治筹码,最后成功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

即便如此,美国人却并不愿意放弃军事冒险的想法。

10月2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上做了近3个小时的发言,把美国拖延和破坏停战谈判说成是美国“竭尽所能来求得朝鲜和平”,坚持美国是以“人道原则”对待战俘,推卸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责任,还企图利用联合国迫使中朝方面接受“自愿遣返”原则。

01

12月初,艾森豪威尔飞抵朝鲜前线巡视,与克拉克、范佛里特和李承晚进行了会面,会议上,美国军方高层表达了强烈的战争意愿:

“如果谈判还不成功,那就只能倾尽全力发动进攻。”

李承晚更是竭力主张要把战火烧到鸭绿江以北,打击中国境内的补给基地。

回国后,艾森豪威尔确定了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基调,即一个目的、两种手段。

目的是谋求“光荣停战”;

两种手段则是利用一切可用途径,让中朝方面了解美国政府准备以更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企图,以求得中朝的屈服。若无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诉诸武力,打破僵局。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艾森豪威尔 图源:网络

12月14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

“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为此,克拉克组织了多次海、陆、空联合登陆演习,制定了包括联合登陆进攻在内的大规模军事计划,这期间,艾森豪威尔还宣布解除了所谓的“台湾海峡中立化”,采取“放蒋出笼”政策,鼓动蒋介石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进攻,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02

而此时的中朝正在进行着积极地准备,按照计划,23、24、46军已经于1952年9月入朝,轮换20、27、42军回国。

中央指出: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军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针对美国有可能的军事冒险行动,中国判断,美国在朝鲜已经技穷,仅剩下原子弹和大规模登陆两张王牌,原子弹这一点,美国人虽然叫嚣得很厉害,但并不敢轻易使用,有可能付诸实际的,只剩下侧后大规模登陆这张唯一的底牌。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志愿军在整个战场将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登陆作战准备拉开序幕。

根据中央指示,志愿军调整加强了东西海岸指挥机构,志愿军代司令邓华亲自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和政委,确定了坚决阻敌上岸和上岸后坚决歼灭的指导方针。

兵力上,1、16、21、54军于1953年1月开始入朝,加强志愿军在朝鲜的作战力量,志愿军在朝兵力此时已经有了20个军,连同其他部队共计135万人,达到了抗美援朝期间最高峰。空军14个师630架飞机,海军海岸炮兵、鱼雷艇、海上巡逻大队也做好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工事上,以东西海岸为防御重点,全面构筑坚固防御工事,挖掘坑道8090条,总长720余公里,至此,志愿军坑道总长度已经达到1250余公里,在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地下长城”。配合野战工事和副防御(水网、地雷、反坦克壕),构成了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的纵深防御体系。

后勤补给上,增派6个铁道兵师新建和整修朝鲜北部铁路,改善运输网络,这期间,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的行动,共进行大小战斗770余次,歼敌5万余人。

24军72师214团战士张桃芳,从1953年初直到战争结束,用一把莫辛甘纳击发442次,毙敌214人,创下了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的最高纪录。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志愿军特等射手张桃芳凭着一支普通步枪,在32天内用436发子弹毙敌214人,给敌人造成极大威慑。

战争结束后,张桃芳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而他正是张艺谋电影《最冷的枪》原型。

“实际上是我的脑子太笨了,这一笨就把活动目标当死目标,你能打着?把提前量给忘掉了,一高兴又把(提前量)给忘了,瞄准第一个敌人啪的就是一枪,第一个敌人跑了,第二个敌人正好赶上这个子弹。”

——狙击英雄 张桃芳

到1953年4月底,反登陆作战准备顺利完成。

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

“志愿军一个大纵深的坚固的防御体系已经形成,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发动进攻,共产党做出的反应必定是进行拼命的反抗。”

如果打起来,至少需要做打两年到1955年的准备,作战费用则追加70-77亿美元,这完全有悖于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前的许诺。

在苏联和中国的提议下,美国的态度逐渐软化,开始进行试探性地接触。

03

2月22日,克拉克建议:

“按照日内瓦公约第109条规定,立即遣返那些身体适用于旅行的重病重伤被俘人员。”

美国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给恢复停战谈判找个台阶。

3月底,中朝做出回应:

“在坚持全部遣返战俘原则的前提下,停战后立即遣返一切坚持直接遣返的战俘,其余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停战谈判最后一个障碍就此打破。

4月20日,双方开始交换病伤战俘。

4月26日,美国单方面中断6个半月之久的停战谈判重新恢复,然而谈判一开始,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节外生枝。他们提出26条建议,要求在停战后,将不直接遣返的志愿军战俘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60天期满“就地释放”。

这一方案,实质上继续强迫扣留战俘,破坏了全部解决战俘问题的谈判基础。

5月16日,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建议休会(至20日,后提出延至25日),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这期间,美国依旧没有放弃军事冒险的计划:

一方面,帮助扩充南朝鲜军;

另一方面,还在继续讨论和制定包括使用原子弹,和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国内的军事行动方案。

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中央认识到,只有在军事上再一次痛击对手,美国人才会老老实实重返谈判桌。

同时,刚入朝的7个军多数尚未得到朝鲜实战的锻炼,一旦停战将失去这个机会,一场新的战役开始酝酿。

4月30日,志愿军召开党委会,制定了夏季反击作战计划,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取“稳扎狠打”,“由小到大”(反击目标不超过一个营,可适当扩大)的方针,“目的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同时,适当注意改善我现有阵地”,要求“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为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各部队普遍在攻击目标前约200到400米处秘密构筑了屯兵洞,或选择了潜伏区。

5月13日晚,伴随着120门火炮声划破天际,67军2个连率先向当面之敌发起冲击,火力明显增强的志愿军狠狠压制住了韩军炮火,40%的工事被炮火摧毁,开战仅仅25分钟,敌表面阵地就被志愿军全部攻占,战斗转入了残酷的坑道战。战士们先将坑道的一头炸毁,然后从另一头发起攻击,4人一组交替前进,用绑着手电的冲锋枪在坑道内进行着激烈的战斗,6个小时后,全歼守敌,占领阵地。

与此同时,60军也向当面7处阵地发起了攻击。

5月15日晚,23军、24军先后发起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25日,夏季反击作战第一阶段结束,14天时间里,志愿军先后对联合国军20个目标发动攻击29次,攻克19处,歼敌4100余人,自身伤亡1608人。

这次战斗中,志愿军的炮兵支援再一次得到加强,攻击1个连的目标,步兵一般使用一个连,而炮兵则达到了惊人的10到15个连,火炮40到60门。

04

夏季反击作战第一阶段结束当天,停战谈判再次开启。

由于李承晚当局一直反对停战,为了防止遭到他们的干扰,美国在没有知会李承晚的情况下,宣布了新的方案,这让李承晚“惊雷轰顶”,他说:

“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是从我们国土撤退中共军队,不能做到这一点,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们的合作。”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韩国代表随即退出了谈判,直至停战实现,都未再出席。

他们公开声明:

“不能接受联合国军的新方案,坚决反对不规定国土统一的任何国际协定。”

叫嚣要强迫扣留战俘,单独打下去,进军鸭绿江。

为了进一步推动谈判,志愿军决定继续进行夏季反击作战,打击目标主要是李伪军,对英国等仆从国暂不攻击,对美军也不作大的攻击(只打一个连以下的),但不管任何敌人,凡是向我进攻,就坚决彻底地粉碎之!

05

从5月27日至6月15日,23、24、46、60、67军,及人民军第3、第7军团共对敌军团以下兵力防守的51个阵地,攻击65次,扩大阵地面积58平方公里,歼敌4.1万余人,战斗中,60军180师修筑了一条125米的前进坑道,直通敌人阵地,战斗发起后仅21分钟就全歼守敌。在随后的7天里,180师打退了韩5师58次反扑,歼敌2400余人,60军更是直接将3000人秘密运动至敌前沿300米,潜伏了19个小时未被敌人发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先后有15名邱少云式的英雄战士为了保持隐蔽,即便被炮火炸到依旧一声不吭,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6月10日晚,60军攻占韩5师27团主阵地,创下了志愿军进入阵地战以来第一次进攻作战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这期间,为了保证181师顺利反击883.7高地,电影《金刚川》的原型张振智,率领志愿军工兵第10团3连用时7天7夜架起了一座37米长的载重桥——岩里桥,但很快,联合国军就向这一带投下炸弹,将桥炸毁。

得知消息的上级下令,一个半小时修好桥梁,否则军法处置!

张振智率领全连顶着敌军炮火继续作业,7次修复了敌人炸毁的桥梁,在敌人猛烈炮火中,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了屹立不倒的钢铁桥梁,为181师攻克高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统计,为了炸毁这座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张振智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获二级模仿称号。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抗美援朝工兵英雄——张振智  图源:网络

06

志愿军的英勇作战,有力地推动了谈判的进行。

6月8日,谈判双方终于就战俘问题达成协议,这项持续了一年多的谈判议程终于落下帷幕,停战谈判5项议程全部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一切不直接遣返的战俘,应于60天交由中立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遣返委员会,90天解释期后根据意愿进行遣返。

6月15日,彭德怀下令志愿军各部于16日起,一律停止主动攻击,但如敌向我进攻,则坚决打击。

和平似乎马上就要到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承晚方面却对停战极力破坏和阻拦,叫嚣着:

“不能接受如同对韩国宣告死刑的停战协定,将继续单独战斗,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李承晚 图源:网络

他召回了在美国的全部官员,强迫扣留了2.7万余名战俘,公然破坏刚刚达成的遣返战俘协议。

李承晚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交战双方的严重不满,各国谴责李承晚是“出卖和平事业的国际叛徒”、“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李承晚的国际名望一落千丈,降到冰点。

不仅中朝,就连美国都大感恼火,艾森豪威尔为此向李承晚发电,指责他:

“违抗了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指挥,要是你坚持目前的方针,就无法使联合国军司令部继续同你一致行动。除非你准备立即毫不含糊地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指挥,处理并结束目前的敌对行动,否则将另行安排。”

从6月26日开始,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同李承晚进行了14次会谈,一方面威胁恫吓,另一方面诱惑抚慰。

与此同时,中朝方面也发出了谴责,质问美国:

“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政府和军队?”

6月20日,中朝要求谈判休会,直至美方作出保证。

为了给敌以更大压力,配合板门店谈判,志愿军决心给予李伪军狠狠地打击!

据此,志愿军一线7个军从6月25日起对当面之敌展开了攻击,20兵团决定发动金城战役,切掉敌军在金城正面的突出部,拉平战线。

志愿军抗美援朝最后一站拉开帷幕。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担负金城战役主攻的20兵团做了充足的准备,在金城前线部署了6个军、1483门火炮,兵力对比志愿军3:1占优,火炮对比志愿军1.7:1占优。

7月13日21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随着1100门火炮奏响的处刑曲,金城战役正式打响。

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猛的一次炮击,28分钟的火力急袭,志愿军将1900余吨炮弹倾泻到了韩军阵地,30%的地表工事被破坏,几乎所有的道路障碍都被摧毁,伴着激昂嘹亮的冲锋号,志愿军在25公里正面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全线攻击,仅1个小时内就全部突破了韩军4个师的前沿阵地。

西线由68军203、204师和54军130师1个团负责进攻,战斗中,68军203师先头侦察班12人,在副排长杨育才的率领下,化妆成韩军通过了数道哨卡,直接杀到了二青洞地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30多辆汽车和灯火通明的会议室,杨育才判断,这里就是韩首都师白虎团的团部!

他把12人分成了3个战斗小组,向着敌人发起了突击,正在开会的白虎团团部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彻底打懵,侦查员包月禄直接向会议室扔去了两枚手榴弹,屋内的人刚冲出来,又被门口的志愿军一通扫射,白虎团团部被彻底捣毁。

杨育才率侦察班击毙了机甲团团长陆根珠,歼敌70多人,缴获汽车31辆,以及绣着“虎头”和“优胜”的白虎团团旗,这面旗帜今天依旧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侥幸出逃的韩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和白虎团团长崔喜寅随后也被68军204师610团侦察排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奇袭白虎团。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战后,杨育才记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侦察班记集体特等功。

号称“王牌团”的白虎团在团部被捣毁后迅速崩溃,士兵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全团覆没。

中线由67军199师和200师负责突破。

一天时间内,志愿军就攻占了前沿阵地,向敌纵深猛烈穿插,在攻击轿岩山阵地的战斗中,当部队冲击至距离主峰200米时,突然遭到了敌机枪点的猛烈扫射,难以前进,危急时刻,199师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挺身而出,主动担负起了爆破敌火力点的任务,当他把身上最后的手榴弹投出后,敌人依旧有一个火力点在吞吐着火舌,眼见身边的战友一个个伤亡,战斗行动即将延误,李家发纵身一跃,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碉堡的枪眼,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掩护部队冲上了主峰,战后,追记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剧照

在东线,24军兵分20多路向敌前沿发起冲锋,仅用时6分钟就占领了韩军阵地,重创当面守敌,有力地保证了20兵团右翼。

面对志愿军潮水般的攻势,韩军全线崩溃,狼狈逃窜,漫山遍野都是韩军溃逃的身影,正面25公里、纵深10公里阵地损失殆尽,韩首都师、3师、6师均被打残,撤出一线进行整编,战斗进行到16日,志愿军已经彻底拉平了战线,突进最远的部队已经向南推进了近20公里。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面对志愿军进攻的汹涌浪潮,美国方面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他们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集结了韩首都师、韩3、6、8、9、11师和美3师共7个师的兵力,向志愿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扑。

7月17日,韩军6个团,在飞机100多架次和大口径火炮200余门的支援下,对志愿军180师阵地进行了连续轮番反扑,180师在防御工事不完备、无纵深炮火支援、粮弹供应紧缺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顽强艰苦的抗击,守备867高地的180师1个连打退敌人2个营多次冲锋,最后被敌人配合直升机机降四面包围,仅2人成功突围,其余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除867高地外,180师数个阵地与敌激战,反复争夺,均将敌击退,屹立不倒!

战斗进行到19日,联合国军的反扑达到了高潮,在中线6公里的正面上,联合国军展开3个团的兵力,在150架次飞机和16辆坦克的配合下发起猛攻,一天时间里,就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106次冲击,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发生在602.2高地,坚守高地的67军1个团在炮火的支援下,接敌第一天就毙伤敌1450人。

20日,联合国军再次集结5个营,在420架次飞机和22辆坦克的掩护下,发起攻击48次,其中有20次在运动途中就被志愿军炮火击溃,其余28次反扑均被击退,战斗打到这个程度,联合国军已经伤亡惨重,为了鼓舞士气,23日,李承晚和美第8集团军司令泰勒抵达前线视察,随后两天,联合国军再次组织反扑107次,但仍徒劳而返,毫无所获。

7月17日至27日,志愿军在金城以南击退联合国军排以上反扑1000余次,有力巩固了各阵地。

至此,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战役中,志愿军共发射炮弹1.9万吨,相当于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总和的2.2倍,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严厉地惩罚了李承晚集团,有力地保证了朝鲜局势的稳定。

金城战役的胜利,充分表明了志愿军作战能力的逐步提升,1951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中,志愿军阵地被突进6到9公里,1952年夏秋季攻势中,志愿军不但可以守住阵地,还能攻占联合国军连以下防守的坚固阵地,到了1953年金城战役,志愿军已经可以在一小时内打破韩军4个师正面25公里阵地,美军战史记载:

“共军在7月两次创下了炮弹发射记录,一次是月最高纪录,另一次是10天最高纪录,在7月11日到20日发射了197550发炮弹,在战争初期,他们一天只能吃上两餐饭,现在能一日三餐,服装也很充裕,如果一旦需要,敌军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打下去。”

07

随着金城战役的节节推进,停战谈判再次恢复。

7月10日,交战双方举行了代表团大会,此时的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一改往日的跋扈模样,面对中朝提出的9个问题一一做了答复和保证。

7月24日,双方按照协议重新校订军事分界线,相比于1951年11月27日初次校订的军事分界线,中朝向南推进了整整332.6平方公里,20个月的时间里,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联合国军非但没有向前推进一米,反而丢掉了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再打下去,美国就没有任何“体面”可言了。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和美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

当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金日成,也先后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十):最后一战

根据协定,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22时同时停火,朝鲜半岛持续了近3年的战火终于熄灭。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世界霸主、自由世界的领袖在朝鲜失去了所有的光彩和威风,克拉克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员。

08

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爆发,1953年7月27日结束,先后历经两年零9个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是中国近百年来与外敌交手时第一次迫使对手坐下来谈判,并以相对公平的合约结束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不可磨灭的伟大胜利!

战争爆发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5%,钢产量、发电量、原油产量仅为美国的0.69%、1.1%和0.07%,战争中,美国最多时投入飞机2400余架、舰艇300余艘,而志愿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几乎没有海军参战,交战初期也没有空军,直到后期,连同苏联空军在内,最多不过才600余架飞机。

地面部队,美军一个师就装备坦克149辆、火炮794门、汽车3800余辆,最多时联合国军投入坦克1540余辆、火炮16100余门,而志愿军一个军没有坦克编制,仅有火炮520余门、汽车100余辆,到了战争后期,志愿军坦克才投入作战,最多时792辆。

无论在经济、后勤还是武器装备上,志愿军都处于绝对劣势,然而就是在这样极端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依旧以36.6万人伤亡的代价,歼灭71万人,将战线从鸭绿江边一路打回到了三八线,这不是一般的军事胜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军事胜利!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1953年9月的统计数字为:战斗伤亡36.6万人,非战斗减员38.6万人。

(二)军委作战部1953年9月8日的统计数字,与志愿军司令部的统计一致。

(三)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所属救护医疗单位统计为:阵亡114084人,伤后亡21677人,病亡13210人,三项合计共亡14.8万人。

(四)军事科学院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的统计为:阵亡11.6万余人,非作战亡故:2.5万人,两项合计为:14.1余万人。

(五)军事博物馆2000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对除西藏外的28个省、市、区统计的“烈士名录”总数为:171669人。

(六)抗美援朝纪念馆经过6年时间核查,于2011年统计出有名有姓的志愿军“烈士名录”为:183108人。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作战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同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军坚持作战近3年,并将其击败,彻底震动了全世界。一扫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中国人民真正地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在抗美援朝的巨大影响下,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中国也于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战,是彻彻底底的立国之战,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今天昂首挺立,正是因为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的巍然屹立!

全文完

参考资料: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

(美)布鲁斯·卡明斯著;林添贵译:《朝鲜战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6月

(美)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2版》,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年4月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艾杰:《跨过鸭绿江》,《新长征(党建版)》,2010年第10期

宿巍:《浅析志愿军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重要意义》,《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1期

张春,王家强:《谈判桌上的再较量——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幕》,《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第10期

邓媛:《朝鲜停战协定谈判的幕后较量》,《中国农业会计》,2009年第7期

万千:《能战方能言和——<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始末》,《福建党史月刊》,2004年第7期

潘姣娣:《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李克农》,《档案时空》,2012年第5期

孟庆龙:《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停战谈判决策》,《世界历史》,2004年第6期

牛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决策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武军:《打谈结合,以打促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国防》,2019年第7期

陈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上)》,《党史文苑·纪实版》,2010年第4期

高广国,田新宇:《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停战谈判的博弈》,《军事历史》,2010年第4期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