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姚雪垠 繁体
皇太极当时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却很赏识他这恢复金朝盛世局面的宏图远略。皇太极曾经让他的懂得满文的汉人大臣,也就是一些学士们,将《四书》和《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在满文的《三国演义》印出来后,他特地先赐给多尔衮一部,要多尔衮好好读《三国演义》,学习兵法韬略,借此也表示了他对多尔衮的特别看重。从那时起又过了两年,由于多尔衮战功卓著,便晋封为墨尔根代青贝勒,后来晋爵亲王。因为这时汉族的制度和文化已大量被满族学习采用,所以多尔衮的封号用汉文写就成了睿亲王。就在这一年,皇太极让多尔衮随着他带兵侵略朝鲜,占领了朝鲜的江华岛,俘虏了逃避在岛上的王妃和世子,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投降。班师回来的时候,皇太极命多尔衮约束后军,带着作为人质的朝鲜国王的世子李〔氵(山王)〕①、另一个儿子李淏②和几个大臣的儿子返回盛京。在这一次战役中,多尔衮为清国建立了赫赫战功,那时他才二十五岁。
①〔氵+(上山+下王)〕——音wang。
②淏——音hao。
他曾经多次入侵明朝,深悉明朝政治和军事的腐败情况,也知道洪承畴目前虽然兵力强盛,但士气不能持久,所以他想只要再给他二万精兵,他就能够打败洪承畴的援锦之师。倘若由他一手指挥人马夺取这一重大胜利,他就将为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因此想到皇太极将要亲自率军前来,他不免感到失望和不快。尽管如此,他表面上仍然装作没有领会憨王的用意,又将豪格叫到帐中,商议如何再请求憨王增兵。
豪格虽然不希望多尔衮独自立下大功,但也不希望他父亲皇太极亲自前来指挥战争。他希望能让他和多尔衮一起来指挥这一战争,打败明朝的十三万援兵,建立大功,恢复亲王称号。他们两人都互相提防,没有说出各自的真心话,不过却一致认为,只要有了援军,打败明军不难。援军也不需要太多,只要再增加二万人马就够了。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就又派使者去盛京,请求憨王派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率盛京一半人马来援。济尔哈朗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兄弟,他和皇太极、多尔衮是从兄弟。多尔衮认为,如果派济尔哈朗来,仍然只能做他的副手,而不会夺去他的主帅地位。所以他才提出了这一建议。
多尔衮今天忙碌了大半天,感到困乏。从一清早起,他就到各处巡视营垒,又连续传见在松山、锦州一带的各贝勒、贝子、固山额真①,以及随军前来的重要牛录章京②等领兵和管事首领,当面指示作战机宜,刚才又同豪格议论很久,如今很需要休息一阵,再去高桥一带视察。他吩咐戈什哈③,除非有紧急重要的事儿,什么人也不要前来见他。自从他明白老憨王皇太极可能亲自来指挥作战,他的心中忽然产生了极其隐秘的烦恼。他本来想躺下去睡一阵,但因为那种不能对任何人流露的烦恼,他的睡意跑了,独自坐在帐中,慢腾腾地吸着烟袋。
①固山额真——管理一旗的长官,入关后改用汉语名都统。
②牛录章京——原称“牛禄额真”,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改称牛录章京,汉译“佐领”。
③戈什哈——简称“戈什”,即侍从护卫人员。
他对皇太极忠心拥戴,同时也十分害怕。皇太极去年对他的处罚,他表面上心悦诚服,实际内心中怀着委屈。当时因许多人马包围锦州,清兵攻不进去,明兵无力出击,成了相持拖延局面。他同诸王、贝勒们商议之后,由他做主,向后移至距城三十里处驻营,又令每一旗派一将校率领,每一牛录①抽出甲士五人先回盛京探家和制备衣甲。皇太极大怒,派济尔哈朗代他领兵,传谕严厉责备,问道:“我原来命你们从远处步步向锦州靠近,将锦州死死围困。如今啊你们反而离城很远扎营,敌人必定会多运粮草入城,何时能得锦州?”多尔衮请使者代他回话:“原来驻扎的地方,草已经光了。是臣倡议向后移营,有草牧马,罪实在臣。请老憨王治罪!”皇太极又派人传谕:“我爱你超过了所有子弟,赏赐也特别厚。如今你这样违命,你看我应如何治你的罪?”多尔衮自己说他犯了该死的罪。皇太极将他和豪格降为郡王,罚了他一万两银子,夺了他两牛录的人。这件事使多尔衮今天回想起来还十分害怕。他不免猜想:是不是会有人在老憨的身边说他的坏话,所以老憨要亲来指挥作战?......
①牛录——满洲基本户口和军事组织单位,每牛录三百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多年服侍他的叶赫族包衣①罗托进来,跪下一只腿问道:“王爷,该用饭了,现在就端上来么?”
①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即家奴。
多尔衮问道:“朝鲜进贡的那种甜酒还有么?”
包衣罗托说:“王爷,您忘了?今日是大妃①的忌日。虽说已经整整满十五年啦,可是每逢这一天,您总是不肯喝酒的。”
①大妃——多尔衮的生母,姓纳喇,名阿巴亥,原为蒙古族,后为叶赫部。她是努尔哈赤的皇后纳喇氏的侄女。皇后死后,她被立为大妃。当时制度草创,大概都按满洲语称福晋,所谓后、妃这种名号,都是稍后时代加上去的。大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也算正妻,高于所谓侧妃和庶妃。
多尔衮的心中一动,说道:“这几天军中事忙,你不提起,我真的忘了。不要拿酒吧,罗托!”
罗托见多尔衮脸色阴沉,接着劝解说:“王爷那时才十四岁,这十五年为我们大清国立了许多汗马功劳。大福晋①在天上一定十分高兴,不枉她的殉葬尽节。王爷,这岁月过的真快!”
①大福晋——即大妃。福晋称呼类似汉语的夫人,一般满洲贵族的妻子都可称福晋。后来学习汉族文化,封建等级制度严密化,皇帝的妻妾称后妃,亲王、郡王的正妻称福晋,妾是侧福晋。这制度直到清亡。
多尔衮说:“罗托,你还不算老,变得像老年人一样啰嗦!”
罗托退出以后,多尔衮磕去了烟灰,等待饭菜上来。十多年来,他一则忙于为清国南征北战;二则朝廷上围绕着皇太极这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勾心斗角;三则他自己不到二十岁就有了福晋和三位侧福晋,很少再想念母亲,只在她的忌日避免饮酒。今日经罗托提起,十五年前的往事又陡地涌上心头。那一年是天命①十一年,他虚岁十四岁。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不克,人马损失较重,退回盛京时半路患病,死在浑河船上。他临死前将大妃纳喇阿巴亥召去,遗命大妃殉葬。回到盛京后,大妃不愿死。可是皇太极已经即位憨王,催促她赶快自尽。她拖延了一两天,被逼无奈,只好自尽。在自尽之前,她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了最名贵的首饰,人们很少看见她那样盛装打扮。她要看一看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皇太极答应了她的要求,命他们三人去见母亲,并且面谕他们劝母亲赶快自尽。他们到了母亲面前,不敢不照憨王的意思说话,可是他们的心中惨痛万分。特别是多尔衮同多铎的年纪较小,最为母亲钟爱。她一手拉着多尔衮,一手拉着多铎,痛哭不止。他们也哭,却劝母亲自尽。在他们的思想中,遵照憨王的遗命殉葬,不要违抗,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是他们又确实爱母亲,可怜母亲,不忍心母亲自尽。所以从那时以后,多尔衮当着别人的面,不敢流露思念母亲的话,怕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但是最初两三年,他在暗中却哭过多次,在夜间常常梦见母亲。
①天命——清太祖的年号。天命十一年为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
饭菜端上来了。多尔衮为着要赶往高桥一带去察看明军营垒,不再想这段悲惨的往事,赶快吃饭。可是不知怎么,他想到皇太极近来的身体不好,说不定在几年内会死去。他心中闲想:他会要哪位妃殉葬呢?他会要谁继他为憨王呀?他决不会使豪格和其他诸子袭位。如今最受宠的是关雎宫宸妃和永福宫庄妃。宸妃生过一个儿子,活到两岁就死了。庄妃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福临,今年五岁,最受憨王喜爱,可能憨王临死时会让这个小孩子承袭皇位。......他没有往下多想,只觉得这件事太渺茫了。但是他不希望豪格袭位;倘若豪格袭位,他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
忽然,他的眼前现出来庄妃的影子,不觉从眼角露出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他认为她确实生得很美,看来十分端庄,却在一双眼睛中含有无限情意。他又想到豪格的福晋,她也很美,神态不像庄妃高贵,眉眼却像庄妃......
他正在胡思乱想,一位侍从官员进来,打千禀道:
“王爷,憨王派三位官员前来传谕!”
自从七月下旬以来,皇太极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锦州战场,原来打算要去叶赫地方打猎,也只好取消了。他几乎每天都接到从围困锦州的军中送来的密报,对于洪承畴统率的明军如何向松山附近集中,兵势如何强盛,他都完全清楚。但是他不急于向锦州战场增援,也不向多尔衮等宣示他的作战方略。沈阳城中,表面平静,实际上逐日在增加紧张。不断地有使者带着他的密旨(多是口谕),夜间或黎明从盛京出发,分赴满洲和蒙古各部,调集人马。
他所任用的统兵作战的满族亲贵,都是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起小就在战争生活中锻炼,不打仗的时候,就借助大规模的围猎练习骑射和指挥战争。这些分领八旗的年轻贵族,从亲王、郡王到贝勒、贝子,在重大事情上没有人敢向他隐瞒实情。有时倘若有小的隐瞒,事后常有人向他禀报,他就分别轻重处罚。他一贯赏罚分明,使人心服。他很欣赏多尔衮的统兵作战才能,几个月前将多尔衮降为郡王,只是对其围困锦州不力暂施薄罚,打算不久后军事胜利,仍恢复多尔衮的亲王爵位。他很重视这一仗,希望这一仗能够按照他的想法打胜,为下一步进兵长城以南扫清障碍。如果能够活捉洪承畴,那就更使他称心如愿。
近来,由于明军的大举援救锦州,在沈阳城中引起来很大震动。民间有不少谣言说南朝的兵力如何强大,准备的粮饷如何充足,还说洪承畴是一个如何有阅历、有韬略的统兵大臣,如何得南朝皇帝的信任和众位大将的爱戴,不可等闲视之。在朝臣中,也有许多满汉官员担心洪承畴倘若将锦州解围,从此以后,辽河以西就会处处不得安宁。皇太极对于盛京臣民的担心和各种谣言都很清楚。有一次上朝时,他对群臣说:
“我所担心的不是洪承畴率领十三万人马全力来救锦州,倒是担心他不肯将全部人马开来。他将人马全部开来,我们就可以一战成功,叫南朝再也没力量派兵来山海关外,连关内也从此空虚!”
这种充满自信的语言决不是故意对群臣鼓气,而确是说出了他的真正想法。皇太极的这种气概是在长期的战争和胜利中形成的。从三十六岁起他继承皇位,一直不停顿地开疆拓土,创建大业,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事,凭着血战一生,将满洲的一个小小的部落变成辽河流域的统治民族,草创了一个兵力强盛的小小王国,不愧为当时我国北部众多文化落后的游牧部落中“应运而生”的杰出人物,这个“运”就是历史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皇太极发扬了努尔哈赤的杰出特点,而在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两方面更为成熟。他不断招降和重用汉人协助他创建国家的工作,积极吸收高度发达的汉族封建文化为他所用。他继承努尔哈赤已经开始的各种具有远见的措施,努力发展生产。在他的统治时期,已经使他所属的游牧部落在辽河流域定居下来,变成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同时还发展了各种战争和生活所需的手工业,包括制造大炮的手工业在内。当然,在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方面,要大量依靠俘虏的、掳掠的、投顺的和原来居住在辽河流域的汉人来贡献生产知识、经验和劳力,并且要将一部分家庭奴隶解放为农业生产力。从努尔哈赤晚年开始,经过皇太极统治的十六年,不过三十年的时间,满族社会以极快的速度从奴隶制演变为封建制,这是历史上罕见的进步。在军事上,他征服和统一了蒙古族的各个分散部落。居住在我国东北直到黑龙江以北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都在开始叫后金国、后来改称大清国的统一之下,成为一个新的女真民族又称做满洲民族。他又派兵侵入朝鲜,迫使朝鲜脱离了同明朝的密切关系,成为清国的臣属,为清国提供粮食和其他物资,有时还被迫支付人力。这对朝鲜来说是侵略和压迫,但对清国来说,却巩固了他进行扩张战争所处的地位。当时清国所取得的成功,正如皇太极自己所夸耀的:“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①,远迩诸国,在在臣服。”②这样,他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崛起的强敌和大患;对以满族为主体的东北少数民族来说,是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杰出人物;对朝鲜来说是一个侵略者;对伟大中国的整体发展来说,则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他刚刚五十岁,虽然已经发胖,也开始有了暗病,有时胸闷,头晕,但从外表看,精力十分健旺,满面红光,双目有神。因为他正处在一生事业接近高峰的时候,因此无论在行动上,谈话中,他都表现出信心十足、踌躇满志。
①斡难河——黑龙江上源。
②这段话系崇祯七年六月,皇太极致明国皇帝书中语。
当他得到多尔衮和豪格的驰奏,知道洪承畴亲率八个总兵官已经全部到达松山一带,越过了大架山,占据松山,正在向锦州进逼时,他认为时机已到,再不亲自前去,多尔衮等可能吃亏。于是他决定八月十一日,率领新召集到盛京的三万人马启程,今夜驰赴松山一带。
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生了,就是他突然患了流鼻血的病症,流得特别多。尽管后妃们和王公大臣们为他求过神,许过愿,萨满们①也天天跳神念咒,他自己又服了几种草药,但流血仍然不止。本来选定八月十一日是个出征吉利的日子,却不能动身,只好推迟三天。十四日仍不行,又推迟到十五日。由于前方军情紧急,他不能再推迟了,不得已带兵启程。这天辰牌时候,皇太极带着随征的诸王、贝勒、大臣等出了盛京的抚近门,走进堂子,在海螺和角声中行了三跪九叩头礼,然后率领三万大军启程,向锦州进发。
①萨满——又译作“萨玛”,即巫。有男女两种,宫中多用女巫。这是很多民族共有的巫风。中国从殷代就很盛行。屈原的《九歌》就是为男觋女巫们写的祭神舞蹈歌词。
随行的人除满、蒙诸王、贝勒和满汉大臣、医生和萨满之外,还有朝鲜国王的世子、大公、质子①以及他们的一群陪臣和奴仆。每次举行较大规模的打猎,皇太极总是命朝鲜世子等奉陪。这一次去同明军决战,他也要带着他们,目的是让将来要继承朝鲜国王位的李〔氵(山王)〕及其左右臣仆,亲眼看看他的烜赫武功。
①质子——清太宗于天聪十年十二月率师侵略朝鲜,次年正月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投降,使李倧的三个儿子即世子李〔氵(山王)〕、凤林大君李淏、麟坪大君李濬以及几个大臣的儿子作为人质,长期住在沈阳。(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可以轮换回国。)朝鲜大臣们送到沈阳的儿子被称为质子。
他最宠爱的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①独蒙特许,骑马送他出京,陪他走了一天的路程,晚上住宿在辽河西岸的一个地方,照料他服下汤药。第二天,宸妃又送他上马走了很远,才眼泪汪汪地勒转马头,在婢女和护卫的簇拥中返回沈阳。
①博尔济吉特氏——皇太极的妻子中有三个姓博尔济吉特的,都出自蒙古科尔沁贝勒一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姑母,两个侄女都是皇太极的妃子。这个早死的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生母的姐姐,死后追封为元妃。
皇太极的鼻血还没有完全止住,但不像前几天流得那么凶了。流的时候就用一个盘子在马上接住,继续行军。这样又断断续续流了三天,才完全病愈。他的精神开始好起来,心情愉快。为着赶路,晚上宿营很迟。那天晚上,诸王、贝勒、大臣照例到御帐中向他请安,祭神,看萨满跳神念咒,然后坐下来共议军国大事,主要是对明军的围攻之策。皇太极笑道:
“我但恐敌人听说我亲自来到,会从锦州和松山一带悄悄逃走。倘蒙上天眷佑,敌兵不逃,我必令你们大破此敌,好像放开猎犬追逐逃跑的野兽一样。获胜很容易,不会叫你们多受劳苦。我那些已经决定的攻战办法,你们都知道,可千万不要违背,不要误事,好生记着!”
随他出征的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贝勒多铎等一齐向他奏道:
“请憨王慢慢儿走,让臣等先赶往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