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粮食,谁就能控制世界。
——基辛格
今天大家都非常关注芯片问题,对粮食的关注热度恐怕远不及芯片。芯片和粮食,前者是高新技术的代表,后者是国计民生的基础,都深具战略意义。
打开中国地图,山地、高原、沙漠等加起来占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耕地,粮食自主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口粮已经实现了自主,但是每年还需进口大量的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14亿人口每年消耗的鸡、鸭、猪、羊、牛肉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可见,我们的粮食并非高枕无忧,而且在土壤改良、育种技术、农民收入、农业规模化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这个逆全球化时代,世界由交融转向分/裂,由合作转向对/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比之石油等其它战略资源,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饥饿的巨人》是一部关于粮食问题的著作,本书回顾了1945年到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粮食博弈的历史,对比了美苏两国的农业发展策略,还讨论了粮食作为大国博弈的武/器,在国际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
粮食大劫案
1972年,由于气候原因,苏联地里的小麦出了问题,将导致严重歉收,于是准备从国外进口小麦。
苏联的粮食缺口很大,哪个国家能满足这一需求呢?美国。首先,美国是农业大国,有足够多的优/质小麦,其次,美国有出口补贴和贷/款,便宜!
但是,粮食一直是美国的外交武/器,作为冷战的竞争对手,如果美国知道了苏联缺粮的真/相,必然会乘机涨价和限额出口,而且还会附加一堆政/治条件,美国人不会轻易浪费这一送上门来的良机。
苏联人对此心知肚明,为了避免被美国拿捏,于是使了一招“瞒天过海”之计。
首先,对小麦问题严格保密,并对外高调宣称,苏联将迎来20年来zui大的一个小麦丰收年,消息放出去之后,本来就过剩的美国小麦价/格暴跌。接着苏联又低调地表示,决定将人/民的蛋白质摄入水平提高25%,仅靠国内生产无法实现,需要进口一定数额的小麦。
美国的农业资本家们坐不住了,要求政/府放宽向苏联出口小麦的限/制。
美国农业部谨慎地派出一批官员,前往苏联黑海产粮区实地考察,他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于是向国内报告说,苏联粮食丰收。
然而美国人被骗了,由于品种的原因,苏联的这些问题小麦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小麦无异,但其实里面是空的,等再过几天,就会原形毕露。
美国政/府批准了针对苏联的小麦出口计划,苏联人用优惠的价/格进口了大量美国小麦,顺利度过了荒年。
这一事件被作者戏称为“粮食大劫案”,然而,一次战斗的输赢并不意味着整场战争的胜负。这一事件背后暴露出来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农业发展水平上的悬殊差距。美国至今依然是全球粮食大国,而苏联到1991年解体还一直缺粮,是不折不扣的“饥饿的巨人”,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呢?
“绿色革/命”成就农业强国
1920年代,美国发起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绿色革/命”的农业变革,变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土地和资本,走大农场的规模化农业模式
得益于广袤的大平原耕地资源,美国人把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农场主手里,使得ji少数的农业人口占有了绝大部分耕地,从而也可以有/效地集中投资于农业的资本。
2、大力发展育种、化肥、农/药和机械化技术
这其实是走“科技兴农”的路线,实现了稳定的高产、现代化的高/效耕作和管理。
3、政策补贴
美国政/府在前期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补贴农业发展,后期应用灵活的价/格政策,一方面保证农业从业者获取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保持合理的粮食价/格。
以上措施使得美国快速崛起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国。
苏联为何成为“饥饿的巨人”
饥饿两字,可能很难和强大的前苏/联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如此。书中详细讲述了苏联的兴农之路,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这一目标也没有完全达成,依旧要靠进口弥补粮食缺口,其主要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产业结构和策略因素
美国在1920年开始的“绿色革/命”之前,已经拥有了扎实的工业基础,苏联是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沙皇俄/国的废墟上成立的,偌大一个国家面临着快速工业化的压力。
苏联的产业结构以军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服务业等被忽略,其结果是军工、重工发达,而轻工业和民生经济方面严重欠缺。
那么,农业在苏联的产业结构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呢?苏联对农业的定位是为工业服务。
“慈父”同志力推的农业集体化,其目的是让农村为城市工业化服务。由于推行手段过于激进,曾在乌克兰造成数百万人si亡。集体农庄并非没有成果,苏联也在农业上大力投入。但由于农业的定位,造成对农村过度抽取,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不像美国只有ji少数的农业人口,苏联农业人口庞大,投入的资金过于分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2、拍脑袋做决策,缺乏长期科学规划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亲赴美国考察玉米农业,考虑到美国玉米的高产和高热量,赫鲁晓夫毅然决定引进美国玉米,在苏联/大面积种植。
然而,由于土壤、灌溉和气候条件都没有美国优越,美国玉米并没有在苏联取得预计中的高产,不得不放弃,改种回小麦。不过,赫鲁晓夫同志收获了一位美国农民朋友,他俩一辈子的真挚友谊一时传为佳话。
玉米事件暴露了苏联领/导人拍脑袋做决策的风格,而不是依靠科学团队进行系统而审慎地考察、试验等。
3、不计代价,一味蛮干
苏联人干的另一件“魄力十足”的事,和水利工程有关。
为了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苏联人决定修一个水库,但时间紧迫,于是他们决定“不走寻常路”,干脆直接引爆了一颗核/弹,生生地炸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为了打消民众对核/污染的担忧,一位部长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衣服,跳进水库游了一圈。
然而,不久之后,就检测到了核辐射超标,水库被废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这一水库,至今还在释放核辐射。
苏联人的另一灌溉工程导致了曾为世界第四大湖的咸海一度干涸。
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为中亚地区棉花种植的缺水问题而焦虑的苏联人,干脆挖了一条渠从咸海引水灌溉,但是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追求速度,没有铺设水管等引水设施,而是直接在地上挖渠,流经该渠、含盐量高的咸海水不断渗入地下,导致该区域土地盐碱化,而且由于过度引水,竟导致咸海干涸。
4、土地和气候问题
苏联虽然拥有为数不少的耕地面积,但整体条件没有美国好,很多地方缺少水资源,或者气候不稳定,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
5、保证粮食出口
也许你会感到大惑不解,苏联既然缺粮,为何还要出口粮食?其实这里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鉴于当时冷战的局势,苏联为了维持和其在东欧和亚洲的盟友的紧密关系,每年向一些缺粮的国家低价出口粮食作为援助,当然,这也是一种羁縻手段,正如下文将要说的,这也是苏联的外交武/器。
苏联在农业上的短板,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虽然苏联解体并非因为粮食问题,但粮食问题,必然是其走向崩溃的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粮食作为一种外交武器
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前农业部长布茨说:“粮食是一种工具,这是美国谈判工具中的一种武/器。”
作为农业大国,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常把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或者说,武/器。
对于一些粮食不能自主的盟友或弱小国家,美国利用粮食援助,优惠贷/款等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或操纵。
卖给他们粮食,如果钱不够,贷/款给他们,用美国的贷/款购买美国的粮食,在这些国家设立相应的贷/款基金,再将这笔钱作为美国在该国的军事基地和各种活动组织的经费。
如果他们不听话,限/制粮食或贷/款供应,或者断粮,一些国家有着腐/败的ZF,为了维持统治稳定,不得不出/卖利益,被美国套牢。
所谓“以史为鉴”,《饥饿的巨人》通过两个超/级大国的粮食博弈,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粮食问题,至关重要。至于书中讨论的美苏两国不同的农业发展路线,以及其中的利弊得失,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启发或警示意义,还请大家自行思考。
来源:树上的阅读者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很多人问,国产车忽然好像一夜之间崛起了,怎么做到的?是的,10月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占了中国汽车市场份额60%,达到这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高位。中国自主品牌的节节攀升,美...
-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今天我们居委会中心理论组学习的时候,播放了一个视频。画面中一个女同志在那讲,讲得我们这些看视频的老同志都非常感慨,她...
-
以色列并不亲华:巴以冲突真相在Tik Tok传开,犹太资本操纵拜登绞杀
“以色列亲华”是很早就盛传的段子,各种并不相关的故事被莫名其妙的拼接在一起。过去以色列是否真正亲华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不是历史的参与者与现场见证者。但现在的以色列可... - 最近,电影《周处除三害》引发热议,其中一段故事线隐喻了灵修组织、邪教团体对人们的危害。深度解析这部电影,让我们一同发现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邪教与毒品、恐怖主义被称...
-
1994年,尼克松临终前表示后悔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奇怪的变化,中国和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由于交恶的原因已经越走越远,苏联更是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而我国却出乎世界各国意料的和美国... -
一、焚香 一炷烟中得意 九衢尘里偷闲如果世界过于喧嚣,让人静下来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有人觉得走进山林听山间风过就能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独饮一壶茶也能让人身心安静。而...
-
这次巴以冲突,既是以往巴以冲突的延续,同时又有显著不同之处。本文不站立场,仅从军事科学的角度对这次冲突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一、以往五次中东战争中为什么以色列占优?...
-
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发明了农历是彻彻底底的谎言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决定修订历法,徐光启是天主教徒,主张用西洋算法修订,遭到朝野反对,各方吵吵闹闹,崇祯皇帝决定各方各自测日...
-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能射的羿,他们名字相同、技能相同,名气也不相上下。一个是五帝时期后羿,帝尧的射师,嫦娥的丈夫,曾射掉九日。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国君后羿,他射死太康...
-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养藏者富。——收藏界名言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每逢国泰民安的时候,都是各种收藏品屡创新高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