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看山——聊聊近代“十大灾荒”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近代十大灾荒之一:河堤上的蛀虫

这个灾荒系列写的是近代灾荒,指1840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有的读者提到1919-1949年是现代,其实这是文学界的说法。

史学界划分近代是1840-1949,比如近代史都是写到1949年为止的,不可能写到1919年就没了。所以,超出这个时间段的话题就别提了吧。

记录中国灾荒历史的史料不多,主要是李文海写的四本书,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十大灾荒的说法也是他提出来的(不一定是最早提的),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归纳整理,再补充一些其他内容,让文章更容易读一些。

今天写十大灾荒的第一次,1841年开始,黄河连续3年决口。

这个期间是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8月才签订《南京条约》,所以大清是一边打仗一边救灾,相当不容易。黄河为什么经常决堤,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巨大的,一些蛀虫在河堤上偷偷钻洞,注意这不是一个比喻。

1841年的夏天,黄河中下游各地河督纷纷上奏报险,说这么多年水势涨幅没见这么大的。很快一天早晨,开封正北的黄河口决口,距离开封城只有15公里,滔天浊浪迅速逼迫省城。第二天的半夜,河水冲破护城河大堤,开封府被围。

洪水围城比敌兵围城更迅猛,据当时目击者描述,浪若山排,声入雷吼,百姓哭嚎连天。全城被水围困,城外黄水一望无际,见不到村落,十个人才能围抱的大柳树,树杈都被淹没了。开封城内积水五六尺,几天后就到3、4米深。

河南巡抚牛鉴对天号哭,长跪请命,祈求上天保佑,然后带领军民抢救缺口,修补城墙损裂处。

牛鉴是甘肃人,后来参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所谓的“奸臣”之一,一开始是对英主战派,第一次战斗就吓得转头就跑,变成坚定主和派,这是一年后的事。此时牛鉴面对洪水,还是坚定的主战派。

这就很奇怪了,难道面对自然灾害还有主战、主和一说吗?还真有。

河道总督名叫文冲,他的意见就是先别堵缺口,迁省会于洛阳,等一两年后再堵。他显然不了解黄河水决堤的后果,黄河一旦决口将向南流到淮河才停止,波及数省,数万平方公里的将一片汪洋,哪是迁个省会那么简单的事。

史书记载,文冲视河工为儿戏,整天饮酒作乐,不闻不问。具体情形如何,没有详细描述,这里顺便说下河道总督这个职位,就能知道个大概。

河道、漕运和盐政是三个最大的肥差。河工是清朝财政支出的大宗,钱多,白拿较难,白吃很容易,吃喝都可以算到工程账本上。

河督的衙门基本上开流水席,厨房几十个炉灶一起开火,燕窝、海参、鱼翅一场酒席要花上万两银子。

河督甚至还养戏班,重金招募名优,两河每年500万两工程款,真正用在河堤上的不过十之一二。

林则徐也曾担任过河督,兢兢业业,但只当了100多天,就被排挤出去。

杜看山——聊聊近代“十大灾荒”

洪水围了开封府8个月,决口时间正是夏粮未收,所以灾民更难存活。牛鉴力主省城可守,不可迁,就跟打仗一样,他也只保省城,其他地区一概不管。

很快,河督文冲被罚在岸边戴枷示众,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现在沦落至此,非常荒诞,他的下一任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林则徐被贬到伊犁的路上,被任命返回开封救灾。

当年十月汛期一过,就马上开始堵口,这是一个大工程,7.5千米的大堤,经过4个月奋战,终于合拢完成。这是立了一个大功,在堵口庆功当日,忽传谕旨说:堤坝合拢后,仍前往伊犁。这次灾荒名叫河南祥符决口,这是第一次,后面还有2次黄河决口。

这个口刚堵上,刚过4个多月,江苏桃源黄河又决口了,冲塌河堤600米。但由于距离入海口不远,所以水淹的面积比较小,大概是河南受灾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是第二次决口。

又过了一年,1843年7月末,河南中牟县河堤被冲垮600多米,后面不断扩大,最后达到1000多米。这是黄河在3年内,第三次决口。

跟中国足球教练差不多,河督也被判在河岸上戴枷示众,跟上面的文冲一样。清朝近代61年,河督走马观花地换,一共任命了30多个河督,最多担任9年,大多数担任一年不到。

有时候也不能全怪河督,说点腹黑的史料,底下人都盼着堤坝决口,“黄河决口,黄金万斗”,假如累年不决口,底下河员、丁役必从水急处偷偷穿一个小洞,不出一个月,必定决口。决口就有拨款,他们都暗自庆贺,说从此侵吞有路了。(史料出自《魏源集》作者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魏源)。看到这里顿时觉得细思极恐。

第三次黄河决口花了一年半才合拢堤坝,所以这次水灾比第一次还要严重。三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比比皆是,甚至形成了一条长几百里,宽60多里的无人区,一直过了十多年才逐渐恢复。

下面说说百姓情况。

这里只说下1841年的情况作为参考吧。水灾发生后,开封城内粮价暴涨,蔬菜全无供应。围城两天后,粮店等店铺被饥民抢掠一空,城内大乱,一天夜里,有人在街口敲锣,大喊洪水快要到了,诱骗居民登城避险,以便入室抢劫。

洪水之后,各家抢造木筏,富家以杉木造木筏,穷人以柳树或门窗为木筏,还有的在树边造梯子以便上下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开封城外一半居民被淹死,四周百姓都来开封避难,好点的坐着木筏,还有的就抱着一根木头,都几天没吃饭了,奄奄一息。

开封城墙上聚集大量灾民,在风雨中住宿20多天,有人就出主意说省城的贡院地势比较高,有一万多间房屋可供居住。贡院大家网上估计都看过图片,是科举的考场,考生要在这一间间的小号房里吃喝拉撒睡,住3天2晚。

图片

房间很小,灾民只能携带随身行李、小锅和碗筷,其他行李都不准带去。一些百姓被船筏送往贡院居住,2人住一间,但也无法囊括所有百姓,房间还远远不够。

这时候最贵的就是船,造一艘木筏动不动上百两。很多宦富家眷逃出很多,但翻船的有十之一二,而在城墙上的难民反倒活了下来,勉强保住了命。很多宦眷富户暂住在船上,不敢离开,也不敢回家,坐一天船价需几两到几十两。开封是相对安全的,其他地方没有那么高的城墙可以躲避,就更惨了。

到了9月份,天气转凉,很多灾民赤身无衣,绅士提倡捐棉衣,为了避免哄抢,就把棉衣先放到当铺,每件棉衣出具一张票纸。让灾民每人持票,去当铺领棉衣,再加上2文钱,算是当铺的纸钱。

但捐献的棉衣只有几千件,远远不够,只能偷偷给缺少衣物的灾民发。就有人出主意说在放粮时,偷偷观察赤贫没有衣服的人,偷偷在赈票上盖一个章,这样才能去领棉衣。很快灾民都传开了,个个故意脱衣,要求加盖盖章,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之后只好派人偷偷暗访,分发棉衣。

到了冬天,就更惨了,寒风呼啸,缺乏柴火和房子。城外渐渐露出淤泥干滩,很多灾民因为受不了席棚寒冷,就在干滩上挖洞穴居住。但冬天的冰凌一旦融化,河水暴涨,在堤岸还没建好的情况下,将酿成惨剧。

果然,一天河水夹着冰凌,突然暴涨,倾泻而下,无孔不入,灾民大多淹死在洞穴内,即使有幸逃出的人,也多半冻死。此后灾民在风雪中露宿,再冷也不敢挖地穴居住了。

开封的记录比较详细,其他地方百姓就只能粗略描述一下了:大水经过村庄人烟断绝,有全村数百家不存一家者,有一家数十口不存一人者。

总之,水灾开封的情况稍好,其他郊区淹死约有一半。我个人觉得水灾相对旱灾来说可能相对“好”点,水灾可能速死,旱灾慢慢饿死,哪个更可怕?当然水灾也有慢慢饿死的情况,比如在一些村里,很多人爬到屋顶或树上躲避,当时的救援条件有限,可能几天没人来救援,就只能眼看着人从树上一个个饿得落入水中。

从上文魏源的记录来看,我们也许能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黄河之所以频繁决堤,人祸可能占绝大部分。读历史越多,我反而越不会对蛀虫们义愤填膺,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凡事发生必有其原因,一味地对某些具体的人进行道德指责是没啥用的。如果一开始路走错了,再努力都没用。

来源:人物图书馆,作者:杜看山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热衷于搞刺杀是大国耻辱

    【材料】《资治通鉴》魏纪 元皇帝下 景元三年 公元262年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
  • 史上最大绑架案:1978年意大利总理莫罗被绑架,55天后被10枪毙命

    史上最大绑架案:1978年意大利总理莫罗被绑架,55天后被10枪毙命

    阿尔多·莫罗于1916年9月23日,在米兰出生。他的家庭比较富足,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大亨。说句题外话:一般而言,越是富足之家,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抓得也越严格。这几乎是全世...
  • 上世纪30年代日本情报人员秘密拍摄中国武汉三镇

    上世纪30年代日本情报人员秘密拍摄中国武汉三镇

    来源:大河报博览武汉,又称“江城”,有着35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隔江鼎立。然而,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为了达到对中国实...
  • 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叛国之路

    转自广州日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故乡在青海省的一个小村庄祁家川。700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
  • ​了不起的乌克兰:即便是与俄军血战,也依然对华出售先进军事装备

    日前,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国际军火交易市场的调研报告。在中国板块,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对华出口先进技术装备和武器的国家前三名分别是俄...
  • 肆街的“渡绣”铺子

    杨洪霞(郧西)“渡绣”铺子在古香古色的肆街中央地段,是郧西县上津古镇保留最为完整的明清老街。街长约191米,街道东侧现存古民居20个,...
  • 中国的资源,曾被日本探查得有多彻底?

    中国的资源,曾被日本探查得有多彻底?

    转自新湖南1945年9月2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
  • 回望布雷顿森林体系

    回望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小镇布雷顿森林,开了一场为期20天的会议,主题是国际金融合作。会上,代表们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放银...
  •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共济会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策划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共济会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策划

    【说明】2010年2月在伦敦被知情者英国的比尔·瑞恩凯瑞·卡西迪透露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正是作为西方政治和宗教核心的共济会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规划(此计划因...
  • 时代年轮话百年(中)八

    人山人海,汇聚天安门广场,都是学生。红歌彻响,《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等,铿锵亢猛,高遏行云;傣、藏、蒙、满、苗、回等舞蹈族风淳朴,...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