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因其甘甜脆爽、富含营养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常年占据水果界的榜首,让大众无限回购。不过,苹果在古代可不叫苹果,而有着另外一个唯美的名字,且现在依旧被日本人使用,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在古代,苹果不仅被老百姓喜爱,也很受飞禽鸟兽的欢迎。当它们看到树枝上挂着的红润肥美的苹果时,会纷纷飞到枝头抢吃。因此,人们又称苹果为“林檎”。这一说法在汉史书《广志》中也有记载,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禽,亦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另外,苹果还有一个别称叫做“蘋果”,是经文中梵语bimba音译过来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繁体字“蘋”改成了它的简体字“苹”。那苹果是如何传到日本的呢?在如今日本的许多地区,苹果为何依旧被称为“林檎”呢?
众所周知,中国在唐朝时期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时刻。那时的国家不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种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许多外来人士听闻唐朝的繁荣后,不愿万里前来感受大国风范,这其中也包括了离中国比较近的日本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日本使者吃到了美味的“林檎”,便把它带回日本种植,并沿用了该名字。
到了晚清时期,西洋苹果和西洋文化一起传入中国,于是国内就有了两种苹果。本土苹果果肉绵软易烂,外来苹果则更为清脆。相比之下,国人更喜欢脆甜的西洋苹果,便开始广泛种植。这也是如今绵苹果在市场上比较少见的原因。
以上就是苹果的别称和由来了,怎么样,你更喜欢苹果的哪个名字呢?
参考资料:《苹果在古代并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唯美的名字,日本沿用至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978年12月15日|白宫密函 国务卿万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给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安克志的密函(译文)最高机密/敏感/仅限目视你要请求立刻同蒋总统进行紧急会晤。你...
- 中情局在乌克兰的行动细节泄露表明基辅“末日将至”:中情局彻底审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周日(2月25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
-
旧时,王公大臣、官僚绅商在举办喜寿宴会时,常要请戏班子前来助兴,以烘托喜庆气氛,藉以炫耀“天恩祖德,功名富贵”,俗称办堂会。天津的堂会始于清代中叶,兴盛于清末至20...
- 北京西郊那座戒备森严的什仿院,里面关押的到底是谁1969年初春的北京西郊,春寒料峭,阵阵刺骨的寒风卷着沙砾,摇撼着路旁的大树。这一切,使得位于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中...
-
为什么以色列这么“恐怖”?|4000 字长文介绍以色列的前世今生
记得在我成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以色列”在记忆中一直是一个被我朝重点表扬的国家。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国家,这个被无数不共戴天的强敌环伺的国家,却一直让我们有着天... - 转自东西问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对体察民情颇为重视,这也是在交通、通讯甚为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国家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并由此衍生出了“采诗观民风”这一调研资政制度。采...
- 春晚小品40年消亡史时间往回倒整四十年。1984年,大巴车从体育宾馆往中央电视台开,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节目没定住,车上连个座都没给哥俩儿留。两人只能跟别人挤挤坐下。等到春...
-
笔者家传一柄古代折扇,作者佚名,无印章,其扇面工笔人物绘画以连环画形式展开。由于该文物的解读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知识面甚广,具体阅读顺序与描述内容至今未曾解开,但可...
- 历史上手握重权、权倾一时的太监可谓层出不穷,在东汉,有被汉灵帝“尊称”为父母的张让、赵忠;在唐朝,有执掌禁卫军甚至擅行废立的李辅国、仇士良;而在明朝既有被明英宗尊...
-
现在一提起明末大宦官魏忠贤,大家就会想起电视剧中那张可恶的嘴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魏忠贤及他的阉党势力,长期把持朝政,祸国殃民,可谓坏事做尽、恶事做绝。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