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为何宁愿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也不愿造福百姓?

繁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社会的治理结构与官员行为模式呈现出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每个朝代在建立之初,都会对官员提出造福百姓、为百姓谋福祉的要求,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宣示。

而每当王朝走向末年,起义军揭竿而起时,也无一例外地打着为天下苍生的旗号,仿佛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来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救星。然而,当这些起义者最终成为统治阶级,掌握了权力的魔杖之后,却往往背离了最初的承诺。

百姓,从理论上来说,乃是官员的衣食父母。而官员们几乎从未真正对百姓“尽孝”。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将百姓视为可以随意鱼肉、盘剥和压榨的对象。在他们眼中,百姓就如同田野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割了又长,长了再割。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古代官员大多选择收割压榨百姓,而不愿意把精力放到造福百姓上呢?这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与社会性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畸形的家天下制度

古代中国长期实行家天下制度,这一制度架构将整个天下视作皇家的私有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如同一种无形的精神枷锁,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整个社会秩序与价值观的基石。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官员们所扮演的角色,从本质上来说,仅仅是代替皇帝管理这些所谓的“皇家财产”罢了。

我们不妨进行一个简单的思考:你是对自己的财产上心呢?还是对他人的财产上心呢?答案不言而喻!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财产时,毫无疑问,他会投注极大的心血与精力,精心呵护、悉心打理,满心期盼其能够保值增值。

古代官员为何宁愿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也不愿造福百姓?看后不寒而栗!

然而,等他面对归属于他人的财产时,情况则大为不同。多数人恐怕很难做到全心全意,甚至还可能会因觊觎之心作祟,妄图从中谋取私利。这种人性的弱点在古代官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官员们深知百姓被认定为是皇家的财产,与自身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关联。他们仅仅觉得自己不过是在替皇帝管理这些财产而已,既然并非自己的所有物,那么他们对待百姓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冷漠无情、贪婪无度。他们将百姓视作是可以随意宰割、肆意榨取的资源。

于是,在朝廷既定的赋税基础之上,官员们肆意妄为,层层加码,各种稀奇古怪、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接踵而至。百姓们本就生活困苦,在这些沉重赋税的压迫下,更是苦不堪言。即便“人相食”这般惨绝人寰、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间悲剧之时,官员们却依旧会忙于搜刮财富,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

例如,崇祯年间,陕西等地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百姓饿死无数,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而当地的官员们不仅没有积极救灾,反而继续催征赋税,导致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这种家天下制度所衍生出的官员对百姓的冷漠与贪婪,成为了古代社会治理的一大顽疾,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使得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病态的晋升机制

现代社会官员的晋升有一套合理严格的机制,需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组织考察,还需要民主推荐等等,可古代官员的晋升途径基本上都由上级来决定,这一机制犹如一把高悬在官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选择。

以九品中正制为例,在这一制度体系下,中正官对官员品级评定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官员的仕途发展。中正官往往依据家世、道德、才能等多方面因素对官员进行品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世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样一来,官员晋升的决策权就紧紧地握在了上级领导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认为你行就行,不行也行;上级认为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成为了古代官场的潜规则。那么,怎样才能让上级决定自己“行”呢?答案自然是投其所好,把上级陪舒服了,才会得到提拔,从而官运亨通。

古代官员为何宁愿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也不愿造福百姓?看后不寒而栗!

反观百姓,他们在官员的晋升过程中完全处于边缘地位,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决定官员的升迁。也就是说,百姓对官员的利益基本没有任何决策权,百姓根本无法决定官员的未来,也不能给官员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从收益角度来看,为百姓谋福祉是一件极其不划算的事情。

当然,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该官员的领导是一个特别正直无私的人,类似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诚然,这种情况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只能说是极少发生。如北宋时,就有“廉吏十一,贪吏十九”的说法,意思是 90%的官员都是贪官,而实际的贪官比例可能还会更高。

在这样的官场大环境下,清正廉洁的官员往往会受到排挤和打压。例如,在唐朝,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他独揽大权,排斥异己。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掌控着官员的晋升大权,只提拔那些对自己阿谀奉承、唯命是从的人。

许多有才能正直的官员因为不愿意依附于他,而被他诬陷打压,仕途受阻。而那些想要晋升的官员,只能纷纷向李林甫行贿,而这些行贿的钱是哪里来的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搜刮得来的。

在这种病态的晋升机制下,官员们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必然会选择放弃造福百姓,转而把全部精力放在孝敬领导上,为自己日后的升迁铺路。这也使得官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正直的官员难以立足,而贪官污吏却如鱼得水,百姓则成为了这种官场黑暗的最大受害者。

三、腐朽的监察制度

历朝历代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监察制度,旨在对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大权;汉代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隋代中央的监察机构为御史台。除此之外,皇帝还会不定期地派心腹去监察官员政绩,以加强对官员的直接掌控。

然而,这些看似严密的监察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官员干得好坏完全由监察官来决定,这就使得监察官的汇报显得尤为重要,官员的政绩考核合格与否几乎都在监察官的一念之间。

而古代很多监察官在汇报官员政绩时,根本不会按实际情况汇报,而是按自己获得利益的多少来汇报政绩的成效。

在《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记载的晏子为官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时齐景公派晏子去东阿当领导,在晏子工作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齐景公认为晏子把东阿治理得一团糟,要求他回去好好反省。

晏子的态度极好,表示愿意改弦更张,如果三年治理不好,情愿以死谢罪。齐景公同意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当晏子上来汇报税收工作的时候,齐景公却迎上前去祝贺,称早就听说他治理东阿很有成绩,百姓家境殷实,生活无忧。

古代官员为何宁愿千方百计搜刮民财,也不愿造福百姓?看后不寒而栗!

晏子无奈地回答说:“从前我治理东阿,后门全部关死,贿赂根本就没有。那时候老百姓没有挨饿的,而您反而要治我的罪。后来我治理东阿,加重老百姓的税赋,用搜刮来的钱都孝敬您的考核官。现在东阿的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饿,您反而迎上来祝贺我。我这人傻,治理不了东阿。请您准许我退休,给贤能的人让位。”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开始晏子以造福百姓为目标,坚守廉洁奉公的原则,不贿赂监察人员,然而得到的却是领导的训斥。而当他改变思路,开始搜刮百姓,贿赂领导的身边考核人员时,却得到了领导的大加赞赏。

这种腐朽的监察制度无疑注定了清官难做,造福百姓的收益远远低于贿赂监察官的收益。

再如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当时的监察机构几乎完全被魏忠贤掌控,成为了他排除异己、巩固权力的工具。许多正直的官员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的不法行为,然而监察官们却在魏忠贤的指使下,颠倒黑白,诬陷这些弹劾的官员,致使他们遭受迫害。

而那些依附于魏忠贤的贪官污吏,即使恶行累累,却因为得到监察官的庇护而逍遥法外!这种腐朽的监察制度不仅破坏了官场的生态平衡,也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四、总    结

在畸形的家天下制度、病态的晋升机制、腐朽的监察制度的多重影响下,古代官员们面临着一种极为扭曲的利益格局和行为导向。造福百姓基本上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收益。相反,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受到的惩罚概率却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们必然会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榨取百姓财富上,而那些“造福百姓”、“解民倒悬,施惠苍生”、“恤民之忧,除民之患”等原本应该成为官员施政宗旨的词语,最终永远只能成为官员汇报工作时,一个个虚伪的言辞而已。

这种古代官场的积弊,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使得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百姓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是官员们肆意收割的韭菜,他们在贫困、压迫和不公中艰难地度过了两千多年!直到现代社会的到来,才摆脱了身上沉重的枷锁!

来源:艺笙君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宋代商业为何如此繁荣?单看如何收税?严密程度真是大开眼界

    转自历史博览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宋朝市场上商品的种类较之前代更加丰富,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些商品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属于生产资料范围...
  • 甘肃汉人流民武装集团首领董福祥,剿灭西北伊斯兰叛乱,名震华夏!

    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繁殖的人口越来越多,反叛力量也在加强,于是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的念头开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领如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
  •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天,乌克兰为何能扛住打击并扭转局势?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天,乌克兰为何能扛住打击并扭转局势?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情报局如何在俄罗斯海陆空打击中力挽狂澜乌克兰武装部队不成功的炸桥行动让俄军长驱直入2022年2月24日,驻守在琼哈尔大桥的第137海军陆战队独立营的士兵...
  • 德纳:“台独”最大推手——基督教反华势力影响及对策

    德纳:“台独”最大推手——基督教反华势力影响及对策

    一、台湾基督教反华势力发展情况在台湾长期存在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团体,就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一)基督教长老会背后有犹太金融资本基督教长老教会它...
  • 1995血雨腥风

    壹1994年我10岁,住在长沙西郊的国营老厂家属区里,厂区东面有一大块当地政府修建的“经济开发区”,一直招不到商,就空空荡荡的闲置在那里。直到1995年冬天,“开发区”突然...
  • 古人对闺蜜的雅称

    闺蜜是现代人对于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一种称谓,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对于闺蜜也是有雅称的,古代闺密的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她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关系的看法...
  • “壬寅宫变”:被取血的宫女们的绝望反抗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嘉靖皇帝朱厚熜经历了一个毕生难忘的惊魂夜。这一夜,皇宫万籁俱寂,一切看似寻常,微弱的灯火陪伴着皇帝沉入梦乡。正在此时,以宫女...
  • 湖畔大学——骷髅会——惊天计划

    提起浙江湖畔大学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但至于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以及为什么关停等内幕信息却不足为外人道,因为这种毁三观而又错综复杂的事情根本无法对外公布。马云究竟有...
  • 制造王澄澄

    制造王澄澄

    作者 | 燎原火起来曾是王澄澄的梦想,但这一天真到来时,她疑惑、恐慌并迅速注销账号,300多万粉丝也随之化为乌有。一同消失的,还有她面...
  • 史上超奇葩战争:168人一天之内打败8万敌军,斩杀7000人

    史上超奇葩战争:168人一天之内打败8万敌军,斩杀7000人

    印加帝国位于南美安第斯山脉之上,与山脉一同延伸,跨越了现今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版图。其主体民族印加人...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