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繁体

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各地有赏菊、插茱萸、放纸鸢等传统娱乐活动。在饮食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重阳糕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重阳传统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日,例如糍粑、柿子等。

九月九日插茱萸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茱萸树上的茱萸果。图/IC photo

茱萸是长青乔木,浓香,它的果实可食用或晾干保存,叶子可以用作药材。旧时民间有九月九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会采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茱萸制成的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治病,辟邪去灾。

另外,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还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人们会在当天走出家门,去郊野欣赏菊花。菊花也称“长寿之花”,重阳赏菊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因此,部分地方也有在重阳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

重阳各地美食大不同

重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由于正值丰收时节,除重阳糕外,各种时令美食,例如柿子、螃蟹纷纷上市,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重阳食俗。

重阳糕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做好的重阳糕,上面点缀着各种干果。 图/IC photo

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美食,人们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红糖糍粑。图/IC photo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班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挂在枝头已经成熟的柿子。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网络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大闸蟹。新京报资料图库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用来制作菊花酒的菊花。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上述文字来自新京报记者 刘欢

重阳节的意义

曹雅欣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我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文明根源而来。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么,重阳节能被列入“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就可见这个节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一)

重阳节的第一个节日主题,就是“祭祖节”,这是一个游子风尘归来、全族祭奠先人的节日,从而我们才看到有关重阳节最著名的那首唐诗,诗行里传达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基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宗族亲人都在故乡从事着重阳节的风俗活动,唯有王维一人独在异乡、独自寂寥,他才分外怀念故土乡亲,怀念手足兄弟。

(二)

在王维的这首诗中,同时还提及重阳节的第二个节日主题,就是“登高节”。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望远,当然是为了观赏美景,观赏漫长寒冬到来之前的最后绚丽秋景;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初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传说故事,但是长久流传形成风俗习惯,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与王维那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意思完全一致的,还有卢照邻的一首: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九重阳登山远眺,望穿秋水归乡不得,只好独在他乡饮一杯菊花酒,天空秋雁悲鸣,似在啼唱两地不能同聚的伤怀。

诗中向往的登山场景、悲叹的遗憾感受,与王维诗是一模一样的,然而此诗更为雅致的对仗诗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却不如更为口语化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更广。

重阳节登高望远的风俗,要举家出游、倾室而出,就如同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也是要全家出游,外出踏春。

如果说,三月初三的春游,是在蛰伏了漫长一冬之后,于天清地朗的暮春之日,舒活筋骨,迎春“踏青”;那么,九月初九的秋游,就是在进入一季冬藏之前,于秋高气爽的暮秋之时,健身祛病,登山“辞青”。

(三)

重阳节的第三个主题是“敬老节”。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愿祷告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形容人到晚年,最常见的就是李商隐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及其另外一句经典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还有刘禹锡诗里的老当益壮的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散发余热,人间看重晚晴,桑榆晚景幸福,这都是非常美好而温暖的景象。

尊亲孝亲,是中国家庭里永恒的话题;敬老爱老,则是社会中体现文明的标尺。

(四)

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

比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而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冷孤节,一人挨过,她也要把酒菊花丛,愁饮菊花香。所以,在独属于菊瓣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因此,重阳节的第四个节日主题,就是“菊花节”。

中国人喜爱一种植物,绝不仅仅是贪图它的芳姿本身,而是看重植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是爱那一层贴给了某种植物专属的文化标签。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居所周边种满菊花,黄昏时分香舞金秋。他说,不是我毫无理由地偏爱菊花这一种,而是因为它是大自然的最后一丛收官之作,菊花是最后一捧盛开的芬芳。

菊花,不争于百花之前、礼让于春夏之后,正如一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人们重阳赏菊,是赏那一份高洁淡雅的君子风范。

其实人们爱菊,皆从陶渊明爱菊而来。在陶渊明的意象传递中,菊花是一种隐逸出世的人格形象,是一种世外桃源的理想代表。所以他的《饮酒》诗里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菊花,是他远离功名利禄的远山、是他陶冶天然真性的田园。

重阳节,这个仿佛黄昏色调、染尽秋意菊香的节日,是祭祖节、是登高节、是敬老节、是菊花节。

在祭祖心理和敬老意识中,有“人间重晚晴”的生命情怀,在登高望远和菊韵秋香里,“有暗香盈袖”的生活诗意,而在“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重阳节,更可以有一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志豪情与天高地阔。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MH370消失记

    世界上总有一些闲得蛋疼的人,热衷于探索各种未开发的禁地,探寻有意思的东西,他们有一个泛称:探险家。布莱恩·吉布森就是这样一个人,衣食无忧,就有了精神追求,总想找点...
  • 美国“误炸”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主谋10年后被枪杀

    美国“误炸”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主谋10年后被枪杀

    2009年3月22日,早晨6:30,美国弗吉尼亚州,晨光明媚,微风和煦,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祥和安宁的环境中。一对夫妇正在公园小道上像往常一样晨练。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死神正...
  • 中国历史与和世界历史重要事件时间对照表

    来源:如烟止语
  • 王忠新:细数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宋美龄的罪行

    王忠新:细数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宋美龄的罪行

    宋美龄是被新华社公布在列的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女“战争罪犯”。但是近年来,宋美龄竟被国内一些媒体和个人,通过铺天盖地发文,美化成了“圣女”...
  •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在基辛格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深刻影响二战...
  • 从顾恺之到曹雪芹,为什么画家和文人都偏爱“细目” | 肖鹰

    从顾恺之到曹雪芹,为什么画家和文人都偏爱“细目” | 肖鹰

    本文转自文汇报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是被尊为画圣的顾恺之立下范式的。《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
  • 强大帝国的崩盘,往往只因为干了这一件事情

    甲午战争,是日本举国抢劫的一场盛宴。在战争前后日本政府一共4次向日本民众发行国债,年息为5%,加上购买国债的折扣价格,综合收益率为10%左右; 战争国债被日本国民狂热抢购...
  • 揭秘中国足球的N种贪腐方式

    揭秘中国足球的N种贪腐方式

    来源:凤凰网作者体坛风云纪委监委以及公安机关正在主导的中国足坛反腐、反赌案件调查正在进行中,在官方结论没有出来之前,坊间已经有很多关于相关涉案人员及案情的议论。有...
  • 牧之野-备战逻辑

    之前写过一篇类似的,被F了,但看现在这形势,是有必要再说说的,简单说。从资本主义的特性来说,如果经济出现大的问题,解决不了的矛盾,诉诸于战争是唯一方式,这没有任何疑...
  • 戴笠之死的历史谜团

    1946年3月17日,戴笠结束了神秘的一生,但是他也给世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关于戴笠之死,扑朔迷离,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被称为“中国的希姆莱”的戴笠,杀人无数,极...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