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繁体

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各地有赏菊、插茱萸、放纸鸢等传统娱乐活动。在饮食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重阳糕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重阳传统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日,例如糍粑、柿子等。

九月九日插茱萸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茱萸树上的茱萸果。图/IC photo

茱萸是长青乔木,浓香,它的果实可食用或晾干保存,叶子可以用作药材。旧时民间有九月九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会采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茱萸制成的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治病,辟邪去灾。

另外,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还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人们会在当天走出家门,去郊野欣赏菊花。菊花也称“长寿之花”,重阳赏菊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因此,部分地方也有在重阳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

重阳各地美食大不同

重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由于正值丰收时节,除重阳糕外,各种时令美食,例如柿子、螃蟹纷纷上市,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重阳食俗。

重阳糕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做好的重阳糕,上面点缀着各种干果。 图/IC photo

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美食,人们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红糖糍粑。图/IC photo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班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挂在枝头已经成熟的柿子。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网络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大闸蟹。新京报资料图库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和重阳节的意义了解一下

用来制作菊花酒的菊花。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上述文字来自新京报记者 刘欢

重阳节的意义

曹雅欣

重阳节几乎是处在年尾时段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我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文明根源而来。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么,重阳节能被列入“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就可见这个节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一)

重阳节的第一个节日主题,就是“祭祖节”,这是一个游子风尘归来、全族祭奠先人的节日,从而我们才看到有关重阳节最著名的那首唐诗,诗行里传达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基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宗族亲人都在故乡从事着重阳节的风俗活动,唯有王维一人独在异乡、独自寂寥,他才分外怀念故土乡亲,怀念手足兄弟。

(二)

在王维的这首诗中,同时还提及重阳节的第二个节日主题,就是“登高节”。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望远,当然是为了观赏美景,观赏漫长寒冬到来之前的最后绚丽秋景;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初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传说故事,但是长久流传形成风俗习惯,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与王维那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意思完全一致的,还有卢照邻的一首: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九重阳登山远眺,望穿秋水归乡不得,只好独在他乡饮一杯菊花酒,天空秋雁悲鸣,似在啼唱两地不能同聚的伤怀。

诗中向往的登山场景、悲叹的遗憾感受,与王维诗是一模一样的,然而此诗更为雅致的对仗诗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却不如更为口语化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更广。

重阳节登高望远的风俗,要举家出游、倾室而出,就如同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也是要全家出游,外出踏春。

如果说,三月初三的春游,是在蛰伏了漫长一冬之后,于天清地朗的暮春之日,舒活筋骨,迎春“踏青”;那么,九月初九的秋游,就是在进入一季冬藏之前,于秋高气爽的暮秋之时,健身祛病,登山“辞青”。

(三)

重阳节的第三个主题是“敬老节”。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愿祷告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形容人到晚年,最常见的就是李商隐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及其另外一句经典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还有刘禹锡诗里的老当益壮的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散发余热,人间看重晚晴,桑榆晚景幸福,这都是非常美好而温暖的景象。

尊亲孝亲,是中国家庭里永恒的话题;敬老爱老,则是社会中体现文明的标尺。

(四)

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

比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而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冷孤节,一人挨过,她也要把酒菊花丛,愁饮菊花香。所以,在独属于菊瓣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因此,重阳节的第四个节日主题,就是“菊花节”。

中国人喜爱一种植物,绝不仅仅是贪图它的芳姿本身,而是看重植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是爱那一层贴给了某种植物专属的文化标签。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居所周边种满菊花,黄昏时分香舞金秋。他说,不是我毫无理由地偏爱菊花这一种,而是因为它是大自然的最后一丛收官之作,菊花是最后一捧盛开的芬芳。

菊花,不争于百花之前、礼让于春夏之后,正如一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人们重阳赏菊,是赏那一份高洁淡雅的君子风范。

其实人们爱菊,皆从陶渊明爱菊而来。在陶渊明的意象传递中,菊花是一种隐逸出世的人格形象,是一种世外桃源的理想代表。所以他的《饮酒》诗里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菊花,是他远离功名利禄的远山、是他陶冶天然真性的田园。

重阳节,这个仿佛黄昏色调、染尽秋意菊香的节日,是祭祖节、是登高节、是敬老节、是菊花节。

在祭祖心理和敬老意识中,有“人间重晚晴”的生命情怀,在登高望远和菊韵秋香里,“有暗香盈袖”的生活诗意,而在“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重阳节,更可以有一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志豪情与天高地阔。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