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那个岁月中,我家被扫地出门,搬进了上海靠近郊外的新村房,那里本来是一片农地,政府在那片农地上建造了一大群五层楼的新村楼房。住户很杂,大部分是工人,职员,教师,劳动模范,机关干部,也有些各行各业的名人:电影演员达式常,漫画家乐小英,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还有电影导演谢晋也住在那里。新村区有两栋楼和其他楼不同,那是用外汇购买的,住着一批印尼归国华侨,也有外汇支持的家属,我家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导演谢晋住在隔壁一栋楼的四楼,他有四个子女。长女是弱智,看上去些许迟钝,倒也无别样。第二个是男孩,谢天谢地,是个聪明的孩子,高大英俊,不仅没有半点的痴呆,而且遗传了父亲的智慧,继承了父亲的行业,在一个文工团里工作。第三个和第四个都是男孩,一个叫阿三,一个叫阿四,这是两个智障孩子。这倆兄弟长得非常像,双胞胎似的,外人很难分清谁是阿三谁是阿四。
中国著名导演:谢晋
谢家雇了一个家庭教师,是个中年妇女,从教会来的, 戴付金丝边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邻居七姑八婆,背后指指戳戳,说她很坏,我看不出她有任何坏的地方,不明白那些人为何要去损她?心里有些许愤愤不平。有时候在弄堂里,可以看到家庭教师带着阿三阿四,一前一后,阿三阿四斜着眼睛,歪着嘴巴,流着口水,嘴里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讲些什么。有些不道德的野蛮小鬼,在弄堂口侯着,见阿三阿四走过来了,便在后面扔石头,叫阿三阿四吃泥土,吃蚯蚓……
谢晋的父亲当年胸前挂着牌子,写着“土豪劣绅”四字。他高大,挺拔,儒雅,庞眉白发, 拄着一根拐杖,俨然一付绅士派,悲惨的是,他在文革中服毒自杀了。谢晋的母亲平时深居简出,偶尔见到她,也是神态麻木,气色阴沉,不与人搭理,但是脸上那些精致的轮廓犹在,总也遮不住曾经的美人胚子。
那天,她是从四楼的阳台上坠落下去而死亡的,怎么会坠落下去的呢?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自杀,也有的说是被阿三阿四推下去的,听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但是邻居说,人掉在地上了,阿三阿四在四楼阳台上拍手叫好,还叫大家快来看!竟然有人编派这种耸人听闻的故事,我不相信。我亲眼看到老太太面朝下,伏在地上,身上盖了一块白布,我不敢走近看,只是远远地撇了一眼,赶紧逃回家。
那天晚上我睡不着觉,脑子里不断浮现出白天见到的一幕景象,挥之不去,非常难受,晚饭也吃不下,想呕吐,结果发高烧了。
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他的父母,一个服毒,一个坠楼。谢晋急急赶回家收拾残局。楼前围着看热闹的群众,我也挤在里面。谢晋脸色惨白,面无表情, 没有哭泣,没有眼泪,没有语言。他急速办完事,随着殡车匆匆离开。人群里没有人讲话,而用眼泪凝视,用手帕都感到多余了。大家目送殡车远去,默默散开,拖着缓慢的脚步离去。那幕景象,不能不触动我,不能不触动人类最基本的良知。
悲痛欲绝的人,他的悲痛却不敢表示出来,表示出来意味着更大的灾难,这是一个痛心的逻辑。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血淋淋的尸体,那么文革的浩劫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血淋淋的灵魂 。
每当逢年过节,父亲,隔壁的历史反革命老太太,15号里的漫画家乐小英,谢晋的父亲(自杀前),前楼那个“反动学术权威”,后楼那个“国民党特务”……反正都有名堂的,统统归在“牛鬼蛇神”的队列中。这些白发苍苍,儒雅斯文的老人,拄着拐杖,巍巍颠颠地去居委会集合报到,在毛主席像前站成一排,低着头,弯着腰,保持九十度姿势,洗耳恭听。那个马列大妈,不识得几个字,苦大仇深,神气活现,耀武扬威,大声训斥,严肃警告:不许乱说乱动,不许搞破坏活动。
我问父亲:爸爸,你们为什么要搞破坏活动?
父亲回答:我们老了,搞不动破坏了,搞破坏的是那些红卫兵和造反派。
只要略有文明记忆的上海老一辈,一定记得,他们那一代的绅士精神,贵族文化,曾经被歌颂,被崇尚,被模仿,成为传统,成为遗传。可悲的是,文革时要从细微末节开始彻底铲除, 从文明的一切精雅部位开始疯狂扫荡,用一种明知低劣的文化取而代之。我是在旧文化和新时代的交溶中,圣洁和邪恶的厮杀中,高尚和低劣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用我一生的经历去认识这个世界,在崎岖艰难的道路上挖掘真金,在风雨迷茫中寻找真理。
如今的上海滩,往日的恩恩怨怨,曾经的磨难浩劫,早已烟消云散,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曾经留在人们脸上的那种悲哀,那种担心,那种恐惧。上海滩比任何年代都繁华热闹,欣欣向荣。人们喜气洋洋,出国风,买房卖房风,股票风,大妈炒黄金风,贪官炒小三风,学者炒造假风,孩子炒拼爹风……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我们以前追求的已经大相径庭了,我们已经变得非常现实了,非常功利了,非常市侩了,我们是不是太过于健忘了?
让实实在在的事实有一次说话的机会,梦呓,痴心,期待,都已随风飘去,此地,挖个小坑,把故事埋葬。
来源:山间云雾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对于黄河,毛泽东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沁园春·雪》中曾写下“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在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他曾两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
-
世界真正治理者资本帝国:犹太人的贝莱德、先锋、道富三大财阀!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主要公司和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已被三大资本集团所控制,而这三大资本集团背后的实际控制者为相同一拨犹太财团, 而且这些犹太财团还是美联储的大... - “江南奴变”,这场发生在明朝末年的大规模社会暴动,往往被正史选择性屏蔽,顶多是语焉不详,一笔带过。社会上的事,往往“字越少,事越大”。这场看似不太重要的历史事件,...
- 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吃过早饭,准备去怀仁堂参加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8时55分,胡耀邦来到怀...
-
华为迎来“最重量级”合作者,“共和国长子”的信任:灵魂交给自家人
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长6.67、车宽2.46、自重3.9吨。见过这个大家伙的,估计都老了吧。小时候经常在不算宽的马路上见到,如今想再看估计要去博物馆了。“共和国长子”1953年6月... -
晚清文学家姚燮曾用“大某山民”的署名来评论《红楼梦》,其中一条指出了闲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差轻人多,则人浮于事矣。”大意是被差...
-
蜀汉最后的大将魏延被杀?是诸葛亮的提前安排,还是文官集团的联合绞杀
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杨仪是无爵位的丞相长史、绥军将军,用李云龙和楚云飞的话来说,这两人的级别不对等,也不应该成... -
墨家西迁造就西方文明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大潮中,墨家作为一股独特的学术力量,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学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战国末年,学术界涌现出众多流...
-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三幅历史油画,见证共济会建造美国首都华盛顿1789年,美国(13个州)邦联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因建都选址引起激烈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