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慢慢加载......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繁体

序言

1644年,满清铁骑在明朝叛臣吴三桂带领下,叩开山海关大门,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称帝,年号顺治。此后,满清一路南下征服整个华夏大地。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对于这个人口和面积百倍于己的国家,满清统治集团充分吸取元朝粗放散养、以蒙治汉的教训,在吸收儒家思想,争取汉人士大夫支持的同时,更多采用暴力手段维护统治。

在清前期,满洲统治者通过刀枪屠戮压制汉人反抗,之后大兴文字狱,钳制并成功驯服汉人,通过“刀把子和笔杆子”一刚一柔两大手段统治中国接近300年。

血腥1645,满清对汉人的三次大屠杀

一、扬州十日——

1644年顺治虽然在北京称帝,但淮河以南仍旧处于明朝控制下,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

满清绝不允许到手的江山再被夺走,决定趁热打铁,迅速南下,八旗铁骑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攻陷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

1645年,清军在多铎率领下直至扬州。4月18日,清军10万大军包围扬州,时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率2万军民固守城池。

多铎派明朝降将前往劝降,史可法回应:

“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

之后多铎又亲自连写五封书信劝降,但史可法看都没看全部付之一炬,4月24日,清军百门红衣大炮轰炸扬州城。

在轰炸一天一夜后,清军开始疯狂攻城,扬州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期间清军三个将领、一个贝勒阵亡,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但扬州已是孤城,渐渐不支,5月20日扬州因弹尽粮绝被清军攻陷,史可法被俘拒不投降,最后英勇就义,其余部下继续抗争,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19名幕僚全部遇难,或死于街头战斗,或自杀殉国。

这是清兵入关以来首次遇到如此坚强的抵抗,也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

恼羞成怒的清军在占领扬州后大开杀戒,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震慑汉人的反抗。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更过分的是徽商汪氏兄弟乞求多铎“勿杀无辜”并向其贿赂30万金后,清军仍然对扬州城进行可怕的屠城。

5月21日,清军以自首赦免为由哄骗扬州百姓走出家门,分成50至60人为一组,一个满洲士兵提刀在前引导,一个拿着长矛在后驱逐,一个在队伍的左右看管。

三个满兵驱赶数十人就像狼狗驱逐羊群,有走得慢的要么殴打要么当场杀死,他们将人群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开始屠杀。

满兵用长矛一个劲猛刺,当场把他们杀死,即使倒在地上的也不能幸免,妇女们还被绳索系在脖子上,由于汉族妇女裹小脚,行走困难,不断跌倒,只能被绳子拽着拖走,遍身泥土。

街上到处都是被弃的婴儿,他们或遭马蹄践踏,或被人足所踩。那些被正规清军放过去的,只能赤身在街上游转,这些孤弱无助的市民,又被成群的散兵拦住,乱棒打死。

普通百姓如此,富人大户也未能幸免,清军入城后在那些投降的汉人带领下从一个富户进入另一个富户,先是抢银子,后来就无所不掠了。

每当夜幕降临,都能听到砸门声、鞭子抽人声和受伤人发出的号叫声,抢劫之余,清军在城内大肆纵火,很多躲在家里以为幸免于难的都被烧死。

伴随着屠杀和纵火,强奸也不断发生,被掠夺蹂躏的妇女成千上万,11月15日,扬州十日的刽子手多铎将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清朝统治者,顺治本人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二名,英郡王阿济格一名,这种野蛮落后的掠夺与禽兽无异。

到5月25日,扬州已变成屠场,血腥恶臭弥漫,到处都是肢体残缺的尸首,手足相枕,血流入水中,化为五颜六色,池塘都被尸体填平了,街上尸体横陈,天色昏暗无法分辨死者是谁。

城墙脚下尸体堆积如鱼鳞般密密麻麻,一些人藏到垃圾堆里,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脏物,但是清兵不时的用长矛猛刺垃圾堆,直到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从伤口流出来。

5月29日,抢劫屠杀的第十天,多铎下令封刀,大屠杀结束,和尚们得到命令收集和焚烧尸体。

据统计,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还不包括落井投河,自焚自缢的。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使得繁华几百年的扬州在瞬间化作废墟,历经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清军对扬州的屠杀被后人称为“扬州十日”。

二、嘉定三屠——

如果说扬州十日是为了震慑汉人对满清军事征服的反抗,那么嘉定三屠则是对汉人习惯礼仪的野蛮践踏。

这要从满清的剃发令说起,满洲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在入关以前各部落互相征伐。

为了打猎和战争方便,满人在后脑部以仅有金钱大小的面积蓄长发,打成辫子,由于蓄发面积不大,所以辫子细小,和现在清宫电视剧的造型有很大差别。

由于与汉族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相冲突,满洲统治集团为了从深层次消除汉人的反抗,巩固统治地位,分别在1644年入关和1645年6月15日两次颁发“剃发令”。

起初清军对剃头还是很谨慎的,比如在多铎攻破南京俘获弘光皇帝后,曾公告:

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也就是说清军对剃发一事给出了范围,不是所有人都要剃,有谄媚的官员主动剃发,还被骂了。

当然,这只是满清的权宜之计,很快在6月15日颁布的剃头令,态度较5月22日的南京告示有了180度的转弯。

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因为清军南下征服的速度超出北京满洲统治集团的预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清军控制整个中原,江南半壁臣服。

而且投降的汉族对剃发比满人还起劲,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来谋取赏识,汉族官员的踊跃打消了满人的疑虑,所以名正言顺的推行剃发。

但没想到命令一出,引发汉人百姓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饱受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影响的江南地区。

对于他们来讲,剃发就是不孝,敢让剃发就拼命,宁留发不留头!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6月19日,以候峒曾、黄淳耀为首的乡绅率领嘉定(今上海嘉定)十几万百姓起义反抗清朝统治,清庭派遣吴淞总兵李成栋领兵五千来攻。

侯黄的“乡军”都是普通百姓,哪是装备精良的清军对手,两军会战,乡军一触即溃,李成栋攻进嘉定城并下令屠城。

惊恐的市民有的上吊,有的投井,有的跳河,被杀死被砍断手脚者无数,妇女们惨遭强奸,有抵抗的,军队就用长钉把妇女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奸淫。

大屠杀持续整整一天,尸体堵塞河流,河水染成血水,李成栋在劫掠大量财物、牲畜和妇女后才离开嘉定城,这次屠杀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侯黄二人也被清军杀害。

然而不服输的嘉定民众在三四天后再次集结,共计两千多人,并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清军官吏和汉奸。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尸体堆成小山,这是嘉定惨遭第二次屠杀。

但是在二十多天后,嘉定民众再次集结起义,杀得城内清兵大溃而逃。

不久,李成栋再次反扑,逢人便杀,不分老幼,屠杀了近二万嘉定民众,城内血流成河。

在这短短两个月内,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清军三次屠城,杀害百姓十万人,史称“嘉定三屠”。当然,嘉定三屠不是唯一的惨案,在嘉定事件发生的同时,江阴也在上演规模最空前的屠戮。

三、江阴八十一日——

1645年夏,已经投降的江阴为了抵制剃发令,在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进行反清斗争,因为这场斗争持续81天,所以也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在这座不到十万人的小城市,当人们接到剃发文书后,明确表示反对,当看到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更是发出“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壮语。

随即擒住汉奸县令方亨,斩杀驻守清军,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正式反清,清军很快派兵镇压,但遭遇江阴百姓十分顽强的抵抗。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从攻城到镇压这一长达81天的时间里,清军调集24万大军,红衣大炮二百门,战况惨烈为清军入主中原之最。

在战斗中,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损失七万五千余人,城破后,清军毫无疑问选择屠城。

但江阴九万多百姓无一人投降,所有人与清军血战到底,不能打的纷纷投井自尽,妇女投河而死,连七岁孩童都毅然就义,最后全城仅有老幼53人藏于古塔中幸存,其余近十万百姓全部就义。

“江阴八十一日”成为南明史上最光荣的时刻,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也成为华夏民族反侵略史最可歌可泣的一幕。

文字狱,骇人的文化恐怖制度枷锁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通过八旗铁骑和屠刀等“红色恐怖”镇压了汉民族的反抗,实现了剃发易服的目的,使汉民族在身体上不敢违逆。

为了持久控制和镇压汉人,满清实行最为严厉的白色恐怖,即文字狱,从汉人知识分子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或斩首或灭族。

文字狱几乎贯穿于整个清朝,顶峰时期从顺治开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共计140余年。只要皇帝认为文章中有讥讽清朝的意思,就大兴牢狱,株连九族。

就文字狱数量而言,有200起左右,比历史上其他朝代文字狱总和还多,其持续时间之长,打击面之广,手段之狠毒都是超越前代的。

其中,顺治7次,康熙20多次,雍正20多次,乾隆130多次,文字狱到乾隆时期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乾隆执政64年,几乎每五个月就对汉族文人举起一次屠刀,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几乎到了疯狂、残酷与荒唐的地步。

人口稀少的满清如何暴力驯服汉民族二百年之久

比如著名的胡中藻案,胡中藻是乾隆辅政大臣鄂尔泰的门生,为内阁学士,乾隆为了打击党争,刻意从胡中藻诗中摘出许多句子,进行曲解,其中的“一把心肠论浊清”一句,说其故意把“浊”字加于清朝国号之上,是大不敬,结果胡中藻被抄家,本人被斩首,连鄂尔泰的灵牌也被撤出贤良祠。

广西巡抚鄂昌更冤,他与朋友的唱和诗中,把蒙古人称为“胡儿”。乾隆说满蒙一家,骂蒙古人就是骂我!赐其自尽。

除了朝廷命官,普通文人也未能幸免,湖北生员程明湮给人写寿文,用了“创大业”三字,被凌迟处死。

湖北黄梅县监生石卓槐在其诗中有“大道日已没,谁与相维持”等句,被乾隆知晓:

“大清主宰天下,焉有大道没落之理?又焉用别人维持?”

于是将其凌迟处死。

湖北孝感县生员程明湮在读《后汉书·赵壹传》中“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后,批下“古今同慨”四字,被人告发,判斩立决。

有一个落第秀才刘三元,因为屡试不中,得了精神病。某日,他犯疯病,对着衙门大喊:我乃汉室后裔。可惜,乾隆并没有因精神问题赦免他,直接一刀斩了他。

类似的奇葩案例数不胜数,各行各业都不能幸免,上到朝廷大臣,下至底层文人都深受其害。

清朝大兴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从长远看,中华文化被扭曲变形,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极大的钳制了汉人的思想,摧残了人才,朝堂大臣成了只会磕头的奴才,普通文人成了只会八股的迂腐书生。

小结

满清用刀和“笔”完成了对汉民族从外到内的征服驯化,中华文明在清朝的暴力统治下逐渐凋零扭曲,满清267年的统治也是中华文明倒退的时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来源:小瑀说史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