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并肩作战,亲如兄弟,越南柬埔寨为什么要打起来?

繁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军队集结了18个陆军师又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余万人的兵力,全面越过越柬边境,对柬埔寨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震惊。

因为越南和柬埔寨都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都曾被日本占领,也都被美国染指,可以说他们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同病相怜。

而且在反殖民战争时期,两国军队曾经亲如兄弟、并肩作战,最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都获得独立。两国人民都饱经战乱之苦,百孔千疮、百废待兴,正是要好好过日子,争取幸福生活的时候。

可是在美越战争刚刚结束后,帝国主义好不容易离开了东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什么自己打了起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抛开两国的历史恩怨不说,单说现代。

曾经并肩作战,亲如兄弟,越南柬埔寨为什么要打起来?

柬埔寨是1975年4月建国,和越南正是从这时候起就结下仇怨。当时民主柬埔寨的执政党红色高棉于夺取政权第二天,即1978年4月18日,在越南安江省知尊县百春村进行为期12天的大屠杀,造成3157人遇难,仅两人幸存。

柬埔寨人口只有1500万,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越南人口9000万,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柬埔寨实力要比越南弱小得多,他们为什么敢跑到越南杀人?原来柬埔寨取得政权之后,要消灭“反动”分子。

在抗美战争中,北越全力以赴帮助柬埔寨,柬埔寨因此投桃报李,允许越共利用靠近柬越边境的柬埔寨领土当根据地。

越战结束后,越南被迫从上述地区撤军,但在“鹦鹉嘴”、“鱼钩”以及柬埔寨东北个别地区,越南还保留了军事存在。这是两国之间另一桩领土争端。

除了领土争端,还有控制和反控制之争。柬埔寨争取独立,越南出钱出武器,还派军事顾问训练军队。但他们这样作目的不纯,主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以加强对柬埔寨的控制。

援助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要在那里培植亲越势力,以便将来建立“印支联邦”。但是柬埔寨的领导人波尔布特不愿意当傀儡,更不愿意被越南吞并,因此极力挣脱越南控制。

曾经并肩作战,亲如兄弟,越南柬埔寨为什么要打起来?

他认为,对于党内军内的亲越分子,要像严冬那样残酷无情,从肉体上消灭,予以清洗。波尔布特向全党发表讲话,把防止越南控制当作首要任务。

柬为此制定了一个计划——“消灭七号计划”(七号是越南的代号)。但是亲越分子脸上没有写字,怎么能保证全部清洗掉?只能是宁可错清一万,也不能留下一个危险分子。

柬共认为,为了保持队伍纯洁,肃反扩大化、错杀也是难免的。波尔布特为了队伍纯洁,从1976年开始,开始轰轰烈烈的清除亲越分子运动。只要跟越南沾边的,都在清洗之列。

比如被越南军事顾问培训过的、接待过越南军人的、去越南学习过的、甚至去越南做过生意、住了几代的越南侨民,以及会讲几句越南话的人,都被送到集中营。

于是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于1977年10月,调兵遣将对柬埔寨出手,双方在边境地区你来我往,打得头破血流。有些越南裔柬埔寨人想逃回越南的,他们也穷追不舍,追到越南境内。于是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升级,不可调和。

1977年底,小规模的冲突酿成大战,越南方面5个师5.8万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 越过边境将柬埔寨军队一顿痛打,一直打到距金边不到40公里的地方,然后收手、宣布撤军。

此外,越南和柬埔寨冲突也有大国因素在内,越南建国以后,与苏联靠近,1978年6月,以越南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经互会,同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其实这个条约的实质是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越南遭受第三国的进攻,苏联必须全力支援,从此之后,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越南投桃报李,让苏联租用了越南的金兰湾。

曾经并肩作战,亲如兄弟,越南柬埔寨为什么要打起来?

有苏联的军事援助,东南亚小霸王越南感觉良好,决定向柬埔寨亮剑,条件成熟,就差一个出兵的理由。

1978年,柬埔寨红色高棉部队的师长韩桑林为躲避大清洗逃到越南,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跟自己同样遭遇的人,他们大多在柬埔寨失去亲人,对波尔布特刻骨仇恨,于是,他们成立了“柬埔寨救国民族阵线”,然后,他们邀请越南出兵,推翻波尔布特政权。

越南领导人黎笋一看,求之不得。于是,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麻烦来了。

1978年圣诞节这天,25万越南人民志愿军潮水般越过边境,打响了“西南边界反攻战役”,越柬战争就此爆发,战争进行了仅仅18天,即1979年1月7日,越南“志愿军”就占领了柬埔寨首都金边。

11日,越军占领了整个柬埔寨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柬共大势已去,从此倒台,越南基本控制了柬埔寨局势。

按照越南的想法,越南从此就要吞并柬埔寨了。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越南侵略行为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随着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打响,越军迅速撤出了柬埔寨,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