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印度巴斯人曾经占来华外商的三分之一,巴斯并非国名 ,这个词Par-see是族群名,但是被当时中国人误为“巴斯国”。其在华势力大,影响颇深。
巴斯商人在广州有固定的居留所称目前巴斯馆。该“夷馆”的情况学术界研究甚少。
当时泛印度地区是英国殖民地。因有英国人作后盾,巴斯人在夷馆中的行为比较刁顽。同别国“夷商”一样,当时来广东经商的巴斯人,主要与十三行行商打交道。
利用信贷,发生商欠现象,成为巴斯商人与行商关系中的重要特征。当时因商欠破产的行商,不少败于巴斯人手下。
研究证明,在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中,参与鸦片贸易的商贩,多半是来自印度孟买的巴斯人。
当时的大鸦片贩子,巴斯人占着不小的比例,如林则徐扣留的十六名贩子中,有四名是巴斯人,占四分之一,而美国人只有一名。在林则徐禁烟运动过程中,巴斯人激化了中英矛盾的活动。
但是来华的巴斯商人,又不是纯粹的鸦片贩子。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时称“港脚贸易”,其主体是巴斯人。
港脚贸易的普通商品,如棉花等生活日用品,巴斯商人都有经营。从事港脚贸易的巴斯人,势必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生各种关系,在生意上,从服从、并存到冲突。
1834年东印度公司完结时,港脚的活动仍在继续。
巴斯人为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于公元4世纪前后始入中国,时称天神,后又称祆教或火祆教。
宋元时期,拜火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白莲教(巴林教)都流行中国。白莲教起义推翻了元朝。
巴斯人以难民的身份被迫离开波斯,从此开始了长达千年的移民史。
“Parsee”一词是与伊朗和印度密切相联的。
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被迫离开故土,在陌生的印度求得生存、站稳脚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在波斯东部大夏地区——月氏地区创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宗教。
该教在3-7世纪(229-652年)成为萨珊王朝的国教。
7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向周边扩张,于642年击溃伊朗军。
651年,萨珊王朝灭亡,伊朗全境为阿拉伯人征服。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不愿改信其他宗教,而向印度西部海岸迁移,继续虔诚地信仰祖先的宗教。这批人及其后代,便被称为Parsees,即巴里斯人。
萨珊王朝灭亡后,他们首先逃往霍拉散,再迁移到了波斯湾畔的霍尔木兹。
在此居住了十五年,之后乘七艘船前往南亚印度。
他们在南亚印度卡提阿瓦半岛的第乌(Diu)登陆,十九年后,到达印度(Sanjan)。
这段历史,巴斯人自己口述的编年史《基萨桑赞》(Qissah-iSanjan)作了详细的记载。
定居印度的巴斯人入乡随俗。他们遵照桑赞王公的要求,妇女开始穿着莎丽,以朱砂点额,讲一种带有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分的古吉拉特语(Guzarattee),服从当地政府的统治,不参与政治,主要从事农业、商业贸易和手工业。
定居桑赞后的第五年,巴斯人建立了第一座火庙(Atash-Behram,“诸火之王”),呼罗珊的琐罗亚斯德教徒,听说他们在印度的教友在建造火庙,一起投奔桑赞,形成波斯移民印度的浪潮。
(所谓的雅利安人东迁?)
巴斯人在桑赞一直和当地居民友好相处,安居乐业。11世纪初,阿富汗加色尼王朝苏丹麦慕德(Mahmud,998-1030年)试图统一印度。
桑赞地区也被占领。此后,巴斯人的圣火被迫移至附近的伯罗特山上,以后又几经辗转迁徙。
伊斯兰德里苏丹统治时期(1206-1526年),伊教在印度占主导地位,巴斯人安分守已。他们逐步在印度西部海岸扩散,分散居住在桑赞、诺夫萨里(Navsari,最早可追溯至1142年)、布罗奇(Broach)、坎贝(Cambay,始于1090年)、布尔萨(Bulsar)、苏拉特(Surat)等地。
他们适应伊斯兰教的统治,故到15世纪末,他们的宗教地位便得到了确认,稳定下来。
蒙古,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早期,因皇帝对巴斯人的宗教信仰感兴趣,他们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莫卧儿统治者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废除了德里苏丹时期对非伊斯兰教徒的歧视迫害政策,对当时印度流行的印度教、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均示宽容。
尤其是在阿克巴(Akbar,1556-1605年)统治时期,更一度企图合并这些宗教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圣教”,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巴斯人。因为他取消了伊斯兰教的一些礼仪,却恢复了原来被禁止的琐罗亚斯德教徒饮酒的习俗;他废弃了伊斯兰教的历法,而推行的新历法又更接近琐罗亚斯德教的历法,采用了该教对日、月、年的称呼。
1579年3月12日,美治·拉那(Merji Rana)当选为那夫萨里琐罗亚斯德教大主教。
拉那为人诚恳,富有学问,受人尊重,传到阿克巴皇帝(Emperor Akbar the Great)那里。
皇帝由此对巴斯宗教(Parsi religion)③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所打动,无偿地向拉那大主教赠送200英亩土地。
1595年,阿克巴皇帝再次将诺夫萨里的100英亩土地赠给教主的儿子马亚(Kaikobad Mahyard,大主教的继承者)。该皇帝对巴斯宗教教义的求知欲极高,1597年一位来自波斯克曼(Ker-man)的主教专程到达德里,向皇帝讲解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皇帝向这位主教和拉那学习琐罗亚斯德教的专门术语、教义、宗教仪式、宗教礼节等。
他还要求臣阿布·发扎(AbuFazal)建一座火庙,日夜不熄。
至此,经过近十个世纪的移居繁衍,巴斯人终于在异乡站稳了。
巴斯学者卡拉卡对巴斯人在印度的生存动力作了如下的解释:
巴斯人是一个小小的团体,他们的祖先被迫离开波斯,在种种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最后发展成为孟买的重要力量。原因不难找到:他们继承了祖先进取、勇敢、刻苦、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是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后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逆境生涯,没有丢掉民族的精神。
由此,巴斯人不但求得了生存空间,而且保存了本族的宗教火种,使琐罗亚斯德教能够在异乡延续至今。
来源:何新老家伙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关键词:祠堂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明,千古流芳。祖德宗功,传承弘扬。昭示后人,耀祖荣光。民族振兴,重拾信仰。新时代家风建设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
-
011898年6月9日,北京各国事务衙门,大清(李鸿章)和大英(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条约,1898年7月1日起,大清将要把广东省新安县(今广...
- 【本文原发于2008年12月18日《南方周末》。对于美国是如何走出30年代大萧条的,人们有多角度的解读。本文提供的是一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我们正遭遇跟大萧条一样的坎儿南方周...
- 1盼儿从前,有老两口,他们就一个儿子名叫成龙。老人平时节衣缩食,省下银钱供儿子在城里私塾读书,盼儿考取功名,成龙耀祖。老头是“棒子手”——专门劫道——以此来维持生活...
-
2005年12月30日,孙维在天涯杂谈版发表的公开声明,针对《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一文驳斥递言,这是孙维首次在网络上发表声明,引来空前关注。孙维分别在2005...
-
明明胜利在望,却反过来倒签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失败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翻开中国近代史,简直就是一部充满屈辱的血泪史,令人愤慨不已、振腕不已、叹息不已。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大开,沦为西方列强争夺利益的掠食场。网上一直有种说法,声... - 2023年11月23日,原本是法院通知的李璐(化名)敲诈勒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二审开庭的日子,但在开庭前夕李璐家属接到通知,开庭时间延后。2019年初,32岁的李璐举报称,其...
-
转自知乎网友麻小辣俄乌冲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西方国家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但是如果你以为“全世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时,那你就错了。而...
- 都说欧洲列强很好战,是一群狂热的战争贩子,这话对,但也不对。历史上这些国家多次发动过侵略战争,但那都是以前了,现在的欧洲列强可爱好和平了。最近几十年发生的战争你拉...
-
摇荡的钟摆· 极简改革开放史 ·—文 编:先知书店1978年12月18日,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后,中国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