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还原“大禹治水”真相

繁体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别大的功劳,为全天下人开辟了生存的场所。所以,周代、秦代的王室都屡屡提到禹,说自己的祖先曾经随从大禹一起治过水,以证明自己统治权的合理性。

(宋)马麟 大禹王像

大概也正因为这个功劳,禹之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传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按照禅让的惯例避位退让,让伯益作君主,结果人们离开伯益的根据地,而到启的根据地。人民都支持启,所以启即位了。

谈到夏朝的历史,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大禹与大禹的儿子启,再然后就是夏朝最后的暴君桀。中间的几百年历史,好似一片空白。殊不知,到了大禹的孙子太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导致夏朝的统治实际上被中断了约40余年,这就是“太康失国”。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启的儿子太康即位后,终日田猎无度,不以百姓为重,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着他外出打猎,夺取了他的国家。太康被后羿流放,病死于阳夏,后羿掌控了朝政,立太康的兄弟仲康为帝,作为自己的傀儡。仲康在位三十年,忧愤而死,由仲康儿子相继位,不久,后羿逼走相,自己做了国君。

后来,后羿被手下寒浞(zhuó)陷害而死,相的妻子逃到了娘家有仍氏,生下相的儿子少康。长大后,少康才成功恢复了夏朝,实现了“少康中兴”。

由此可见,启之后,夏王朝就乱了。这一方面可能是原始民主与世袭制的争斗所致,另一方面则很可能是大禹治水埋下的“隐患”。要说明“大禹治水”的真相,还要从后羿说起。

大家都知道,在神话中,后羿的主要功绩是射日。《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但是,《尚书》与《孟子》却记载“当尧之世,洪水横流”,这也是大禹治水的起因。同样是在尧时期,一会儿大旱,一会儿大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在此做一大胆的推测:这次大水并非是因为降水量大,而是因为气温升高所致。据学者考证,在公元前21至20世纪,发生了一次回暖的气候变化,气温骤然升高,山上冰雪融化,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洪水。《淮南子》提到大禹伐三苗的时候,有“夏冰”,夏天见到冰了,大概就是山上冲下来的冰。

也就是说,这次大旱与大水是相伴而生的,水流过的地方,就发生了洪涝;气温高、没有水的地方,就发生了大旱。这次大水持续的时间很长,各个部族逐水草而居,随着水的分布,散落各处,而大禹治水,经过疏导,降服了洪水,《尚书》云:“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大禹能够治理洪水,却不能改变气温高的现实。当大水的主要河道形成,一些分散的积水也就失去了源头,尔后,或者随着积水流入大河,或者随着气温升高而蒸发,原来生活在这一片积水边上的人们逐渐失去水源,也就面临着又一次大旱。

大禹的时候,氏族部落极多,《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当时的部族有数万。这些部族原先分散在各地,他们各自守着自己部族的小河沟,进行生存繁衍。大禹治水,统一协调,暂时消除了水灾,他们感恩戴德,夏王朝也就有了民众基础,使得后来“家天下”成为可能。

但是,大禹治水也埋下了隐患。当主要河道被确定下来,一些失去源头的小河沟虽然暂时还能维持氏族部落的用水需求,但随着气温升高,不断蒸发,又没有新的水源进行补充,它们终究会消失。消失之后,这些部族就又不得不重新迁移,逐水草而居,部族之间抢夺水资源的战争也就不断发生。史书上说,到了夏朝末年,当年的“万国”也就只还剩下“三千”部落了,可见部族战争合并之激烈。

大禹治水是夏王朝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但这个坐落于伊洛流域的王朝,不断受到其他缺水部落的挑战,最后因大旱而灭亡,这大概是大禹不能想见的“隐患”。夏得天下,或是因为大禹治水,失去天下,抑或与之有关。

据学者们考证,大禹治水可能只是治理了淮河等几段合流,但因为其影响重大,人们就说他治理了九条大河,全天下的活都是他干的。但是,这个工程太大了,凭一人之力肯定不可能完成,于是人们就又想象出,大禹变成熊,可以开山,还有各种神人、神兽来帮他,如河伯献出河图,羲帮助他丈量土地,神龙和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等。为了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人们又想象出他降服了很多妖魔鬼怪,如诛杀相柳的传说等等。

因为有先秦对大禹神化的基础,后世对“大禹治水”传说一直都有想象附会。唐人小说中有一篇《古岳渎经》,讲一个渔人无意在水下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铁链,不知为何物,于是就报告了当时的刺史李汤,李汤命人用五十多头牛拉动铁链,不想链末竟然锁着一头巨大的怪兽,这只怪兽长得好似猿猴,眼放金光,环视人群,欲发狂怒,观看的人都被吓跑了,这只怪兽才拖着群牛慢慢地回到水中,此后,有渔人又见其锁却再未见其兽,后来李公佐到太湖游玩,在包山的一个石洞里得到一本《古岳渎经》,上面记载的内容就是关于这只怪兽的,原来它是大禹治水的时候,降服的一个水怪,叫无支祁(鲁迅说,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这个故事便将淮水水怪无支祁跟大禹治水联系了起来。另外,《西游记》中说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针,也体现了大禹传说的深远影响。

(原标题:“大禹治水”的真相)

来源:北京晚报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刘润高收费商业演讲遭质疑,有人为他写传了

    刘润高收费商业演讲遭质疑,有人为他写传了

    商业谋士刘润列传刘水者,商贾谋士,生于金陵。因金能生水,水润万物,父为其取名润。初,入金陵派,习算术;又拜复旦门,研工管。师承何人,专何方略,结论如何,未见于世。...
  • 揭秘真实的“余则成”

    电视剧《潜伏》剧照。右起:吴敬中、余则成、李涯谍战剧《潜伏》一经播出便轰动一时,主人公余则成打入军统天津站与敌人斗智斗勇、屡建奇功的潜伏故事,成为人们猎奇的热门话...
  • 何新共济会史料:明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济会)的海战

    何新共济会史料:明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济会)的海战【何新按语】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是一家西方“民营”的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共济会金融资本控制...
  • 朱令案的真凶究竟是谁?通过犯罪心理学也可以找到恶毒的投毒者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朱令案的真凶究竟是谁?通过犯罪心理学可以找到恶毒的投毒者上一篇萨沙是从2018年科学分析角度来推测,投毒者极有可能是朱令的...
  • 日内瓦风云——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

    日内瓦风云——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

    日内瓦风云(上)1954年 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1954年瑞士日内瓦,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迅速风靡全世界,当年这部越剧在日内瓦放映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里边,看得是...
  • 古人对闺蜜的雅称

    闺蜜是现代人对于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一种称谓,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对于闺蜜也是有雅称的,古代闺密的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她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关系的看法...
  • 从任正非和许家印的4个对比,看华为和恒大现状的必然

    从任正非和许家印的4个对比,看华为和恒大现状的必然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国有两家巨无霸的企业一直在牵动着我们的心,一家让我们开心,一家让我们揪心。让我们开心的是华为,让我们揪心的是恒大。华为在面临着某些国家的刻意、...
  • 贞观——看了陕台《华山论鉴》海选视频,有多少人笑到打鸣?

    贞观——看了陕台《华山论鉴》海选视频,有多少人笑到打鸣?

    鸡窝飞凤凰,民间藏狠货,这到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是以讹传讹的谬误?七旬老翁不顾阻拦扬言现场杀人,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百元入场券,买到的是一次以小博大的...
  • 昆羽继圣——牛顿的成名作使用的是假拉丁文

    昆羽继圣——牛顿的成名作使用的是假拉丁文

    如前文《东风劲,战鼓响:文化西风内衣破,哭爹又喊娘》所述,当西人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碰瓷中药材“乳香”的来源炮制出“阿拉伯”的概念后,他们随之将已经使用多年的“大唐...
  • 燕赵传奇·河北民俗文化之平调落子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太行并蒂莲 梨园姊妹花韩伟:上一回我们听了冀南的梨花大鼓,一张桌子,一把三弦,...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