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我们又能有什么体会?

繁体

来源:明明如月- 梦回前朝 -、国学文化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优秀。

今天我们就梦回前朝,想象一下和苏东坡成为朋友,人生会变成什么样?而他又能给我们的生活怎样的启发?

之所以我们说“苏东坡”,而不是“苏轼”,是因为苏轼只是北宋一个心比天高的官员。而苏东坡则是命比纸薄的千古第一词人。

如果是1055年以前你认识苏东坡,他一定会带你游览岷江三岩,并兴致勃勃地给你讲述“唤鱼池”前发生的故事,然后深情款款地吟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有幸,你也能品到王弗煮的新茶,和她亲手烹制的糕点。

一年后,你就能受邀出席他们的婚礼,主持人一定会重温“抚掌唤鱼”的桥段,王弗含羞带俏,娓娓道来他们结识的过程。

东坡也会因能娶到自己的小师妹而感到志得意满。

如果,你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

一晃5年时间就过去了,苏东坡已经中得进士,名满京师,连欧阳修和梅尧臣都交口称赞。

但母亲的过世让他悲痛不已,和苏辙回乡守孝三年后,别过子由时,他写下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回京途中经过神女峰时,触景伤情,十分想念王弗,作《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入朝后,苏东坡获官并参加了制科考试,得百年第一,而这一年他才刚刚24岁。

你会因为有这样一个朋友而感到无比荣幸,因为他并没有因为荣耀加身而飘然,相反,在京察三年期满,罢凤翔府签判后,他话别自己的学生董传时写: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带着这样一份信仰,苏东坡再次回朝,通过学士院的考试,任直史馆。

此时,你对苏东坡会有无限期待,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封侯拜相亦是指日可待。但人生总有意外,尤其对苏东坡而言,意外比平常更加平常。

公元1065年,王弗在京病逝,然而祸不单行,次年苏洵也故去了,东坡和子由再次回乡丁忧。

他人生颠沛流离的大幕也至此拉开,作为朋友的你,其实也无能为力。

1070年苏东坡再次还朝,但朝局风云变幻,此时已经是另一番景象。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你很想拉住苏东坡,告诉他不要去蹚这个浑水。

可着急也没用,苏洵生前就针对王安石、司马光也针对王安石,于是他琢磨了一下,还是上书论述了新法的弊端。

随后王安石反击,指使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议论苏东坡的过失,苏东坡迫于无奈,主动申请离京,去杭州任通判。

如果,你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和杭州结下这么深的缘分,甚至900多年过去了,苏东坡依旧是杭州的代表。

作为好友,你会庆幸他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了,如果此时你去拜会苏东坡,他会让王闰之给你做精致的桂花糕,也会带你游览西湖,登望湖楼大醉一番,酒后畅快地吟诵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适逢天降大雨,他更会邀你入乌篷船,一边听着雨声一边抒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杭州初任三年,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留下无数佳话,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随后他就被调往了密州,37岁的苏东坡逐渐在这里成熟。

一晃王弗已经过世10年整,梦中醒来,苏东坡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此时他已经身处政治旋涡,察访使沈括上书弹劾苏东坡的诗词中有诽谤朝政之句,神宗未予理会,可这件事却成了导火索,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如果,你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

无端遭受攻击,苏东坡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写下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密州,苏东坡的豪放词已经成型,你替他感到高兴的同时,又为他的未来感到担忧。

因为他此时依旧在颠沛之中,从密州转去徐州,再任湖州知州,这不是好的迹象。

所以苏东坡的感怀也颇多,于1076年中秋写下了《水调歌头》: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然后1079年来了,以舒亶、李定、何正臣为首的御史台,再次大量翻阅苏东坡的诗词,并轮番上奏,弹劾他几大罪状,之后苏东坡锒铛入狱,“乌台诗案”正式爆发。

但磨难往往也意味着改变,因已经致仕的王安石“一言而决”,上书为自己陈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东坡免于一死,流放黄州任团练副使。

如果,你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

大起大落的人生突然让苏东坡明白了许多事,作为好朋友,你虽然会为他感到遗憾,但也被他的豁达的人生观而打动。

他是感谢王安石的,虽然之前有过过节,没有他就不会有“东坡居士”,更不会有千古第一词人。

在黄州,苏东坡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如是“一词两赋”,如是《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寂寞沙洲冷;

如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如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如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如是: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的成长总是要付出些代价的,从苏东坡身上,你能看到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向命运妥协的品格,和超脱外物的精神追求。

所以离开黄州后,苏东坡绕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并约好了将来一起养老。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苏东坡,哪怕此后他经历了丧子之痛,几度有告老之心,并在庐山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都表明,此时苏轼已经渐行渐远,苏东坡正在走向历史的舞台。

第二次回杭时,苏东坡写下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贬官惠州时,苏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晚年在儋州时,苏东坡写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与这样的朋友同行,你总是能学到一些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生的态度和渴望。就像他第一次知杭州的时候所写的一样: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宁可困顿而死,也不俗气而生,这是一种精神信仰,它不当饭吃,也不能让人变得富贵,但是却能让人的内心变得平静,波澜不惊。

人生哪里是归宿: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果,你有苏东坡这样一个朋友,想一想会是怎样?

达观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东坡的一生,他也曾年少轻狂、也曾迷茫徘徊和不知所措,但因为他坚信只要人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生活就不会放弃自己。

所以他不仅是个伟大的词人,还是一个美食家、画家、书法家,他的《枯木怪石图》曾拍出4.636亿港元的天价。

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在儋州甚至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以及东坡话。

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些地方,都是他吃过苦的地方,反而更让他留恋。如果我们能拥有这样一位朋友,当是终身受益的一件美事。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是这样评价苏轼的,他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我们热爱苏轼,是因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倾倒。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但又精彩纷呈。

他用他壮阔一生告诉我们,人活着要学会:营养自己,保养自己,修养自己。

01

营养自己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人活一世,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只有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才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苏轼就是一个对吃很讲究的人。

虽然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却极注意饮食,尽管条件艰苦,他也会想方设法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苏轼被贬海南时,喜欢上了吃生蚝。

冬季来临,当地人给他送来了生蚝,苏轼把个头小的生蚝剥出来肉来,然后带着浆放到水里,加入酒一起煮熟。

他还把个头比较大的生蚝放在炭火上烤着吃,觉得比水煮更加的美味。

在给儿子苏过的书信中,已经62岁高龄的苏轼童心未泯,他对儿子说:“千万不要把吃生蚝的方法告诉别人,不然其他人都会要求皇上把他们发配到海南来了。”

除了生蚝,苏轼还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美食。他一生坎坷,但是却活到了六十四岁的高龄,这和他平时注意营养是分不开的。

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老百姓的第一要务就是吃饱吃好。

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有过人出类拔萃的智商,坚韧不拔的毅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试想一下,一个弱不禁风的人,又如何能披荆斩浪。

林黛玉固然才华横溢,也只能写一首《葬花吟》饮恨终生。而苏轼备受打击却依然能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更要注意营养。人在吃好喝好的前提下,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才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生活的苦要吃,生活的甜更要尝,酸甜苦辣咸才能造就百味人生。

02

保养自己

苏轼在《养老篇》中说:“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

苏轼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要注意保养自己,饭要吃软一点的,肉要吃软烂的,汤要喝温的,少喝酒,多睡觉,注意保暖,适量运动。

苏轼虽然注意饮食,但却更注重每餐都要适量。他每顿饭不过是一碗饭,一个菜,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他最多也只炒三个菜,赴宴,如果菜太丰盛了,他宁可不去。

苏轼保养自己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适量运动。苏东坡最喜欢的保健运动是梳头和“擦脚”,他每天早晚都要盘腿坐在床上,双目紧闭,用力梳头和按摩脚心。

在写给好友程正辅的信中他提到了自己每天早晨都要长跑十里。直跑到头上出汗,脚心发热,血脉流通,四肢舒畅为止。

除了长跑之外,苏东坡还喜欢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他多次游览庐山后写下的千古绝唱。

苏轼说:“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人的口舌之欲,没有尽头,所以要注意节俭,保养才是惜福长寿之道。

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奋斗,应酬多,睡得晚,饮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人的机能下降。

很多人虽然通过拼搏取得了成功,但身体却垮了,只会徒留遗恨。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无福消受。

做什么事都要有度,吃喝要适量,运动要适度,这才是保养的秘诀。

累了,倦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看看风景,听听歌曲,收拾一下心情,让自己的身体永远处于满格的状态,人生才会后劲实足。

03

修养自己

苏轼在《养老篇》中说:“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

人要清心寡欲,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长久坚持,就会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苏轼有一个朋友叫章惇,他们有“同窗之谊”,但当章惇当权之后,却因为和苏轼政见不同,把苏轼发配到了海南岛,并且下令,不让苏轼住在官衙里。

后来苏轼遇大赦,京城风传,苏轼要回来当宰相,章惇的儿子听说后,怕苏轼会打击报复,就给苏轼写了一封信,请求苏轼大人不记小人过。

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苏轼不仅没有打击报复,还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意思是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不要再提了。

苏轼豁达的胸襟,是和他日复一日地加强自己的修养分不开的。他养心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读书写作。

他在被贬湖北黄冈期间,生活虽然困苦,但依然坚持抄写了三遍《汉书》,而且每抄一次,他都受益匪浅。

苏轼在《张氏园亭记》中说:“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他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心,要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内心无比坚定。

人心是最脆弱的。当你跌入人生的谷底,当你不被人理解而陷入孤独,如果你放弃,人生的大门就会就此关闭。

人心又是最坚强的,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电闪雷鸣,只要心不改,成功就指日可待。

人要做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的响当当的铜豌豆。”

而要如此,就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修炼一颗大心脏,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

04

写在最后

杨绛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完善的一生,力求完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有春华才有秋实,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营养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养自己才能让自己这列高速列车持续前行。

修养自己给自己添加助力才能让我们更加高效地生活。

- END -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