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权:对《雪白血红》的批判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开国少将李中权将军,曾担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兼代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政委,他曾经担任四野九纵(46军)政委,是正军级低授的开国少将。

一九九O年六月,沈阳军区某部张正隆所写的辽沈战役卷《雪白血红》,由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发行,在北京的各书店都可以买到,我也买了一本,费了较长的时间才看完了一遍。

李中权

我这个当年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人(可惜作者并未访问过我们当年的九纵的老人,仅有一位团级政工干部被访,可他也未谈多少问题),对作者这一五十万字的巨作,看后甚感惊讶!

本来对年青作者,若属一些一般性问题,就不必多加批评,但作者所写是涉及东北解放战争的根本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原则问题。

有少数人还认为作者敢说,表以赞赏呢!这是我们尚幸存的老同志决不能安然视之的。

为时三年东北解放战争,最后以辽沈决战全歼蒋介石国民党数十万美械装备部队而告终,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成为全国最有力的大后方。

随之我四野百万大军的战略机动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关,配合了淮海战役和直接协同华北野战军一起胜利地进行了平津战役,继而随之南下中南、华南,实施战略追击,在湖南进行了衡(阳)宝(庆)战役,消灭了白崇禧部主力数万,而后扫荡了中南、华南各省之残敌,解放了海南岛,协同各兄弟野战军解放了全国。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以三年来的东北人民解放战争及首先发起的辽沈战役,是极为伟大的,光荣的,是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拍手称快而深怀感激之情的,是永垂青史的。

而《雪白血红》的作者,是丑化了这一伟大的、光荣的历史。其要害是否定东北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及战争的阶级性。

说什么蒋介石派去的东北部队是抗战有功的,其将领们是何等的高明,何等的军人气质。

而我们的解放军(作者称作土八路)打老蒋的这些部队,并终于消灭了这些部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责怪流血之政治,死了这么多人,是多么残忍,多么的不应该。

这些谬论,这些奇文,都见之于作者所写的章章页页,并印发到全国广为传播,特别是传之我们年青后代,这种极为错误的做法,难道能令人容忍吗?

作者是否知道我们祖国的东北三省,在三十年代初,是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呢?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件”,日军不到两个月,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继而又占领了我热河省。两年后,又占领了我河北省之冀东。

是蒋介石下令不让张学良将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敌人得寸进尺,想灭亡我中国,终于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发了全面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党两军团结抗日,八年来的艰苦抗战,好不容易才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东北人民当了十四年亡国奴,饱尝了殖民地生活的痛苦。

是苏联红军和八路军解放了东北,随后我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共十万之众并两万多干部,开进了东北,组织了东北民主联军,保卫东北。

这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别有用心的支持下,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远从大后方,调来美械装备数十万远征军到东北,想从抗战军民手中夺取东北,我东北人民和东北民主联军,理所当然地不让蒋介石再来奴役东北人民,于是三年解放战争,终以蒋介石的非正义战争失败了,我之正义战争胜利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的概括。

但《雪白血红》的作者,不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不从阶级观点看问题,而是什么小鼻子走了(指日本的失败),又来大鼻子(指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大鼻子走了,又来了小鼻子(指八路军与国民党)。

把我争夺东北的解放战争描写成是残忍、残酷、可怕、恐怖,不揭露敌人的非正义性方面及其丑态行为,反人民行为等等,不歌颂我军的正义性方面,及指战员英勇伟大形象,及军民鱼水情等等。

当时把长春之敌企图固守长春,以维持长(春)沈(阳)锦(州)三大战略支点,妄图与我军长期对抗。

为达此目的,敌驱赶长春群众出城,以便抢夺群众的粮食,充作其守军用,致使长春人民遭受痛苦以致死亡,从根本上说是敌人的罪过。

可作者却把责任推之我军,说是我军围困长春造成的,这是哪家的逻辑呢?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死人和伤亡是难免的,但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东北三千万同胞的解放,以战争的部分牺牲代价来换取更多人的解放,是值得的,必要的。

而该书作者为什么只从战争的牺牲、残酷方面去描写呢?为什么不从牺牲的代价换得更伟大的胜利去歌颂呢?现有极少数人,说什么:“不应该抗日,让日本占领中国,中国也工业化了”!“不应该打蒋介石,蒋介石统治中国,中国经济就好了”!这些说法,完全是一副汉奸、奴隶相的说法。

东北人民当亡国奴十四年,吃饭都没有权利,吃细粮都算犯法。蒋介石统治中国几十年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这是世人皆知的。这种根本否定我们伟大的抗日战争与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是决不答应的。

而《雪白血红》的作者与上述反动观点,相差又几何呢?作者说法虽没这么明确,但实质又有什么区别呢?作者用很长篇幅的字里行间咒骂我们党领导的正义战争,把东北人民所受的苦难归咎于我们党,试问这是什么观点,作为一个解放军的军官,这样说话能允许吗?

《雪白血红》一书作者的笔下竟把林彪描绘成高于毛主席的战略指导,这是我们当年纵队一级的知情人,所决不能同意的。

林彪其人当年经常直接指挥纵队一级,我感到他指挥确是有方的,战役战术的指导是得力的。

他对东北的解放,是有其功劳的,这是历史,不能因为后来的“9·13事件”,而就抹掉。

但如作者所说,林彪的脑子里那个车轱辘总是不停的转,脚总是不停的踱步,就能想出高于毛主席的战略指导,这纯粹是奇谈怪论。

作者说什么一九四六年的六月十六日,林彪任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之后,就是一切战略指导正确了,这种说法,是极为不正确的。

我们所了解的当时国共两党在重庆的谈判,急需要在东北战场上给敌人一个打击,以增加我谈判的筹码。

如没有一九四六年五月四平保卫战,给优势之敌以沉重打击,敌将长驱直入,不仅占我长春、吉林,而将进一步占我哈尔滨、齐齐哈尔。

我若没有江北之齐齐哈尔等大城市的依托,则我军之面临形势,将变得更加困难。

(4)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为什么不接收难民?历史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中国为什么不接收难民?历史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互联网上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中国这么大方,平时舍得给第三世界国家捐钱捐物搞基建,为什么却坚决不肯接收来自这些地方的难民?其实历史给了我们教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庚子退款”有功于中国人民?这才是真相!

    “庚子退款”有功于中国人民?这才是真相!

    “庚子退款”所退款项乃是列强勒索中国取得的,实质上是用从中国勒索的钱款谋求利益之举,是其侵华战略的需要,并非对中国的“恩惠”,绝非...
  • 贡院与科举  “五色笔”防止作弊

    贡院与科举 “五色笔”防止作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莘莘学子经过十年苦读,即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当前人才选拔的一种方式。提到人才选拔,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科举制度”...
  •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
  • 格瓦拉遇害现场:平静面对行刑士兵

    格瓦拉遇害现场:平静面对行刑士兵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十月夜晚,星星稀疏地点缀在天空,为这个小屋洒下微弱的光芒。小屋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郊外,周围一片宁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蟋蟀的鸣叫。小屋...
  • 1998年俞敏洪被绑架细节:被注射兽用麻醉针

    1998年俞敏洪被绑架细节:被注射兽用麻醉针

    钱财外露,惹来觊觎1998年,距离俞敏洪开办新东方学校已经5年多了,这时候的新东方已经初具规模,每年报名的学生都在增加,暑假时间更是学生补习的高峰期,这样一来,教室就不...
  •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

    自古英雄出少年,用这句话形容霍去病,再贴切不过了。在他短暂而璀璨的人生当中,留给我们太多的传奇。霍去病年纪轻轻就率军攻城略地,豪取...
  • 谁来拯救长城汽车?

    谁来拯救长城汽车?

    凭借着聚焦经济型SUV战略,长城汽车实现了从负债累累到千亿级规模的增长,其董事长魏建军也以坐拥约1300亿元资产实现人生逆袭。然而,近年来从自主第一跌至第十的成绩也让长城...
  • 斯大林与苏联

    斯大林与苏联

    作者:温伯陵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一、200年前,格鲁吉亚分裂成几个小公国,长年累月征...
  • 《封神演义》的西岐和朝歌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现在大家对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