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繁体

西安事变始末

一 张学良的烦恼

1936年,此时北方共有四伙人,分别是红军、阎锡山、张学良、杨虎城,有必要对这四个群体进行简单的介绍,便于大家理解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先说中央红军,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已经和叫花子差不多了,衣衫褴褛,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毛教员不得不向徐海东借钱渡过难关,还专门打了借条“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的组织性极强,雪中送炭,毫不犹豫就给了中央红军5000大洋,让毛念了徐一辈子的好。

中央红军狼狈不堪,看起来谁都可以欺负下,张学良就是这样想的,当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时,东北军觉得痛打落水狗的时机到了,非常冲动,对着中央红军一顿猛冲,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这群叫花子一样的队伍干掉了两个师和一个团,两个师的师长都被打死了,团长被俘。

在边上围观的阎锡山和杨虎城看懂了,红军虽然人数少装备差,但这些人经过万里长征的洗礼,无论军事素养还是身体素质,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这样的队伍战斗意志极其旺盛,战斗力极强,绝对不是地方军阀部队惹的起的,于是纷纷派人和红军聊上了,很快就形成共识,互不侵犯,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

可怜的张学良被揍的晕头转向,当然也懂了,明白红军惹不起,赶紧派人和周恩来联系上了,表示先前都是误会,以后我们不做敌人,要做朋友,1936年4月,张偷偷来到延安,与周恩来和李克强见面,气氛是愉快的,成果是丰硕的,双方确定了合作的方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还建立了联系的秘密电台,保证随时沟通,张的代号叫李毅。

对待朋友,富家少爷张是非常大方的,在东北军一点都不宽裕的情况下,赠送给红军大量急缺物资,比如衣服药品和大洋,帮了红军很大的忙,当时邓小平身患重病,但是没有药品,眼看就不行了,幸亏张的医药援助及时,救了邓小平一命,差一点点,历史可能就要重新书写。中国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群体,后来张的形象总是比较正面,这些事情也是因素之一吧。

见面就火拼,然后立即雪中送炭,张学良对红军的态度峰回路转,让人猝不及防,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荣获张跑跑的光荣称号,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连斧头帮帮主王亚樵都威胁要搞死他,国内呆不下去了,张只得跑到欧洲避避风头,下定决心把毒瘾给戒了,顺便和墨索里尼还有希特勒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学习了他们治国理政的先进经验,被法西斯顺利洗脑,接受了乱世必须要独裁的理念,回国后和大哥蒋介石一顿交流,展示了欧洲行的学习心得——只有独裁才能救中国,表示坚决支持大哥搞独裁,让蒋一顿狂喜,给义弟安排了重要工作——鄂豫皖剿匪总司令。

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围剿都是发生在中央苏区的事情,实际上当时全国所有苏区都在被围剿,北大毕业生张国焘领导的鄂豫皖苏区也一样面临这个处境。张国焘虽然比毛教员差太远,但也是一个枭雄,何况手下还有徐向前这样的大将,打张学良是绰绰有余,东北军被打的丢盔卸甲,明显干不过红军。

看张如此不争气,蒋只得给张换了个轻松点的工作,派张到西北,那里有黄埔四期生刘志丹的西北红军,实力比鄂豫皖苏区要弱,顺便让张制衡下杨虎城的西北军和新崛起的马家军。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25年10月,张刚刚到西北上任,就碰到了毛教员率领的中央红军,然后又被打了,张郁闷之极,想说理都找不到地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东北军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背井离乡,军人的家属是跟随部队一起行动的,每个军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东北军连连吃败仗,损兵折将,每死一个人,就有一个家庭失去依靠,这些家属肯定要上访,他们要吃饭,他们要生存,最后都要闹到张学良这里,让张脑袋一直处于肿大的状态。

当领导太难了,抚恤需要钱,可是东北军每次都打败仗,让老蒋很生气,蒋生气就不想给钱,即使给也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压根就不够安抚家属,大家越来越冲动,张的总司令位置就像个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

除此之外,张还面临东北军内部的压力。

但凡一个大点的组织,都会面临权力争斗,可以大致分为元老派和少壮派,元老派就是早期加入组织的那伙人,已经过了奋斗期,一般身居高位,希望稳定;少壮派年富力强,属于组织的中坚力量,在组织内地位比较低下,迫切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升,比较冲动。

如果组织的创始人在,因为德高望重,一般都能摆平两支力量,让组织保持和谐,如果组织的领导人是继承而来,或者缺乏足够威信,一般都会引发剧烈的权力争斗。

裕仁当上日本天皇,就面临这个问题,元老派占据朝堂重要岗位,掌控权力,这帮人希望稳定,瞧不起小屁孩裕仁,于是裕仁团结希望建功立业的少壮派底层军官,架空了前朝留下的老臣,形成日军以下克上的奇观,不过是权力争斗而已。

看看你们单位,年轻人和老人的关系,是不是这样?

东北军也面临这个问题,高级干部都是张作霖时代的老人,资格老架子足,张学良根本指挥不动,很伤脑筋;东北军的下层军官觉得这些老家伙占着茅坑不拉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随时想搞事,本来两伙人地位悬殊,但少壮派要求进步的想法正好满足张学良遏制元老派的需求,于是张学良拉偏架,偏袒少壮派,两伙人居然斗得旗鼓相当,张在边上笑呵呵的看着,算是苦中作乐。

内部不稳,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再加上全国人民的唾骂,让东北军极其厌恶内战,面临残酷的现实,张的心态变了,法西斯被他丢到一边了,他不再支持大哥搞独裁,他要抗战,他要去打日本人,他要带领东北军全体兄弟堂堂正正当回中国人!谁打日本人就是他张大少的朋友,就这么地,张和中共在陕北成了朋友,和睦共处起来。

杨虎城原本是冯玉祥手下的大将,在中原大战时,看到形势不妙,当机立断表示效忠蒋校长,瞅空占了西安城,从此就在这一带过上了,他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当个草头王足够,由于势力比较小,所以他本着把朋友搞的多多的心态,谁都不得罪,游走在东北军、红军和蒋介石的边缘,艰难的生存。

既然杨虎城不敢反共,中共也没和他客气,在他身边安插了很多卧底,包括西北军的宣传阵地——“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兼秘书宋绮云,著名的小萝卜头宋振云他爸,连杨的老婆谢葆真都是中共党员,其实不止是他,中共的情报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基本对中共单向透明,西北王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也是中共党员,这也是彭帅以区区兵力和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周旋无虞的秘诀之一。

阎锡山是典型的地主老财,尤其在目睹了东北军被红军一顿胖揍后,压根就不敢找红军的麻烦,只要红军不来找他,就要烧高香了。

二 兵谏蒋介石

无论真情还是假意,蒋介石都是必须要抗日的,这是他当领袖的民意基础,也是国民政府合法性的保证。

关于抗日,蒋有自己的一整套想法,日本陆海空三军都远远强于中国,一旦全面开战,沿江沿海地区肯定守不住,只能往内地跑,和日本人在山区玩运动战,本着打不赢就跑的精神,死死的拖住日军,就是不投降,等待世界局势变化。

派遣军队作战,必须要有基地后勤的支持,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在蒋的设想中,抗日基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南方以云贵川为核心,云南是大后方;北方以陕西为核心,甘肃为后方。

蒋采用天才谋士杨永泰“驱狼吞虎”的计策,通过追击中央红军,拿下贵州,渗透云南,顺利把川军“国有化”,南方的抗日基地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把目光转向了北方。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1936年10月以后,蒋经常飞到洛阳和西安,叫上阎锡山、张学良和杨虎城,以聚餐为手段,以谈心为目的,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给他们打精神鸡血,希望他们能提升工作积极性,勇敢的向红军进攻,完成歼灭红军的年度KPI任务。

无论蒋怎么做思想工作,三个人的脑袋都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异口同声表示,希望蒋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蒋很生气,但还没有彻底暴走,蒋一般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暴走,说好吧,既然你阎锡山想抗日,那就给你这个机会,快去吧。

阎锡山没办法,牛皮都吹出来了,也不能随便缩回去,派出手下大将傅作义,在绥远和日本人扶持的内蒙古汉奸--溥仪的好哥们儿德王(蒙古亲王)干了一架,把对方打的屁滚尿流,这就是著名的“绥远大捷”。阎锡山的地盘和绥远接壤,有伪军可以打,也算为抗日出了一份力,在老蒋面前也能交差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就不行了,他们的地盘上没有日本人,也没有伪军,只有共产党,蒋的剿共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就想紧箍咒一样,让这两人异常难受,但毫无办法。

蒋是一个执行力非常强的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电报没有效果的时候,他又亲自出马了,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少量随从来到西安,亲自督战,住在西安以东三十公里一个叫华清池的地方。

西北可是军阀的地盘,蒋和军阀经常打的你死我活,何况当下蒋和东北军还有西北军的关系都很僵,为何他如此大胆,难道他狂放不羁只爱冒险?或者想深入虎穴偷一只小老虎出来?作为军阀中的霸王,老奸巨猾的蒋肯定没有这么幼稚,因为他有绝对把握不会有事。

西安是杨虎城的地盘,蒋和他没什么交情,更谈不上放心,所以蒋将行营设在了西安城外的华清池,城外是东北军的地盘。

张学良是蒋的结拜弟弟,虽然蒋一生结拜过很多个兄弟,最后这些兄弟几乎都被他出卖了,但在蒋的心中,张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没有经历过风霜的洗礼,不知道世间的险恶,性格直爽,哥们义气十足,很容易被掌握,何况,蒋的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戴笠的军统,根据戴笠的情报,西北军和东北军都没有异动,没有任何消息显示会对蒋不利。根据这些,蒋大摇大摆就来了。

简单说下军统的来历,从1929年开始,老蒋陷入了对中统深深的怀疑,原因很简单,连续几次针对红军的绝密行动都扑空了,很明显是走漏了消息,让蒋不得不怀疑情报部门中统被渗透了,当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之后,龙潭三杰暴露,让蒋恍然大悟,敢情中统老大徐恩曾的秘书都是共党,不失败才是怪事了。

蒋下定决心另起炉灶,再搞一个情报部门,蒋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戴笠,4.12反革命事变时,戴笠坚定站在蒋这边,毫不顾忌同僚鄙视的眼光,向蒋检举了20几个队友共产党员的身份,让蒋看到他的忠心,要知道,那个时候何应钦都害怕了,收拾包袱准备跑路,担心清党引起兵变;何况戴笠还有一个秘密技能,只要被他看过一眼的人,哪怕过个20年,他都能一眼就认出来,并且一口叫出对方的名字,这种人简直就是天生的特务,被蒋识别出来放在了军统头头的位置上。

戴笠也没让蒋失望,在特务岗位上干的风生水起,什么杀汉奸,打日本人,破坏中共情报工作网,在蒋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就通过分化拉拢的办法瓦解了“两广事变”,两广30万大军还没有出家门就灰灰湮灭,出色的业绩让老蒋沾沾自喜,顿时觉得自己慧眼识英才。

此时戴笠已经组建西北情报工作网,根据当地工作站的特务汇报,委员长此行没有任何危险,老蒋此时对军统是非常信任的,没多想就来了。

然后就和张学良吵起来了,还天天吵,蒋开始还和颜悦色,时间长了脾气就爆出来了,告诉张要么剿共,要么让开,东北军去福建,西北军到安徽,让中央军来干这个活。

看在大哥的份上,张大少爷开始还捏着鼻子,轻声细语的解释,等蒋发脾气以后,张也受不了了,他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情绪激动起来,嗓门也大起来了,眼泪都流出来了,表示如果不怎么怎么样,那你蒋介石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人。。。。

蒋极度生气的时候,有打嘴巴的习惯,宋子文被他打过,戴笠也被他拿鞋底抽过,蒋和手下高级干部的沟通方式实在令人一言难尽,整个就是一黑社会,看张说话如此没大没小,蒋一下子就爆发了,但没敢打张的嘴巴子,看来心里还是有杆秤,知道谁能打谁不能打,要是蒋打了张的嘴巴,以张的性格,估计当时就会送蒋上西天。

蒋觉得小弟被共党迷惑了,不听指挥,张觉得大哥不体谅自己的难处,非要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两个人已经彻底谈崩了,处于决裂的边缘。

导火索马上就出现了,1936年12月11日,蒋在没有和张商量的情况下,宣布中央军将领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这摆明是要夺张杨的兵权。

事情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张杨得知消息后非常冲动,在没有通知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决定兵谏蒋介石。

两人分工明确,杨虎城负责解决城内的中央军队伍,张学良负责抓蒋介石,12月12日凌晨开始行动,跟着蒋介石的团队倒了大霉,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企图跳窗逃跑被杀,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是个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极品人渣,这小子特别喜欢镇压学生运动,杀起学生特别狠,张学良看不过去公开骂过他,但这小子仗着和蒋介石的关系,嚣张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碰到人就想欺负一下,让东北军上下恨的牙根都痒痒,事变当晚,这小子落到了东北军手里,士兵们生怕夜长梦多,直接拖到菜地枪毙了,也算死得其所。

蒋介石很狼狈,听到枪响之后,经验丰富的他当机立断决定跑路,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在西北寒冷的冬夜,穿着睡衣光着脚丫上窜下跳,导致牙齿和腰椎受伤,毕竟50岁的人了,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是有点困难,尤其是腰椎的伤,终身未愈,蒋杵根拐杖的造型就是这么来的。

三 风起云涌

蒋介石被绑架了,生死未卜!这绝对是当年最劲爆的新闻,迅速登上了各大报纸和电台的头版头条,滚动刊发和播放。

张学良的心里很有底气,全国上下不都要求团结抗日吗?蒋介石天天吵吵“攘外必先安内”,劳资现在把这小子抓起来了,逼他抗日,顺应民意就是这么回事吧,这次全国的父老乡亲都不会骂我了吧,都要给我疯狂点赞吧。

想象中山崩海啸似的鲜花和掌声并没有出现,铺天盖地的指责倒是迎面而来,彻底把张大少整懵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以下犯上属于典型的大忌,张的行为在道义上就落了下风,何况中日必有一战已经成为国人共识,在强敌面前,国人更加需要的是团结,虽然蒋有很多缺点,但放眼全国,实在难以找出和他比肩的第二人,事变消息传出来后,知识分子纷纷跳出来,谴责张杨,表示“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系国家民族之罪人”。

各路军阀比如李宗仁、阎锡山,这些老滑头平日里言辞激烈,恨不得把老蒋做成刺身给吃了,但在汹涌的民意面前,纷纷和张杨划清界限,表示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和我们无关,阎锡山更缺德,还给张杨发了一封电报,结尾是“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举动”,来了个落井下石,让张的心里无数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虽然被这些小人摆了一道,张的心理并不是很慌,他还有一个强力外援——苏联,蒋介石可是中共的死敌,苏联一定会支持自己的。

令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表示西安事变是“汉奸”张学良的罪恶企图,还专门派专员到南京当面解释,这件事情苏联不知情,和苏联没一毛钱关系,和张彻底划清了界限。

斯大林作为一个只信奉拳头和利益的人,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经过深入思考的,原因也不复杂,当时德国希特勒已经上台,甩开膀子发展军备,很明显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欧洲战争的气味越来越重,斯大林需要在欧洲集中重兵防范,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对付远东的日本人了,用中国拖住日本,是苏联的最优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无疑是最佳合作对象。

整个抗战期间,苏联援助国民党大量金钱和装备,并不是为了做善事,主要目的就是把日本人死死的拖在中国,为了表示诚意,西安事变解决之后,1937年,斯大林把蒋经国放了回来,蒋介石终于见到了阔别了12年之久的亲儿子,还有那个漂亮的白俄罗斯媳妇蒋方良。

张学良终于慌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当了一只出头鸟,没想到遭到千人指责,万人唾骂,他只能把乞求的目光转向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中国共产党。

得到事变的消息后,整个陕北根据地就跟过年似的,大家非常兴奋,非常冲动,连沉稳的朱老总都主张,把蒋介石这个祸害给杀了,朱老总代表了共产党人的主流意见,也好理解,从1927年4月12日开始,有多少共产党人死在了蒋的手里?双方的仇恨比山高比海深,现在蒋落在了盟友手里,想干掉他是人之常情。

周恩来有不同的看法,周是我党特科创始人,国共情报工作的祖师爷,大家很容易把情报工作和刀光剑影联想在一起,主要是受到影视剧和书本的一些影响,其实情报工作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真正的情报大师就跟蜘蛛一样,编制了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和三教九流都能联系上,网络任何一点的动静可以被感知,只有洞悉人性的专家才能胜任,周就是这种人,既可以上马杀贼,也可以君子温润如玉,这样的人特别沉的住气,周当时表示,中共先不要表明态度,等等看再说。

12月14日,张学良的求救电报来了,要求红军赶紧派部队,国民党中央军冲过来了,还特别表示,要周恩来赶紧到西安,共同商议对策,已经慌的不行了。

国民党中央军为何会进攻张学良呢?难道他们就不担心老蒋的死活吗?

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需要把时间拨回到两天前,发生事变的当天。

当南京知道这个消息后,顿时乱成一团,具体来说,分成了两伙人,一伙以宋美龄、孔祥熙等蒋的亲戚为主,他们主张和平解决;另一伙人以何应钦为主,主张武力营救,这伙人人多势众,呼声最高。

这也不难理解,蒋的这些亲戚就是民国四大家族,蒋一人得道,他们就鸡犬升天,依靠蒋的权力,搜刮无数民脂民膏,积累起天量财富,蒋就是他们的靠山,如果这个靠山倒了,他们随时可能被清算,可能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强烈呼吁和平解决事变,保住蒋的性命,保住自家的富贵。

另一伙人以何应钦为代表,当年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何应钦是战术总教官,何是标准的黄埔系二号人物,男人嘛,总是有野心的,在何的内心,一直没觉得蒋有多厉害,总觉得自己不比他差,如果让自己上,可能干的还更好,抱着这种心态,何已经不是第一次反蒋了,第一次在1927年北伐时期,蒋在徐州被孙传芳打败后,何于桂系一起将老蒋赶下台,才有了蒋抱得宋美人归的往事。

此次眼瞅着蒋已经危在旦夕,如果再加一把劲,把蒋送上西天,国民党老大的位置非他莫属了。何的这种想法并不是异想天开,他是有群众基础的,对于国军黄埔系的将领来说,蒋是领导,何也是领导,换一个领导也没什么大不了,官照做,钱照拿,很是无所谓。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就是这么想的,他和邓文仪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当即拥立何应钦代理海陆空军总司令,这可是老蒋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人才,让人感慨万千,果然在官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盟友。

两伙人在南京吵的不可开交,何坚决主张武力平叛,不然“党国威严何在”?宋美龄坚决反对,主张和平解决,表示“子弹又不长眼睛”!

何应钦此刻手握军权,抱着赶紧整死老蒋的念头,发布武力讨伐的命令,原本在西北缴匪的中央军立即掉头,向西安急行军,准备武力营救蒋介石,为了达到早点搞死蒋的目的,何应钦安排轰炸机加班加点,在西安乱炸一通,希望能早点把蒋送上极乐世界。

宋美龄很清楚何应钦的坏心思,可她无力干涉国军的行动,但是何也干涉不了她营救蒋的努力,在周恩来到达西安之前,心急如焚的宋美龄已经派遣澳大利亚人端纳到西安打探消息去了,端纳长期在中国混,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的私人顾问,由他出面打探消息,不至于刺激到张学良。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端纳到了西安后,发现蒋介石还活着,赶紧把这个消息传回了南京,宋美龄多聪明,意识到此事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动用了全部力量,迫使何应钦答应暂时停止进攻,眼看煮熟的鸭子可能飞了,何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给你们四天时间,如果搞不定此事,那就继续维护党国的威严,部队全力进攻西安。

12月20日,国民政府代表,曾经的财神爷宋子文到达西安,见到了蒋介石,递上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如子文三日内不回,则妹必来陕与兄共生死。”此情此景,让蒋的心都差点碎了,当着这个曾经被自己打了一巴掌的大舅子,居然嚎啕大哭,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宋劝蒋服个软算了,保住小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蒋作为一国领袖,被手下绑架,威信扫地,如果服软出去了,那小弟们会怎么看?群众会怎么看?国际上的朋友们会怎么看?自己还怎么混???

必须硬起来,蒋不想做软男,果断拒绝了宋的请求,为了表示绝不屈服,蒋写了一封遗书,让宋子文带给宋美龄。

看着这头倔驴,宋子文没办法了,知道目前只有一个人可以让蒋低下头来,那就是宋美龄,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宋子文紧急呼叫宋美龄,妹妹,赶紧来吧,把这头倔驴领回家。

四 和平解决

得知消息,宋美龄赶紧组团奔赴西安,其中包括戴笠,戴笠是抱着戴罪立功的心态来的,军统对于兵谏居然没有丝毫预警,致使领袖被抓,这是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职,戴笠的渎职罪是跑不掉的了,由于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掉脑袋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下属犯错以后,态度非常重要,一定要让领导看到你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样子,表演越逼真越好,让领导觉得你还有挽救的余地,最多将你一顿臭骂,告诫下不为例,前途不会受到影响,虽然老套,但是管用,戴笠就是这样打算的。

宋美龄的专机22日到达西安,当宋美龄款款走下飞机时,正好看到专程来迎接的张学良,两人四目相对,感慨万千,思绪已经飘到了11年前的上海滩。

1925年1月,张作霖的势力已经达到巅峰,奉军前锋已经饮马长江,大将张宗昌进入上海滩,到6月份的时候,直奉之间将爆发一场大战。

在这个剑拔弩张的时刻,张作霖的公子爷,24岁的英俊青年张学良抵达上海,在灯红酒绿的上海滩,他认识了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宋美龄小姐。

宋美龄是宋氏家族的三小姐,从小接受西式教育,有着江南女子秀美贤淑的外形,但内在是一颗热烈和狂野的心,大姐和二姐都嫁给了中国顶尖的男人,作为小妹她不甘人后,她对未来夫婿的要求高出天际,普通凡夫俗子压根就不能入她的法眼,可民国时期的高富帅太少了,遇见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时,她已经28岁了,依然待字闺中,顽强坚守自己的底限,哪怕当一个大龄剩女也在所不惜。

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在美国驻上海领事举行的PARTY上,在充满着暧昧和荷尔蒙的氛围中,张学良和宋美龄相遇了。

张学良年轻英俊,是标准的“官二代”,也是“富二代”,不但有钱而且还有权,从小家庭生活优越,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信且优雅,充满魅力,号称民国美男。

这样的男人,无论在多么黑暗的角落,都会光芒四射,照亮女人那一颗颗爱慕虚荣的心。

两个人都是如此优秀,两个人都是如此耀眼,当他们相遇后,立即深深被对方所吸引,他们约会了,在一个个潮湿躁动的夜晚,他们一起看电影,喝咖啡,探讨人生,谈情说爱,尽情享受美好的人生,至于有没有深入交流,这个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过往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两人的脑海中闪电般放过,如今两人一个罗敷有夫,一个使君有妇,曾经的海誓山盟只能埋藏在心底,互相欣赏也只能视而不见,张学良没有一丝怠慢宋美龄,当张失去自由以后,宋美龄也想方设法为张争取待遇,行动说明了一切。

宋美龄很快见到了蒋介石,两人关上房门,一顿叨叨,内容不为认人知,当宋美龄出来的时候,立即参与了和周恩来的和平谈判,达成停止剿共和准备抗日的一致意见,不但如此,宋还承诺把共产党从“匪”提升成为合法政党,红军也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也就产生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俗称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以后的名字叫国民革命家陆军新编第四军,俗称新四军。

有了共识,双方领导人才能见面,在和宋美龄谈判的基础上,周恩来和蒋介石会面。

遥想当年国共合作创业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周是政治部主任,论级别,蒋是周的领导,见面以后,蒋说小周啊,你是我的老部下了,你应该听我的嘛,跑到共产党那边瞎混什么呢?周多机灵,立即回到,只要蒋先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要说我了,整个红军都会听您指挥。老蒋明明知道对方在说奉承话,但心里就是很舒坦,面子也有了。

面子有了,就啥事都好说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谈判的间隙,戴笠见缝插针的溜出去见了一次蒋介石,小伙伴都要学一学,什么叫职场高手,蒋看到戴笠后,勃然大怒,立刻大吼:“你来干什么?给我滚出去!”,愚蠢的人此时会辩解,越辩解领导就越烦,为啥?领导此时需要的就是发泄,等发泄完了,也就没事了,下属就是领导发泄的渠道。

听到领导的怒吼,戴笠一句话不说,开始嚎啕大哭,在戴笠的哭泣声中,蒋的怒火也发泄完了,事后戴笠还到处对人肉麻的表达,见到领袖,心中感觉特别亲切,哪怕是被训斥,也值了。看看这马匹拍的。

戴笠的表现,蒋都看在了眼里,关键时刻对领导不离不弃,这样的人不提拔还提拔谁?从此,戴笠越来越得到蒋的重用。

西安事变的最大意义在于,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日全面战争做好了政治准备。仅仅凭借这件事情,张学良和杨虎城足以青史留名,即使他们的动机不是那么纯洁。

苏联为了团结蒋介石抗日,把王明派回中国,给毛教员捣乱,增添了额外的工作量,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搞整风运动,这都是后话了。

张学良坚持送蒋回南京,这一去就是半个世纪的软禁,幸亏有宋美龄的照顾,还有绝世佳人赵四小姐的陪伴,张才得以度过漫长到令人绝望的时间,也许是不再操心那么多事情,张的寿命非常长,等蒋介石父子都死了,九十高龄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一直活到2001年才去世,活了整整一百岁。

张学良被软禁后,东北军内部爆发冲突,在西安事变中积极动手的少壮派不愿坐以待毙,发动兵变,干掉了元老派领袖王以哲,引起其他元老派的不满,东北军分裂,一部分投奔中央军,一部分向杨虎城的西北军进攻,替王以哲报仇,中央军乘火打劫,坐收渔翁之利,曾经雄霸一方的东北军彻底消失。

杨虎城的部队也四分五裂,其中有一个叫王劲哉的旅长,见势不妙,带领队伍拔腿就跑,最后到达荆楚大地,在江汉平原居然还开创出了一番局面。

蒋介石对杂牌军本来就没有好感,尤其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几番流露出要干掉蒋的念头,令蒋更加厌恶他,后来把杨全家抓起来,在解放前全部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和他们的小儿子宋振中,就是著名的小萝卜头。

何应钦在事变中的野心太过明显,老蒋内心是想搞死他的,但何是黄埔系二号人物,如果搞死了他,黄埔系有可能分裂,这是蒋不愿意看到的,对于这种人,只能以高官厚禄养起来,不给他实权,从此何就过上了混吃等死的幸福生活。

西安事变讲述完毕,是非功过大家自行评论,面对中国团结的新局面,日本人已经等不及了,抗日战争即将全面开打!

西安事变后的诡异一幕:亲手捉蒋的抗日三剑客,两个投日当了汉奸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意外事件,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通力合作,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抓住了蒋介石,使中国历史在那一天转了个大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主动陪蒋赴宁,结果一下飞机就被扣留。张学良被囚后,等待20万东北军的将是来自于蒋介石的清算。其中,被张学良委以重任的“抗日三剑客”——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最为危险,因为他们都是西安事变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20万东北军被迫退入关内做了“客军”。故土沦丧,上至张学良,下至东北军普通官兵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打回故乡。为此,张学良戒了毒,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花天酒地。他一扫往日的颓唐,变得精神饱满,和以前判若两人。在热河抗战中,东北军在日寇面前一败涂地,张学良认识到如今的东北军暮气太重,不堪大用。因此张学良认为想要驱逐日寇、富国强兵,就必须让东北军充满朝气。从此以后,张学良很注重发掘和吸收有抗日志向的青年。在这种形势下,东北军少壮派应运而生,其核心人物被称为“抗日三剑客”,即是张学良的秘书应德田、苗剑秋以及孙铭九。应德田与孙铭九、苗剑秋“一见即能倾心吐胆”,他们拥有“共同的激昂的抗日思想”“和积极整顿东北军的心愿”。他们对内要求整军,对外要求张学良联共抗日,最终目的是为了复土还乡。但三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苗剑秋概括了他们各自的角色: “我有主张,应德田有头脑,他制订计划,孙铭九是个实干的人。”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孙铭九的定位则是: “我只是一个军人,文化不高,没有水平,不能替他出谋划策、分忧解难。苗剑秋也有水平,但讲话走火得厉害,不像应德田那样深谋远虑。”可见,三人中应德田是领袖,孙铭九负责执行,苗剑秋负责宣传。以这三人为核心,张学良又建立了抗日同志会。相比于以前的东北军元从、元老,张学良对“抗日三剑客”经常委以重任。而在西安事变中,“抗日三剑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月11日晚8点,张学良、杨虎城设宴将蒋系的几十名军政要员灌醉。随后张学良亲自将蒋介石送回了位于华清池的官邸。当晚10点,张学良驱车回到自己的公馆,然后叫来了当时担任卫队营营长的孙铭九:“孙营长,我现在命令你,马上率兵去华清池执行任务,千万谨慎、小心,千万别把他(蒋介石)打死了,万不得已时,打断他一条腿!可千万别让他跑了,千万不能让他死了。”作为少壮派军官,孙铭九对于采取不抵抗命令的蒋介石记恨已久,早就等不及要捉拿他了。孙铭九领命后,火速回家写了一份遗嘱:“万一我回不来了,请应德田把我弟弟送到苏联去!”随后他带领百余名弟兄杀向华清池,捉拿蒋介石。

孙铭九一行杀到华清池后,立即与蒋介石的卫队交起了火。孙铭九后来回忆,蒋介石的卫队可真不是吃素的。配发武器除了轻机枪外,都是20响的连发,火力非常猛。但是孙铭九有备而来,火力更加集中,蒋介石侍卫死的死,伤的伤,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从后来的伤亡统计来看,这绝对是一场极端残酷的战斗。其中光是死亡的,就有中央委员邵元冲、宪兵二团团长杨国珍中将、宪兵三团团长杨震亚中将、侍从室第三组组长蒋孝先少将、边业银行西安分行经理王景樾、边业银行军代表张乃强上校、侍从秘书肖乃华中校、侍卫官蒋瑞昌少校、宪兵团附蒋垫少校、警卫队长毛裕礼中尉等卫兵17人,以及西安城宪兵、军警一百余人。死者之中,很多都是蒋介石的族人,可以说孙铭九和蒋介石已经结下了不解的仇恨。杀尽了蒋介石的侍卫后,孙铭九一行立即杀往蒋介石的住处,却发现这位委员长踪迹全无。孙铭九一模被褥,发现还是温的,肯定没跑远。孙铭九一面向张学良、杨虎城报告,一面吩咐部下:“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委员长就算钻进地缝里,也要给我抠出来!今天找不到委员长,我就完了!

天蒙蒙亮时,东北军抓到一个名叫蒋孝镇的小兵,一审问,此人是蒋介石的族侄。孙铭九劈头盖脸地问:“委员长藏哪了?不说我毙了你!”蒋孝镇年纪小,吓得舌头打结,支支吾吾地说:“是我帮助委员长翻墙逃跑的,刚刚背上半山腰就被你们捉了。”随后他指了指东北侧的小山:“委员长就藏在那里!”孙铭九一挥手,手下士兵呼啦啦地将小山围了起来。经过一番搜查,浑身颤抖的蒋介石从藏身地被揪了出来。有传言说,孙铭九见了蒋介石,磕头如捣葱。多年后孙铭九澄清:“胡说八道,都是污蔑!当时让老蒋下山他却不动弹,我记得要死,跪下一条腿转过身子,要背他下山,这怎么叫磕头作揖!而且无论干什么事也不能给他老蒋下跪磕头,我孙铭九是爱国青年,一腔热血,大是大非面前不马虎!”蒋介石被捉后,以“抗日三剑客”为首的少壮派军官皆主张杀了蒋介石:“因蒋十多年的反革命,祸国殃民,万恶滔天,无不恨入骨髓。”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然而对于蒋介石,张学良却另有打算。在周恩来的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12 月 24 日晨,“张召集卢广绩、黎天才、应德田等人开会,讨论 放 蒋问题( 但未提出送蒋的话) 。当听说张学良要亲自送蒋介石去南京时,应德田等人都非常吃惊,说这是纵虎归山。除非中央军退出潼关,否则就不能放蒋。但是最终,张学良还是一一说服了少壮派军官。不久后,张学良搀扶着蒋介石上了飞机。周恩来闻言赶紧前往机场阻止,但追之不及。就这样,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半生都不得自由。张学良走后,东北军群龙无首,元老派和少壮派立即产生了分歧。以王以哲为首的元老派认为应该继续推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2月25日晚,张学良致电西安,要求于学忠、王以哲把陈诚等4大要员给放了。应德田认为: “扣留在这里的蒋方军政人员和飞机是副司令回来的可靠保证。”王以哲则表示: “副司令有电报指示,我们怎能不办呢?”“委员长已经走了,我们再留这些人毫无意义,送人情送到家嘛,这是副司令的精神”。

由此可见,张学良走后,东北军的决定权仍由元老派掌控,但是少壮派与他们的嫌隙和分歧越来越大。对于少壮派来说,他们是西安事变最直接的参与者。如果继续妥协下去,少壮派的下场恐怕要比元老派要惨得多。与此同时,张学良滞留南京不归,也让应德田、孙铭九等人心急如焚,因此他们多次向王以哲提出,要求打出潼关,救出张学良。然而王以哲却认为,如果兵出潼关,无异于发动新的内战,最终只会为日寇所趁,请问西安事变的意义又在哪呢?1937年2月2日,元老派和少壮派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当天,在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的指挥下,连长于文俊带领一群士兵杀入王以哲家中,将还未起床的王以哲杀死。除此之外,总部参谋处长蒋斌、副部长宋学礼等人也一同被杀。史称“二.二事件”。王以哲本是东北军和红军联系的关键人物,并且早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西北军、东北军和红军在西北三位一体,组成了“铁三角”,而王以哲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王以哲死后,东北军迅速分化,真是亲者痛、仇者快。蒋介石在日记里开心地写道:“东北军内讧,王以哲被杀,天网恢恢,天报恶者之速其如是也!”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少壮派代表——抗日三剑客的孙铭九、苗剑秋、应德田逃离了西安,没有受到任何惩处。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但在陕北,孙铭九等人的地位相当尴尬。事件发生后,周恩来严厉斥责了背后指挥滋事的“抗日三剑客”这些不听劝说、不顾大局的激进分子的错误作为,并迅速带领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赶往王将军家中,帮助亲属设置灵堂,慰问吊唁,安排后事。2月 4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人电唁王以哲家属。囚禁于南京的张学良将军闻此噩耗,悲恸之余,致函于学忠道:“真叫弟不知从何说起,泪不知从何处流。”不久后,“抗日三剑客”杀死王以哲的行为果然造成了巨大的恶果。这个事件加速了东北将领对中央军的投靠。就这样,蒋介石轻而易举地拆分了东北军,20多万东北军人被调往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不复再为一军。东北军撤走后,西北三位一体的局面分崩离析,杨虎城也被迫下野出国。因此周恩来将“抗日三剑客”救出西安,留他们一条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待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延安便更不能留孙铭九、苗剑秋和应德田三人。三人离开延安后,做了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选择。抗战开始后,孙铭九先是躲进了上海租界,随后被汪伪当局请出,当了汉奸。曾担任过山东伪保安副司令,曾利用自己的人望,招降东北军。抗战胜利后,又投降国民党,曾策划刺杀陈云。不久后,孙铭九在哈尔滨被擒,再次投降。到了2000年,昔日的“抗日青年”,时年92岁的孙铭九在上海离世。据说远在美国的张学良深深记挂着这个老部下,当有人问他最想见谁时,张学良坦言:“我想见孙铭九。”

或许张学良有着满肚子疑问,昔日的抗日青年,为何要投日当汉奸?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与孙铭九一样,应德田也投日当了汉奸,曾任伪河南教育厅厅长。解放后他没有怎么被追究,于1980年去世,时年80岁。1950年,我方在审查应德田投日行为时,他还很不服气,对于元老派东北军将领依然余怒未消,他说: “……这些人因为没有做联共抗日工作,也没有营救张先生,一点也没有得罪过蒋介石,因而能跟着蒋介石跟到中国大陆解放的时候,永久是好官,因此他们没有遭到蒋贼的压迫危害,没有沾到敌伪的污水。……孙铭九……如当日不积极做联共抗日运动,随着那些‘聪明人’、‘好人’、‘好官’,随波逐流,无是无非,跟着蒋贼混到解放时,他也许能象那些‘好人’、‘好官’似的反而受到一些西安事变的好处。”

然而他自己却没想一想,就在他当汉奸之时,被他所看不起的广大东北军官兵正在与日军血腥厮杀,他昔日的同僚吴克仁、白凤翔都相继殉国。就这样,他还觉得自己被亏待了。而苗剑秋呢?其行踪更加诡异。他离开延安后,化装成商人,东渡去往日本,此生再未回国。明明在抗日,苗剑秋却化装去了敌国,其行为着实匪夷所思。“抗日三剑客”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但却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走向。他们捉蒋有功,但投日也有罪。他们是功多还是罪多,还是交由历史来评价吧。

来源:功夫哥、网易号,天择杂谈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我看守被监护的彭德怀

    北京西郊那座戒备森严的什仿院,里面关押的到底是谁1969年初春的北京西郊,春寒料峭,阵阵刺骨的寒风卷着沙砾,摇撼着路旁的大树。这一切,使得位于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中...
  • 王明归来带给张国焘的恐惧

    编者按:当张国焘从王明的口中获悉李特、黄超被处决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的震动。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
  • 高岗:抢救运动中一个特殊的角色

    编者按:高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1905年生於陕西省米脂县武镇乡高家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母亲去世。作为脚夫小商的父亲,似乎比普通陕北农民的眼界略高一档,他没...
  • 世界應該慶幸,它們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世界應該慶幸,它們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尖端武器井噴!大國利器組團亮相。歲末年初,一系列強軍重器集中亮相。新年第一天,官媒發布,中國海警首次在黃岩島起飛艦載機。上周,多款新型戰機首飛。去年12月27日,全球...
  • 大革命失败的深刻缘由

    编者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
  • 距“耿飚之问”已过去34年,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耿飚与夫人赵兰香新的一年,重温著名的“耿飚之问”。耿飚是老一辈的革命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也是如今领袖政治生涯开始时的老首长和导师。耿飚当年与杨得志、罗...
  • 庐山会议期间的张闻天与康生

    庐山会议期间的张闻天与康生

    编者按:在延安整风审干中,康生有个“发明”,叫做“抢救运动”,整了一大批人,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住在他家隔壁的张闻天曾为此同他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对康生把那么...
  • 王明的后半生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后,王明对自己严重的历史错误仍然缺乏认识,拒不接受党的批评和帮助。王明建国后虽然在政法战线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对于过去的错误却一直拒绝做出...
  • 教员第一次失去亲密战友

    1教员在湖南读书的时候,和萧子升的关系非常亲密,不仅在学校里谈经论道,还结伴穷游湖南五县。可以说,萧子升就是教员的第一批亲密战友。然而在1920年代,教员和萧子升分道扬...
  • 只为了钱打仗的军队,战斗力约等于零

    当兵是为了什么?有人说,当兵就是为了拿工资,这是一份工作。这话肯定是错的,至少对于解放军来说是错的。因为只为了钱而打仗的军队,战斗力约等于零。你想都想不到这种军队...
  • 中共隐蔽斗争史上几个著名暗语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电视剧《潜伏》有一段余则成与左蓝久别重逢,在咖啡馆接头的剧情。余则成没想到接头人会是他朝思暮想的恋人左蓝,左蓝更是对军统特务男友余则成的出现满腹狐疑。余则成试探着...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