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个“富哥”王圭,帮穷朋友高鼎出诗集,其中一首小诗无人不晓

繁体

来源:大河报博览

说起《村居》这首诗,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然而,对于其作者高鼎,大家应该很陌生。

清朝的一个“富哥”,帮穷朋友出诗集,其中一首小诗无人不晓

01

最悲催的文人

《村居》是一首明快的小诗,但高鼎绝不是个明快的诗人。

四十二岁那年,有眼疾的高鼎,娶了一个姓鲍的哑女为继室。

高鼎相貌平平,木讷寡言,父母早亡,身边唯有一个妹子。他自己也过得不如意,漂流大半生,只是一个潦倒的教书先生。

更加不幸的是,他还生活在一个渐渐变坏的世道里。

咸丰年间,前脚刚发生了“鸦片战争”,后脚又迎来“太平天国运动”。战乱来临时,他不得不四处逃亡。

期间,高鼎唯一的一个小妹,死于战乱。从此之后,在尘世间,高鼎唯有一个亲人,那就是其外祖父孙麟,孙麟同时也是高鼎在诗歌方面的老师。

孙麟写下过不少清丽的小诗,在他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毕生心血,一本叫《秋啸堂稿》的诗集,交给了高鼎。孙麟希望外孙能帮自己,将诗稿整理刊行。

但高鼎很是贫困,好在,他还有一个朋友——李圭。

外祖父去世20余年后,即公元1879年左右,在李圭的运作之下,《秋啸堂稿》终于结集出版。高鼎的心愿终于了了。

彼时,高鼎已然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心愿了结了,基本也就意味着,他的人生也走向了终点。

孙麟的诗集出版一年之后,高鼎就染上了重病,“顶踵浮肿,痰喘,夙疾加甚,且咳血”,不久之后,病逝于宁波。

他此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写诗,高鼎的那些诗作,又该怎么办?他又该托付谁去出版呢?

02

被误读的古诗

今天,我们还能够读到《村居》,首先当然要感谢高鼎,至于第二个有功之人,就是他的那位朋友李圭。

高鼎去世两年后,李圭请来他的一位好友,从其三千余首诗歌中,精挑细选出1080首来。其后,编纂成一本诗集。

与落魄的高鼎不同,李圭一生家境殷实。

根据李圭的自述,从幼年时代,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居家读书。假如需要外出,“间至亲戚家,虽五七里,必有代步者。”

饶是如此,战争的阴霾,照旧会笼罩在李圭的头上。

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破清朝的江南大营,李圭的父母、妻子皆被起义军杀害。而他一个平素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公子,也不幸被起义军掳走,充作一名苦力。

他的境况要比高鼎险恶万倍,好在李圭的脑筋又很活络。不久之后,他就发挥自己能识文断字的特长,替太平军整理书信,当起一名“写字先生”。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曾经脚不沾尘土,连五七里的行程都要坐轿子的李圭,他绝对不会想到,不久的将来,自己将要去往更远的地方,追寻真正的诗和远方。

03

诗和远方

虽然生活富裕,李圭的大半生,并没有做过多大的官,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笔墨讨生活,“写字先生”而已。

当然,同样是舞文弄墨,他可比自己的朋友高鼎,要幸运多了。

高鼎至多是个乡村教师,李圭则先是在青浦常胜军军营做事,不久之后,在朋友引荐之下,又去到了宁波海关税务司工作。

在海关税务司上班时,他不得不和外国人打交道。前面说过李圭为人活泛,当时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视欧美人为异端,说起他们的技术,又会“闻奇事奇论,则斥之为荒诞不经。”

李圭“尝承乏浙海关案牍十余年”,工作十年,行事却一点不像顽固派,他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且具备一定的开明思想。

公元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就是在世博会现场,中国场馆陈设处,他慨然写下一副对联:

“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

展会结束后,李圭并没有即刻回国,他又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环游世界,一并参观了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

作为一个诗人,一路走来,他留下很多诗篇。譬如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火山,李圭写道:

俾煎万古雪,添作四海水。

行至日本神户,观看当地的六甲山瀑布,他又情不自禁作诗道:

划开山一角,散作玉千条。

回国之后,李圭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部汇集在一本书中,即《环游地球新录》。

他不过是一介刀笔小吏,谁也没有想到,《新录》出版发行时,堂堂中堂大人李鸿章,亲自为其作序。

李鸿章赞李圭曰:

“五洲重译,有若户庭。轩猷往来,不绝于道。有志之士,果能殚心考究,略其短而师其长。则为益于国家者,甚远且大;又岂仅一名一物,为足资考镜也哉!”

李圭的一生,非科举正途出身,但他又是好学鸿儒之士。这种矛盾性决定了他一方面,愿意结交底层的失意文人;另一方面,他又能发掘出譬如《村居》这样美丽的诗句。

他习儒者之学,却又不是死读书,有一颗经世之心。

得遇这样的知己,当属高鼎之幸运,《村居》之幸运。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在基辛格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深刻影响二战...
  • 刘润高收费商业演讲遭质疑,有人为他写传了

    刘润高收费商业演讲遭质疑,有人为他写传了

    商业谋士刘润列传刘水者,商贾谋士,生于金陵。因金能生水,水润万物,父为其取名润。初,入金陵派,习算术;又拜复旦门,研工管。师承何人,专何方略,结论如何,未见于世。...
  • 公职“四大美女”陈枢、戴璐、秦玲玲、张津瑜,权色内幕惊人!

    公职“四大美女”陈枢、戴璐、秦玲玲、张津瑜,权色内幕惊人!

    重要提示:本页内容不适合24岁以下人士阅读,儿童和女士请勿浏览。最近的官场堪比娱乐场,不仅惊艳,还很俗气。乌烟瘴气之甚,堪称新官场现形记。出事之前,他们有的是“妙龄...
  • 一个小贪官,放倒满朝大贪官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八月,京师,紫禁城。正是盛夏时节,酷热难耐,温度很高,天地好似一个大蒸笼,让人呼出去的是热气,吸进来的是热风,可谓是让人喘不过气了。这种季节...
  • 世界上最大的谜团“中本聪”

    世界上最大的谜团“中本聪”

    对于很多人而言,当今加密世界中最大的谜团不是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而是谁是比特币的创造者。图片来源:stakelayer所有人都知道比特币创始人叫中本聪,但实际上中本聪仅仅只...
  • 详说古代中国的“春秋”和“战国”

    详说古代中国的“春秋”和“战国”

    春秋和战国得名及出处提起中国的历史,我们必然绕不开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百家争鸣,各种思潮涌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经典、思想,很多都来自于那个...
  • 普京离开不到三周,中方破获重大间谍案,多亏俄方给中方的材料?

    6月3日,不少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消息:中国国安部门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涉及英国情报部门MI6对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策反。【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MI6就是军情六处,也就...
  • 齐先生回忆拜访安享晚年的前总理赵紫阳的情景

    齐先生回忆拜访安享晚年的前总理赵紫阳的情景

    那地方是你们进去的吗?二○○二年八月的一天,经电话预约,我们前去拜访他老人家。车子开到路口,见有交通禁行牌,司机不放心,下车去问路边小店的大姐,大姐很肯定说,“拐...
  •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思维导图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思维导图

    古以色列人的起源和王国:公元前1220年以前至公元前587年古以色列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20年以前,他们是从中东地区的各个民族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人开...
  • 1960年,当被问到西藏为什么是中国的,总理的回答让对方无话可说

    1960年,当被问到西藏为什么是中国的,总理的回答让对方无话可说

    自建国以来,中国与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就一直摩擦不断。而我国与印度之所以会在边界问题上产生不同的意见,根本原因就是在“西藏问题”上的原则性分歧。1960年,周恩来总理第四...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