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繁体

蒋经国,蒋介石的亲儿子和事业继承人,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

年仅15岁蒋经国就被蒋介石亲手送到了苏联留学,随后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蒋经国在苏联生活了足足12年,并娶了一位苏联女子芬娜(后改名蒋方良)为妻。

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蒋经国结婚照

蒋介石和苏联共产党的关系,曾经好的不得了。

蒋介石访问苏联

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但每一个军阀背后都是有靠山的。皖系和奉系的靠山是日本人,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后台是英美,几乎每一个欧洲列强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代理人。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迫使孙中山流亡,中国的革命事业面临极度的困难。依靠地方军阀干革命,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成立了苏联。

新生的苏联遭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排斥,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的寻找盟友。而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中国,孙中山同样在寻找盟友,双方可谓是天作之合。

1923年8月16日,蒋介石率孙中山代表团从上海出发,并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

1923年9月7日,蒋介石同俄共(布)中央书记鲁祖塔克举行会谈,在会谈中蒋介石说:“国民党一向认为,苏联共产党是自己的姐妹党。”

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然后蒋介石在苏联呆了足足3个月,和苏联共产党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苏联非常看好蒋介石这个人。

归国时,蒋介石已经代表孙中山和苏联达成了盟友关系,并谈妥了条件。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选举共产党员加入了国民党的中央领导组织。

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6月,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了黄埔军校。

钱是苏联出的,武器是苏联给的,教官是苏联派的。

深得苏联器重的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共产党人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苏联最高政治顾问鲍罗廷,甚至被蒋介石公开称之为“亚父”。

创立初期的黄埔军校,是非常红的,简直可以说是共产党的军校。

这不奇怪,因为这本来就是由苏联主导创办的。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去世。

此时的国民党,大部分力量都来自于苏联,所以非常的亲苏。

1925年4月,蒋介石在黄埔军校、部队等场合频频发表亲苏讲话:

“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奋斗以求生存的。”

“俄国人来帮助我们,是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我们要党成功,主义实现,一定要仿效俄国共产党的办法。”

“在我们党军里,没有什么共产派与反共产派,完全以三民主义为中心,完成国民革命。”

1925年10月,蒋介石派出自己年仅15岁的亲生长子蒋经国去苏联留学,并迅速加入苏联共产党。

1925年12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在发表的文章中,把蒋介石列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领袖。

1926年2月的共产国际全会上,中国国民党被吸收为共产国际的同情党,也就是准共产党,同时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名誉常委。

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共产国际里拿到的最高职位,也就是说当时蒋介石在共产国际里的地位,比中国共产党领袖还要高。

1926年4月,广州国民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汪精卫重申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汪精卫说:

“西山会议派打出反对联俄联共的旗帜,就是打出反对孙中山先生的旗帜,所以成为总理的叛徒,革命的蟊贼。”

随后,苏联给予了国民党政府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以武器装备等形式直接提供。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的消灭了各路军阀,举国震动。

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消灭后,急了眼的张作霖不顾一切的强闯苏联大使馆抓捕共产党人,并搜出了蒋介石和冯玉祥向苏联借款的契约书以及苏联向北伐军提供武器的装备清单并公诸于众。

李大钊及其17岁的女儿,也在这一次武装突袭苏联大使馆的行动中被张作霖抓获,随后惨遭杀害。

但张作霖的反革命行为在北伐大势面前也只是螳臂当车,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依然势如破竹,将中国最富饶的经济精华区悉数占领。

然后,问题来了。

叛变工农的蒋介石

北伐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后,就是消化吸收胜利果实的时候了,然后再加一把力,就可以解放全国。

按之前的约定,中国国民党负责枪杆子打天下,而中国共产党负责在农村发动农民,在城市发动工人,最后联手打造一个新的中国。

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这时候,虞恰卿来了。

虞恰卿,上海金融界的绝对大佬,连黄金荣和杜月笙等人见了面都要尊称一声“大哥”,背后是整个江浙财阀,依靠和英美贸易赚钱,超级买办,可以说是英美在华利益的代言人。

共产党在上海搞的工人运动,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已经突破了他们可以容忍的底线。

在上海,虞恰卿数次和蒋介石会谈,试探其革命态度。

虞:你们国民党人的口号是扶助工农,我们有钱人怎么办?

蒋:穷赤佬,怎么靠得住?

虞:你们北伐军要打倒列强,我们跟洋人做生意,我们怎么办?

蒋:洋人怎么打得倒?

1927年2月,在探明了蒋介石态度后,虞恰卿代表江浙财阀,和蒋介石谈条件。

苏联可是条大腿,北伐军力量的源头,蒋介石的亲儿子还在苏联留学,而苏联的要求就是发动工农,打倒大地主和大资本家,这有什么好谈的呢?

这事本来是没得谈的,但架不住江浙财阀开出的条件实在太高了。

虞恰卿在沟通了江浙财阀后,向蒋介石承诺了每年6000万大洋的资助,且可以代蒋介石沟通英美购买军火,并获得英美的国际支持。

这个条件实在高的有点离谱了,要知道和苏联结盟三年,拿到的支持平均下来每年也不过七八百万大洋。

1927年3月29日,上海商业联合会认捐了500万银元。

1927年4月1日,又给蒋介石提供了300万银元。

上海棉纺业的荣宗敬说:“要铜钱用,我有,做事体请洽卿、晓籁两位老哥,(钱)要多少,我出多少。”

蒋介石说:“此次革命成功,商界暗中助力,大非浅鲜,此后仍以协助为期。至劳资问题,在南昌已议有办法,决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汉态度。”

这800万银元,是上海工商界大资本家的诚意。

剩下的,自然要看蒋介石的诚意了。

仅仅江浙一带的财阀,每年就能给蒋介石6000万银元,那全国的财阀能给多少?

那些穷赤佬,又能给多少?

哪怕是苏联给的资助,平均下来每年也不过只是七八百万银元而已。

至于武器和教官,苏联有的英美德等列强都有,只要有钱一切都好说。

北伐能成功不就是因为苏联的先进武器和教官么,剩下的就是蒋总司令自己的英明神武了。

如今只要抛弃苏联,蒋介石的实力可以凭空增长十倍以上,而且是忠于蒋介石自己个人的力量。

至于亲儿子蒋经国,没了可以再生,自己还年轻。

蒋介石从来不认为发动工农会获得强大的力量,认为是自己在花钱解放和帮助他们,工农阶层是纯粹的拖累和消耗品,社会精英才是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这笔账其实很好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镇压工人运动,公开和苏联决裂。

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因为身上的红色印记实在太深,身为当时在共产国际中地位最高的中国人,蒋介石不得不用非常极端的办法向江浙的大资本财阀和其背后的英美力量表示忠心: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苏联震惊了,国民党也震惊了。

汪精卫立刻在武汉的国民党总部发表讲话,称蒋介石 “丧心病狂之至,自绝于党,自绝于民众”。

1927年4月18日,汪精卫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发表正式通电:

“蒋中正屠杀民众,摧残党部,甘为反动,罪恶昭章。已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职。著全国将士及各革命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

为对抗武汉的正统国民政府,蒋介石干脆在南京也成立了一个国民政府,另立中央,自任国民党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史称宁汉分裂。

而蒋介石的亲儿子蒋经国,被愤怒的苏联直接发配到了西伯利亚当列兵并严加看管。

但汪精卫,很快就扛不住了。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按共产国际的意思在国民党的占领区内发动工农,在城市里打倒资本家,在农村里打倒地主。

但当时整个中国的精英阶层,不是地主出身,就是资本家出身。

家庭不富裕,不可能支撑孩子去读书,更不可能当官或者成为高级军官。

连字都认不全,你拿什么去读军校?

随着共产党活动范围的不断加大,武汉政府国民党官员中的反共情绪越来越明显。

国民党的军官大部分都是地主出身,而他们的父母亲友,正在被红色农会给揪斗。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35军军长何健的父亲,因为是大地主,所以被农会绑了之后游街示众。

自己父亲受此大辱,全家人的生命和财产都遭到生死威胁,作为家里的亲儿子应该如何应对,能否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破人亡而无动于衷?

5月21日晚,何建一怒之下命令35军33团的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亲共分子,并释放了所有被农会关押的地主。

随后,许克祥等人在长沙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救党办事处”,并在全湖南范围内捕杀革命群众1万余人以上。

共产党方面要求武汉国民政府惩处“不法军官”,这让汪精卫很尴尬,因为何健的35军是武汉国民政府的铁杆支持者,汪精卫手中为数不多的核心武力。

而且何健并不认为自己叛变了三民主义,反而认为自己是在“救党”,他坚定的认为搞土改极其荒诞,会亡党亡国。

武汉国民政府中大多数人对何健、许克祥等人持支持态度,因为他们自己的家族均在土改运动中损失惨重。

如果汪精卫处罚了许克祥,那整个政府都有分崩离析,被蒋介石全部拉拢过去的可能性。

最终,许克祥安然无恙,“马日事变”不了了之。

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靠不住,密令武汉的中共自己组织“工农革命军”,改组国民党武汉政府,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公有制,史称《五月指示》。

1927年6月1日,共产国际的使者鲁易抵达武汉,在把《五月指示》交给中共之前,先给了汪精卫过目。

在鲁伊的眼里,汪精卫是亲苏的左派,准共产党人,武汉国民政府的实际控制者,是靠得住的革命战友。

汪精卫看完《五月指示》后大吃一惊,随后找到苏联最高顾问鲍罗廷,明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指示,否则武汉国民政府会彻底完蛋。如果共产国际非要执行这样的指令,那他只能和共产党一拍两散,最多给共产党一个和平退出的机会。

鲍罗廷不愿中国的革命事业就此断送,于是找到了陈独秀,两人主张对汪精卫进行妥协,暂不执行《五月指示》的命令,放弃激进的土改运动。

但张国焘、李立三等人,明确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要求按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彻底没收地主的土地。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要求所有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并发表《对政局宣言》,痛斥汪精卫背叛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和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合作,要求所有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对武汉国民党进行"清党"。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1927年8月1日,20军军长贺龙等人发动“南昌起义”,正式宣布归属于共产党,对国民党势力造成了沉重打击。

而武汉国民政府,也从和平清党,改为武力清党,大规模逮捕处死共产党人,变得和南京国民政府别无二致。

在武汉国民政府也开始武力屠杀共产党人时,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的根本政治分歧就消失了。

冯玉祥居中调和,但汪精卫提出国民政府合二为一的前提条件是蒋介石必须下台。

在这个难以接受的条件面前,蒋介石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1927年8月14日,蒋介石通电下野,前往日本访问。这一招以退为进赢得了大量的同情和支持,为蒋介石日后的复出做好了铺垫。

1927年8月19日,汪精卫代表武汉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南京宣言》。

至此,宁汉合流。

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此被国民党彻底抛弃,不复存在。

亲共的蒋介石,把儿子送到了苏联

蒋介石是主动背叛了孙中山的遗志,汪精卫是被动背叛了孙中山的遗志,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同样的路。

这说明国民政府背叛孙中山,背叛共产国际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武装力量都掌握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手里,谁搞土改,谁发动工人,谁就会被他们清算。

蒋介石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主动做了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代理人,血腥屠杀共产党。

而汪精卫后知后觉,虽然努力维持和苏联的关系,但他的手下迫使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汪精卫最终斗不过蒋介石,理所当然,政治眼光和能力确实要差了一筹。

苏联当年认为蒋介石极有能力,大力提拔蒋介石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某种意义上也没看错人。

蒋介石这辈子唯一的错误,就是低估了土改之后,中国工农阶层爆发出来的恐怖力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国民党有121万党员,在册的共产党为5万人。

血腥清党一年后,国民党只剩下了22万党员,消失了足足100万人。

不止共产党被清理掉了,所有具备左倾思想的国民党员都被清理掉了,国民党建立的县、乡级基层党组织基本瓦解,彻底瘫痪。

留下来的22万国民党员,是纯右派的国民党,坚定的支持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是家中有良田千亩,就是家里在棉纱厂有干股。

而另外一边,共产党走了左派路线,全国到处搞土改,依赖工农的力量干革命。

中学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也许你曾经觉得这句话很虚,有故意抹黑自己曾经竞争对手的嫌疑,那是因为你小的时候不懂历史。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这句话没有一个字是虚的,字字属实且精炼无比,用区区几个字就还原了历史事实。

国共的路线之争

北伐时,国民党和共产党本是一家,后来发生分裂的原因也并不是出于个人恩怨。

本质上来说,这是路线斗争,或者说是阶级斗争。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认为只有依靠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等“社会精英”提供的力量,依靠英美列强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三民主义,才有可能拯救中国。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则把一切筹码都压在了土改身上,认为只有依靠工农阶层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三民主义,才有可能拯救中国。

国共两党都认可三民主义,但都觉得自己的办法才能真正的实现三民主义,而且都坚定的认为对方那一套是歪理邪说。

道理说不通,那就只能战场上见真章,看看谁的力量更大。

然后,毛泽东越打越强,蒋介石越打越弱。

史书上说: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如果你不清楚历史的细节,你也许会认为这句话是在吹牛,给自己脸上贴金。

但如果你从头到尾了解了所有的细节,那么你会发现这句话字字珠玑。

1947年3月,蒋介石对延安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一位名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美国记者忧虑的问毛泽东:

“您对取得最后胜利有过怀疑吗?”

毛泽东是这么回应的:

“那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

论文韬武略,蒋介石是一等一的人才,北伐期间无共产党人可与其争辉。

后期战场上的拙劣表现,手下军队的纷纷倒戈,从根子上说都是因为失去了工农阶层的支持。

你的军官也许是地主出身,但你的士兵不可能也是地主出身。

农民和工人的数量永远占据绝对优势,一旦有人成功唤醒他们的革命意识,爆发出来的能量会令世界颤抖。

蒋介石输的一点都不冤。

当年他抛弃了人民,人民最终也抛弃了他。

参考文献

(1)杨天石著.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 上.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8.05.

(2)杨树标著. 蒋介石传. 北京:团结出版社, 1989.06.

(3)杨奎松著.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上.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3.

(4)孟东:《蒋介石的莫斯科之行》

(5)邢和明《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来源:远方青木,作者一棵青木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