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蒙古族:内蒙古眼中的蒙古国,是亲戚还是外国人?

繁体

蒙古国和我国的内蒙古历史上都曾是蒙古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发生之时,北洋政府在国内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声浪的压力下,与沙俄进行了艰难的外交交涉,最后于1915年与俄、蒙达成了《中俄蒙协约》。

这个条约签订后,沙俄对外蒙古的控制慢慢加深。

1946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也和蒙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就此,外蒙古彻底了脱离中国。

同是蒙古族:内蒙古眼中的蒙古国,是亲戚还是外国人?

外蒙相对内蒙来说地理贫瘠,资源不多,北部和东部有相对肥沃的地方,西部则是漫长的沼泽和草原。

内蒙人和蒙古国人可以说是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他们本就是一个民族,拥有相近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地理隔阂和历史发展,现在成为了两个独立国家的公民。

正因如此,他们对彼此的态度也十分复杂。

曾经有国外记者采访过内蒙人对蒙古国的看法。

大部分内蒙人是这样说的:“虽说他们的祖先都是蒙古族,但是现在我们是中国人,我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的蒙古国已经是很难生活下去了,甚至他们还把牛羊卖给我们。”  

对于内蒙人来说,蒙古国就像生活中那种在血缘上有点联系,但是住的很远、平时又不怎么联系的亲戚,比陌生人亲近不了多少。

而且随着内蒙和外蒙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距离感会越来越明显。

从经济条件来说,蒙古国肯定是不如内蒙的。

蒙古国的支柱性产业是畜牧业和矿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都不发达,连大一点的企业都很少,多数的成品工业品都是来自进口。

苏联时代,并没有给蒙古国留下什么像样的工业,苏联解体后也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哪怕是本国人民日常使用都得不到保障。

因此和内蒙人比起来,蒙古人的生活更像是纯粹的古代游牧民族。

同是蒙古族:内蒙古眼中的蒙古国,是亲戚还是外国人?

我们可以从几个直观角度比较一下内蒙和蒙古国的差距:

一、经济水平:内蒙古2021年GDP为2.12万亿,蒙古国2021年GDP是1100亿元人民币;蒙古国每月最低月薪820元,内蒙古最低月薪接近2000元;蒙古国贫困率高达28.5%,内蒙贫困率仅有1.06%。

二、交通水平:蒙古基建还停留在内蒙古90年代的水平,国内只有两座国际机场,吞吐总量是内蒙古的1/40;2022年蒙古全国共有公交车950辆,出租车600辆,分别是内蒙古的1/13和1/113倍。

三、教育水平:蒙古公立幼儿园有520所、公立中小学530所,而内蒙古2021年的数据是公办幼儿园1800所,中小学2887所。

纵观以上数字,可以明显看出内蒙和蒙古国在经济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至于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绿化水平等等,内蒙基本都是碾压蒙古国的存在。

因此,内蒙人很多时候,对于外蒙这个“穷亲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轻视。

凡是去过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人,都会被它的落后震惊到。

整个城市建筑相对老旧,充满着浓浓的苏联风格。市中心除了成吉思汗广场、蓝天大厦、莫里斯大厦等几栋像样的高楼,剩下的都是老、破、旧的建筑,看起来还不如我国发达地区的小县城。

近年来,内蒙古的旅游业兴起,也间接带动了蒙古国的旅游业。

同是蒙古族:内蒙古眼中的蒙古国,是亲戚还是外国人?

一个在内蒙拉客的司机这样和游客描述外蒙古人:“他们除了放羊,什么都干不了,生活水平和我们差了几十年。每天二连浩特口岸上都有成群结队的蒙古国车辆来中国购买生活物资。这么说吧,当年蒙古人从中原撤退之后,除了带了一身臭毛病之外,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造不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连锅都得通过中国进口。”

这位司机所言非虚。

中蒙边境有几个重要口岸,比如二连浩特、甘其毛都、扎门乌德等等。

很多蒙古国人对中国一直心存芥蒂,甚至有一部分国民怀有很强烈的反华心理。但是在客观上,他们的日常用度都离不开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从甘其毛都、二连浩特口岸走过,每天都可以看到蒙古那边都有大批的卡车排队过关,从中国运输必要的物资回蒙古。这些卡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前苏联造的绿皮卡车,看起来破破旧旧,仿佛蒙古人还活在上世纪。

这样一个陌生、落后的国度,实在难让已经迈入现代化的中国人产生多大的民族认同感。

而事实上,许多内蒙年轻人也对蒙古国表达了鄙夷或者蔑视的感情。

一个蒙古国人曾在网上发起提问:“为什么内蒙不愿加入外蒙?”

有个内蒙留学生立刻嘲讽他:“这个问题就好像问瑞士人为什么不愿意移民索马里一样可笑,难道你要我放弃稳定富足且一切都比外蒙优越的生活,去外蒙跟你一起牧羊挖矿吗?”

这个回答也许是大部分内蒙年轻人的心声。

同是蒙古族:内蒙古眼中的蒙古国,是亲戚还是外国人?

在他们心里,蒙古国就是一个很穷的外国,蒙古国人大概就和只知道放羊的原始人差不多。

明明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有一样的语言,但是蒙古国和内蒙古,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存在。

例如内蒙古依然使用老蒙文(回鹘式蒙古文),而蒙古国现在通行的是俄文异化的西里尔文,因此内外蒙的交流只能限于口语,书面语是互相看不懂的。

如今的网上有一小部分“精蒙”人士,总是幻想着重现当年成吉思汗的荣光,希望蒙古国能够回归中国。

然而这只是某些中国人的梦,而不是蒙古人的梦。

对我们而言,与蒙古的恩怨情仇、历史纠葛现在可以放在一边,而且没有必要刻意制造一个睦邻友好的历史,也不必将存在于历史记忆的蒙古或元朝过分吹嘘或引为自豪。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