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一个幽灵在欧洲大陆游荡,它就是共产主义。这个幽灵的诞生,令西方国家谈之色变,纷纷联合起来对其进行围剿。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共产主义在西方饱受迫害,欧洲共产党人成为过街老鼠,美国掀起红色恐慌,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锒铛入狱。
西方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的背后,是革命带来的恐惧、利益集团的操纵以及宗教信仰的排斥。在西方这片土地上,共产主义注定难逃厄运。
革命幽灵 惊扰西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向世界宣告,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个幽灵的出现,令西方国家坐立不安。随着1848年革命浪潮的席卷欧洲,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纷纷爆发起义,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虽然革命最终败落,但革命带来的阴影却长久地笼罩在西方国家头顶。马克思不得不流亡英国,科伦的共产党人受到审判,巴黎公社的革命者惨遭屠杀。对于风雨飘摇的欧洲列强来说,革命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十月革命的爆发,更是让这个梦魇成为了现实。
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西方列强对这个新生政权恨之入骨,视其为洪水猛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纷纷出兵干涉俄国内战,企图扼杀革命于摇篮之中。列宁愤怒地斥责西方的做法,称他们妄图在俄罗斯周围筑起一道"万里长城",把革命隔绝在外。
革命的烈火已经点燃,在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葛兰西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号召意大利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统治。面对革命的汹涌浪潮,西方国家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在他们看来,一场合格的革命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最低程度的混乱、可敬公民的领导以及在完成适当目标后以一部平衡的宪法作为结束。而无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显然与这些标准背道而驰。
西方政客将无产阶级革命视为"叛乱"、"暴动",认为它们破坏了社会秩序,违背了自由民主的理念。美国作为一个立国之初就标榜"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尤其看重个人自由。在他们眼中,革命不仅意味着混乱和动荡,更意味着个人自由的丧失。因此,美国人对革命抱持着高度警惕和敌视的态度。
这种对革命的恐惧,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政治文化之中。美国人崇尚渐进式的改良,主张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激进的革命手段嗤之以鼻。哪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等开国元勋也强调,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而非破坏"。
这种温和、保守的政治理念,与欧洲大陆的激进革命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巴黎公社的革命者高呼"战无不胜的工人阶级万岁"时,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却对革命避之不及,生怕革命的烈焰会蔓延至北美大陆。正如托克维尔所言,美国人"宁愿忍受一个坏政府,也不愿诉诸革命"。
利欲熏心 反共急先锋
麦卡锡主义,这个在美国政治史上臭名昭著的术语,堪称反共运动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年代初,麦卡锡参议员发起的这场运动,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被指控为共产党人或同情者,许多人失去工作,身陷囹圄,甚至家破人亡。然而,麦卡锡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支持和推动着这场反共狂潮。
美国军团,这个全美最大的退伍军人组织,在反共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早在一战后,美国军团就已经建立,其宗旨是维护"百分之百的美国主义",抵御社会主义等"异端"思想的侵蚀。到了1950年,美国军团的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其中不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等政界巨头。
而麦卡锡,正是这个组织的忠实成员。他曾是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军官,退役后加入了美国军团,并借此跻身政坛,成为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当麦卡锡开始大举反共时,美国军团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这个组织在全国各地为麦卡锡的演讲造势,提供场地和宣传。
麦卡锡的言论,实际上就是在替美国军团传达反共的主张。在麦卡锡的演讲中,"美国主义"、"美国方式"等美国军团的口号被频频提及。1954年,麦卡锡甚至公开呼吁民众,要用"美国主义"看待劳资关系,抵制共产主义的渗透。美国军团和麦卡锡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麦卡锡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军团反共理念的代言人。
除了美国军团,FBI、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等机构也与麦卡锡暗通款曲。FBI长期监视、跟踪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并将情报提供给麦卡锡;而HUAC更是反共急先锋,大肆叫嚣"共产主义威胁",对"红色分子"穷追不舍。在这些机构的配合下,麦卡锡如鱼得水,反共运动迅速升级,席卷全美。
麦卡锡及其支持者之所以对共产主义深恶痛绝,除了意识形态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现实利益的驱使。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经济,这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针锋相对。麦卡锡身后的利益集团深知,一旦共产主义在美国扎根,他们的既得利益将受到巨大冲击。
因此,他们竭力丑化、污蔑共产主义,将其描绘成洪水猛兽,妄图从根本上扼杀这个威胁。反共,成为了一些政客和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方便工具。打着反共的旗号,他们肆意践踏公民自由、侵犯人权,对异己思想进行无情打压。
在他们眼中,共产主义不仅危及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更威胁到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宪政。这一切,都与他们的政治诉求和现实利益相悖。因此,共产主义必须被扼杀,哪怕代价是自由和正义。在麦卡锡主义肆虐的年代,美国社会陷入了一片恐怖和混乱。
宗教戒律 异端共产党
在美国这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基督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清教徒的北美殖民,到南北战争中的废奴运动,再到20世纪的民权运动,宗教信仰始终与美国的政治文化紧密交织。
而在反共问题上,宗教无疑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在许多美国人眼中,宣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是对上帝的亵渎,是撒旦的化身。因此,反对共产主义,不仅是政治立场,更是宗教信仰的体现。
早在19世纪,当英国人欧文试图在美国建立社会主义公社时,就遭到了教会的激烈反对。欧文本人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和宗教,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共享财产的理想社会。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犹如异端邪说。
新谐和公社建立后不久,印第安纳州的教会就集体上书州议会,要求取缔这个"违背上帝旨意"的组织。在教会的压力下,州议会通过法案,禁止社会主义者购买土地。欧文的社会主义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天主教会对共产主义发动了猛烈攻击。1937年,底特律主教高乐德发表公开信,称共产主义是"无神论的物质主义",是"基督教文明的死敌"。同年,美国天主教主教议会发表声明,号召全体教友抵制共产主义。教会领袖们在讲道时,经常将共产党人描绘成"撒旦的使者",鼓动信众与之斗争到底。一时间,反共成为了美国天主教会的重要议程。
在新教领域,反共的声音同样高涨。福音派教会是反共的急先锋,他们视共产主义为"基督教信仰的威胁",动员信众投身反共运动。1949年,美国基督教会联合会发表《反对共产主义的宣言》,将共产主义定性为"无神论的、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其与基督教信仰水火不容。许多新教领袖还加入了麦卡锡领导的"美国青年反共十字军",积极参与反共活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关乎信仰的圣战。
宗教在反共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更体现在政治领域。许多反共政客本身就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将反共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麦卡锡本人就是一名天主教徒,他经常在演讲中引用《圣经》,称共产主义是"撒旦的化身"。
参议员韦尔奇更是福音派教会的积极分子,他曾公开表示,反对共产主义是"上帝交给美国人的任务"。在他们眼中,共产主义不仅危害国家安全,更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此必须予以铲除。
宗教信仰与反共主义的结合,为美国的反共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冷战的背景下,这种结合被推向了极致。"共产主义是无神论"的论调被反复强调,成为了反共话语的重要一环。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共产党人不仅是政治异端,更是不信上帝的异教徒。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冷战高潮时期,美国甚至要求公务员宣誓效忠上帝,以示与共产主义划清界限。
宗教与反共主义的契合,背后折射出美国社会的保守主义传统。这种传统强调个人责任、自由市场、有限政府等理念,与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计划经济等主张格格不入。而作为保守主义的重要支柱,宗教无疑为反共运动提供了道德上的支持。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宗教领袖们高举反共大旗,将共产主义妖魔化,煽动了社会的反共情绪。由此,反共斗争被赋予了宗教色彩,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
宗教信仰与反共主义的交织,构成了美国反共运动的重要背景。在这场运动中,宗教扮演了意识形态和精神动员的双重角色。信仰的力量,让反共斗争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让许多美国人将之视为捍卫信仰的圣战。
然而,当宗教与政治过度结合,当信仰成为划分敌我的标准,美国社会付出的代价,恐怕要远远超出想象。麦卡锡主义肆虐的年代,许多无辜者惨遭迫害,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遭到肆意践踏。反共,成为了侵犯自由的挡箭牌。这一切,都与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理念背道而驰。
民主受损 自由泪如雨
当反共运动以宗教的名义大行其道时,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和自由传统,正在遭受空前的挑战。在麦卡锡主义肆虐的年代,那些标榜"民主"、"自由"的政客们,恰恰成为了践踏民主、扼杀自由的帮凶。他们打着反共的旗号,将异己分子推上审判席,用手中的权力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
1950年,麦卡锡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威林俱乐部演讲,声称手中有国务院205名共产党人的名单。这个数字后来被一再修改,但丝毫不影响它带来的冲击力。在麦卡锡的煽动下,一场全国性的"清君侧"运动迅速展开。
联邦调查局、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等机构对"嫌疑人"展开调查,逼迫他们交代所谓的"共产党同志"。许多人在高压之下屈服,供出了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一时间,告密之风盛行,人人自危。
"好莱坞十人案"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事件。1947年,好莱坞编剧、导演、制片人等十人因拒绝回答国会调查委员会的问题而被控藐视国会,随后遭到电影公司解雇,有的甚至面临牢狱之灾。他们的遭遇,成为了1950年代好莱坞"黑名单"的缩影。
在这个名单上,数百名电影人因涉嫌参与共产主义活动而被列入,从此与电影行业无缘。这其中,有著名编剧特鲁伯·卡波蒂,也有曾获两次奥斯卡奖的编剧艾伯特·马尔兹。他们的才华,就这样被政治狂潮无情碾压。
麦卡锡主义的触角,还深入到了美国高校。1949年,加州大学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反共忠诚宣誓",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宣誓自己不是共产党员。拒绝宣誓者,一律解雇。
伯克利分校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欧本海默因拒绝配合调查委员会,被撤销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高级顾问职务。他痛斥道:"在美国,一个人的信仰和言论,现在成了受惩罚的理由。"欧本海默的遭遇绝非个案。据统计,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至少有一百多名大学教授因涉嫌参与共运而被解雇。
在反共的旗号下,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被肆意践踏。195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芝加哥秘密逮捕了七名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的"罪名",仅仅是参加了共产党的集会。
在国会听证会上,一些"友善"证人公然撒谎,诬陷他人参与莫须有的"颠覆活动"。而那些试图据理力争的"不友善"证人,则往往遭到议员们的威胁和辱骂。一位证人在听证会上痛斥道:"这是一个把宪法扔进波托马克河的听证会!"然而,他的抗议很快被淹没在议员们的叱喝声中。
在这场反共狂潮中,司法公正也沦为了政治工具。1949年,联邦政府以违反《史密斯法》为由,起诉了十二名美国共产党领导人。所谓"叛国罪",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法官考夫曼在庭审中公然表示,共产党人不配享有宪法权利。
最终,十二人全部被判有罪,十一人被判五年监禁。美国自由史学家霍华德·津恩指出,法官和陪审团对被告的成见,实际上否定了他们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反共运动给美国的民主制度和自由传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它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将持不同政见者推上了被告席,用司法程序制造冤案,用舆论压力摧毁异己。这场运动所针对的,不仅是共产党人,更是所有不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人。
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下,理性、宽容、多元等美国立国之本被无情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告密、审查、迫害等斯大林式做法。正如美国学者拉斐尔指出的,麦卡锡主义实际上亲手毁掉了它声称要保护的美国价值。
麦卡锡主义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我们,自由和民主是脆弱的,需要每一个公民去捍卫。当国家机器以"安全"的名义侵犯公民权利时,当政客以"忠诚"的名义打压异己时,我们决不能保持沉默。捍卫自由,从来都需要付出代价。
但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所言:"自由社会的安全,不在于压制异端,而在于保护异端不受伤害。"
历史已经证明,mccarthy主义式的反共狂潮,对自由、民主的伤害,远胜于共产主义本身的威胁。在镇压的恐怖气氛下,美国社会失去了宝贵的宽容与理性,自由的灯塔黯然失色。这一教训,我们决不能忘记。
来源:奋斗中的李斌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尽快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上任两个月以来,特朗普不断向俄罗斯发射“甜蜜”讯号。普京感受到了。但他表面上说愿意和特朗普携手解决俄乌冲突,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被的一...
- 泽连斯基宣称普京很快会死,三天后普京座驾发生爆炸。此事在全球引发关于泽连斯基策划暗杀行动的种种猜想。泽连斯基是否真的策划了此次暗杀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曝露出...
- 特朗普:普京可能在拖延,谋求西方更多让步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承认,他推动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行动遇到了障碍。他说...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
白宫说,美国将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或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巨额停靠费(每次100-350万美元)。美国的贝莱德公司强行收购李嘉诚的长和实业43个港口,显然也是为收取巨额...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 3月24日,《时代》周刊发表了记者西蒙·舒斯特对泽连斯基的专访。在专访中,泽连斯基回应了在白宫和特朗普、万斯的争吵,表示“把这件事留给历史”。在争吵之后,泽连斯基的支...
-
22日,俄军再次轰炸基辅,高射炮弹幕在基辅上空炸开,俄军无人机长驱直入。杰斯尼扬斯基区的居民裹着毛毯蜷缩在地下室,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实时战报——第聂伯罗区变电站遭袭...
-
泽连斯基突访顿涅茨克前线!俄方:击落乌军1000余架无人机!美特使:乌“很大程度上”接受不会成为北约成员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3月2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访问了乌克兰东部陷入战乱的顿涅茨克地区,在东部战略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会见了无人机部队的指挥官。报道称,几个... -
乌克兰将举行总统选举,特朗普希望将克里米亚打造为国际度假胜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俄罗斯《消息报》、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当地时间20日在媒体平台“Substack”发文爆料称,美... -
俄乌战争持续了3年多,特朗普政府正在开展穿梭外交,试图将俄乌双方带到谈判桌,结束战争。美国《外交政策》3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乌克兰是时候接受一个丑陋的和平了》的文...
-
转自科技和教育众所周知,毛泽东和刘少奇二人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既能读万卷书,亦可行万里路。渊博的知识让他们保持头脑清醒,作...
-
【纪念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共产党的政治本质决定了她只有选择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才能名副其实。任何政党都是在阶级斗争...
- 近日,日本外务省披露了对中国公知的资助名单:这再次印证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他早就指出:“知识分子,就大多数来说,可以为旧中国服务,...
- 1、我们在日军进攻时和靠近日本的地区可以大发展,因此对蒋的办法应是先斩后奏,斩而不奏。这个观点现在只有项英处没有了解,因此军队少发展。假如把我军看成一个点,当日军进...
- 1937 年5月9日, 毛泽东在延安和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毛泽东是一位善于从古今中外吸取智慧、重视从五湖四海选贤与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旗下贤者云集、人才济济、...
-
把捍卫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划清媒体受“公知”、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对宣传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消极表现,与“公知”、历史虚无...
-
张文木:只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改革才能获得不朽的生命力
拉美模式即精英模式。在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是最早在中国推行拉美模式的人。拉美模式的特点是依赖外国资本,通过官僚体制把外国资本引入国内,然后牺牲工农的利益满足已给国际... - 今年的端午节(6月10日)又到了,一提端午节,必然想到屈原。2014年我在天津市老年大学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词选讲》,其中第二讲,就是学习屈原的《离骚》。记得中学学历史课...
- 核心阅读不论是建党初期的反对英法等国际联盟、抗战时期的反对德意日等世界法西斯联盟,还是之后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不...
-
转载自今日头条,原作者今夜老照片39张毛泽东主席的彩色图片,再现一代伟人的风采1937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