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53

“土城不能再打了,这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消耗战。为了打乱敌人的尾追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前进,从土城渡过赤水西进。”

话说在遵义会议结束的时候,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北进与川陕张国焘的红4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实现将其围歼于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的战略目的,调兵遣将,组织了一个大包围圈:东面是湘军刘建绪的4个师,西面有滇军参谋长孙渡率领的6个旅,南面有中央军薛岳兵团的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北面有四川军阀刘湘的3个旅;再加上王家烈的黔军,一共有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先进武器,加上飞机、大炮,对中央红军在空中狂轰滥炸,在地面进行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不仅武器装备很差,兵力上也只有16个团,计30000余人,与国民党军相比极其悬殊。

1935年1月19日,蒋介石亲自下达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主要意图是,压迫中央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合剿而聚歼之”。他命令薛岳所部、湘军大部和黔军渡过乌江,向遵义前进,担任“追剿”任务;命令川军、滇军和驻湖北的徐源泉一部,担任“堵剿”任务;以徐源泉部的主力及中央军上官云相部的主力为预备军,在指定地区待命。

蒋介石还在中央红军与红4方面军会合的方向上部署了两道封锁线:第一道是在泸州、叙永、毕节一线;第二道是以横江场、盐津及安边场、宜宾间金沙江下段及宜宾与泸州间的长江一线。

1月19日这一天,毛泽东为了摆脱10余倍于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彻底冲破他们的围追堵截,改变中央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决定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分兵3路北进:以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1军团为右路纵队;以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3军团为左路纵队;以刘伯承、陈云率领的军委纵队,董振堂、李卓然率领的红5军团和罗炳辉、蔡树藩率领的红9军团为中路纵队。3路大军向川南挺进,以图西渡赤水,在四川的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

红1军团的任务是攻占赤水县城,为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创造条件。由于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脚伤未好,军事上主要由林彪和李德指挥。

1月19日凌晨,毛泽东和干部团一起离开了遵义城。在行军途中,他穿着一套特制的合体的灰色军装,显得特别整洁潇洒。虽然有一匹马紧随其后,但是他也只是在十分疲劳的时候才骑上去休息一会儿。

人称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们在寒风瑟瑟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毛泽东走了80多里山路,晚上到达川黔路上一个叫泗渡的小集镇宿营。

1月20日,中革军委发布了《渡江作战计划》,计划中说:

“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4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2、6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

计划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在沿长江为川敌所阻不得渡江时,我野战军应暂留于川南地域进行战斗,并准备渡过金沙江,经叙州上游渡河。”

1月21日,中央红军依然按原来的3路纵队继续向赤水方向前进。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发出了《为红军主力入川给4方面军电》,要求红4方面军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翌日凌晨2时,毛泽东离开泗渡镇,策马继续向北前进,大约行了五六公里,来到了云贵高原上著名的娄山关。登上娄山关,只见那里高树一碑,上书“娄山关”3个阴文大字,他便停下来观赏,向警卫人员讲解这3个字的书法艺术特点,称赞书家运笔如飞,点画苍劲有力,像峻峰挺拔屹立,石刻也非常精美。他又将手指放进笔道中,反复比划,不断揣摩,感叹道:

“可惜不知这几个字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建于何代?”

不一会儿,朱德也登上了关口,来到毛泽东身旁下了马,站在一块岩石上,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四周险峻的山峰说:

“润之,你看,娄山关人称天险,今日一看,果真是名不虚传。”

毛泽东“嗯”了一声,说:

“在这里摆开战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记得明史上就是这么讲的。”

朱德“哎”了一声,说:

“真乃兵家之地。”

毛泽东陷入了对历史的回忆,缓缓说道:

“是啊,这里是有名的古战场。据《遵义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遵义的土司杨应龙,反抗明王朝中央集权统治,在关上排栅挖坑,构筑了13座木关,企图设险拒守。明廷派蜀将刘廷率部从间道进兵,攀藤缘壁,迂回关口,终于毁栅入关,从而大败杨应龙,明兵乘胜直追,直捣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迫使杨应龙自缢身亡。从此,结束了杨氏在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治。

自明朝中叶以来,有好几次农民起义军,曾经通过这里,与朝廷的官兵浴血奋战,每每大败官军。我记得在清朝初年,由李定国统率的大西军,由北而南,攻下此关,横扫西南。大约在咸丰甲寅年间,关北的桐梓县城有个叫杨隆喜的,也高举义旗,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此关,直捣遵义府。清末太平天国的后起之秀翼王石达开曾破此关,直捣遵义府。石达开的曾广依部,也率军夺下此关,同活动在西南的太平军一道奋战,大军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毛泽东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朱德深深为他能如此博览群书、通晓历史而感叹不已。

1月24日,左路纵队红3军团到达土城东面的回龙场地区。中路纵队红5、红9军团分别到达习水和三元场。右路纵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1个师的抵抗,进占土城,又相继夺取赤水城东面的旺隆场、复兴场。

1月25日,红1军团抵达猿猴,以图占领赤水县城,为全军打开向川南进军的通路。

这一天,毛泽东率干部团出娄山关,行进在桐梓至习水、土城的山路上。时值隆冬,天上纷纷扬扬飘着大雪,道路泥泞而光滑。他在桐梓西门外滑了一跤,跌入泥坑中,被警卫员拉了出来,自两脚及膝,全是污泥,大衣上面也是泥点斑斑。荒郊野外无法更衣,警卫员只好找来一根竹杖,让他拄着继续上路,经吼滩抵达东皇殿。

1月26日上午,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由东皇殿向土城进发,他边走边观察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边都是山谷地带,便对众人说:

“如果国民党军孤军深入,进至土城以东的屋基坝、黄金湾一线,我军主力就可以利用两边山谷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围而歼之。”

这时,侦察部队来报告:尾追的国民党军是两个旅4个团,正向土城方向前进;而北边的四川军阀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师已渡过长江,正从綦江方向南下,企图阻击中央红军北上。

1月26日下午,红5军团进入土城东北地域。左路纵队红3军团也到了土城南边。毛泽东率领中革军委即将抵达土城。他笑嘻嘻地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土城的酒很多,大家可不要吃醉了。”

土城位于习水西部的赤水河畔,几十家木板房依山临水错落在一条石板路两侧。这里是商贾集散之地,川盐常用木船从产地运到镇上,然后由盐商雇佣苦力,用尖底敞口喇叭形的背蔸,穿山越岭,运往黔北一带的县城或集镇销售。

红军指战员们进入土城一看,果真是酒多,商店里摆满了一缸缸茅台酒,还有许多酿酒的作坊和厂家,有的酒店前门卖酒,后面就是酿酒厂。这一下可把大伙儿乐坏了,这哪里是土城,简直就是酒城啊!

中革军委在土城一住下,后勤供应部门就把买来的茅台酒抬来了。指战员们纷纷掏出小搪瓷碗、小瓷缸,从酒坛子里舀出清香甘醇的老窖酒,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咕咚,咕咚”就喝起来了。有的人干脆或坐或站,划起拳来,口里喊着现编的词儿,什么“一定胜利呀,毛主席”,“双枪兵呀,倒大霉”,“3年整呀,见光天”,“4方面军呀,大会师”,真像过大年一样,好不痛快!

周恩来也酒兴大发,用那种超过1两的杯子,竟喝下了整整25杯茅台酒。

不会喝酒的人与那些会喝酒的人不同,他们用脸盆盛了酒,轮流泡脚疗伤。这茅台酒不但喝起来醇香甘美,消毒疗伤的作用也是一流的,而且还可以治感冒。后来红军指战员们在离开土城时,把凡是能盛酒的东西都用来盛满了茅台,在长征路上还真是派上了大用场。

且说毛泽东为了防止敌机空袭,住在土城街上“爱华”绸缎铺后面的一个天然岩洞里。这个岩洞大约有八九平方米,像一间小屋,里边寒气逼人,有的地方还慢慢地渗着水珠。毛泽东笑着对身边的陈昌奉说:

“诺,这个天住进来,就是冷一点,要是夏天,这儿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警卫员陈昌奉是一位年仅20岁的年轻人,他在跟随毛泽东的日子里,渐渐地知道了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和喜欢独处的生活方式。队伍一停下来过夜,毛泽东马上就要开水。如果情况紧急,毛泽东会通宵达旦地工作而不休息,陈昌奉就要赶紧为毛泽东布置好工作的地方。有时毛泽东发现休息处有点奢侈的东西,那是他的工作人员有意把他安排在某个有院子、床上铺有稻草、还有置放文具和电话书桌的地主家里,在这里休息或者工作上一两个晚上。如果能够找到香烟的话,那就更好了,毛泽东即使在最晦气的日子里也能够振作起来。在没有烟草的日子里,毛泽东就只好把各种各样的带有刺激性的树叶子当作替代品了。

毛泽东刚在岩洞里安排好,周恩来、刘伯承就来了。毛泽东起身相迎,笑着说:

“总政委、总参谋长光临寒舍,可是这里连个凳子都没有,怠慢之处,请多包涵。来,请坐我搭的铺上来。”

周恩来未及坐下就说:

“我们向赤水河移动,川军来得好快,大有阻我北渡长江之势。”

毛泽东说:

“我们好好商量一下。”

说着,他就打开铁皮箱,取出一幅地图,小心展开,铺在铁皮箱子上。周恩来、刘伯承凑过身子,目光盯着地图,认真审视了一番。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