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下页

3月25日晨,胡宗南的两架飞机到青化砭上空盘旋了两圈,侦察一番之后飞走了。情报一个接着一个传到彭德怀的指挥部里:敌人出动了。敌人进沟了。

将近10点钟,敌整编第31旅的先头部队闯入了伏击圈。待敌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2纵队首先在尾部打响了。1纵队、教导旅自两侧合击,新4旅卡着脖子,把31旅斩成数段,仅仅1小时47分钟,战斗就结束了。

青化砭战役,西北野战兵团仅以伤亡265人的代价,全歼31旅旅部及其第92团,共2900余人,无一漏网。31旅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第92团上校团长谢养民被生俘;缴获子弹20万发,崭新的重机枪,美式发报机,都连驮着这些武器、装备的骡子也牵来了,这是胡宗南进攻延安送来的第一批礼物。李纪云被清查出来后,他双手抚着胸口说了一句话:

“我的心绪已乱。”

初战告捷,大大提高了西北野战兵团的士气和战胜胡宗南集团的信心。

青化砭大捷的消息传到高家堡,毛泽东高兴得笑了,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了两个红枣般大小的字:“甚慰”。

3月25日夜,毛泽东率部从高家堡出发,转移到子长县任家山,与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会合。

3月26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彭德怀、张宗逊、习仲勋的指示电,他写道:

“一、庆祝你们歼灭31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二、135旅可能向青化砭方向寻找31旅,望准备打第二仗。三、毛于昨日已与中央各同志会合。”

3月26日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周恩来等在任家山召开会议,鉴于转战的战时条件,决定《解放日报》停刊,报社人员迁往晋察冀边区的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3月27日这天,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给贺龙、李井泉,并告彭习的指示电,他写道:

贺李,并告彭习:

榆林之敌只能自保,出扰能力不大,贺炳炎旅可即解除渡河掩护之任务,该旅使用由你们决定。中央直属人员到晋西北者是否转到太行,待恩来到你处决定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目前主要敌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敌即可改变局面,而打破此敌是可能的。据彭电已歼31旅(缺一个团),俘4000人(与上述青化砭战役歼敌2900余人不一致,但原电文如此,且据彭电报告,故不改为好——笔者注),旅长以下无一漏网,缴子弹20万,士气大振,信心提高,并可能争取新胜利,各个歼灭胡军。为配合打胡宗南,我陈谢集团日内开始向晋南三角地带出击,约需一个月时间。如阎锡山向石楼、中阳出扰,那时亦可北上打阎。大约在三四个月内,我主力尚不能北上打傅作义,全靠你们以现有兵力支持北线。详由恩来面达。

中央 寅感

3月2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周恩来在延安北面的子长县瓦窑堡召开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毛泽东说,坚决不离开陕北,要和陕北军民并肩战斗,拖住蒋介石的最大的预备队胡宗南集团。不少人却认为,陕北兵力单薄,非常危险,应该撤到黄河以东去。

3月29日,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陕西省清涧县枣林沟。

此时,许多大战略区的负责人给中共中央发电报,请党中央东渡黄河,转移到晋西北、太行等比较安全的地方去。党中央是继续留在陕北,还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这个问题上,几天来党内一直存在着严重分歧。

是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朱德、任弼时认为:各地负责人的建议有道理,坚持要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指挥全国作战。毛泽东说:

“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

周恩来说: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党中央放在什么地方,要从战略的全局来考虑。”

刘少奇说:

“总司令和弼时同志提出中央和主席的安全问题,必须认真考虑。听说主席在青化砭遇到敌机扫射,汽车的座位都被打个大窟窿。”

毛泽东说:

“我们在陕北十几年,和这里的人民形成了鱼水相依的关系。有陕北人民的掩护,加上这里的地形好,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

任弼时说:

“主席,敌人要是真的知道你在陕北,他们会发疯一样的扑来。”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

“这就对了。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兵力投入其它战场,就可以减轻其它战场的压力。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给蒋介石沉重打击,坚定陕北我军打败胡宗南进攻的信心。”

周恩来说:

“从军事意义上讲,中央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的主力,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山东省、华北战场的压力。”

任弼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激动地说:

“党中央要是就近放在晋西北,不是同样吗?”

众人争论来争论去,迟迟形不成统一意见。毛泽东急了,就大声说:

要走,你们走!恩来和我在陕北,给我们留下个班!”

众人见毛泽东动了感情,都不说话了,屋子里一阵沉默。周恩来环视了一下众人,说:

“如果我们都不过黄河,坚持在陕北……”

刘少奇不等周恩来把话说完,就说:

“对!我们都不过黄河!”

毛泽东还没消气,他反问刘少奇:

“万一蒋介石把我们一网打尽呢?”

刘少奇说:

“这不大可能。”

周恩来灵机一动,说:

“要是我们5个人分成两班,一部分坚持陕北,一部分过黄河,怎么样?”

任弼时闻言,便对毛泽东说:

“你留在陕北,我也留在陕北。我负责中央机关的工作,主席什么时候离开,我就什么时候离开。”

最后还是由毛泽东拍了板,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工委和后委3部分:前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率领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经晋西北转至华北(后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为常委,以叶剑英为书记,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委员兼代理后委秘书长,到山西做后勤工作;李涛负责具体的情报工作,架设电台,侦察敌情,当好中央的耳目。毛泽东说:

“为了便于行动,前委工作班子要小而精,人员由中央有关部门选留,具体安排请任弼时同志负责办理。”

周恩来提议,从新华社抽调出一支二三十人的精干新闻队伍留下来,由新华社副社长范长江带队。毛泽东同意了,他说:

“好,这样中央留在陕北有文武两条战线,一条通过电台指挥作战,一条通过新华社指挥舆论。”

3月30日下午,朱德召集留在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部队连以上干部开会,他深情地对大家说:

“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这个任务很重大很艰巨,你们要坚决要勇敢,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要保证绝对安全,否则,是无法补偿的。”

毛泽东找到他的马夫侯登科,劝他说:

“老侯同志,我要在陕北打游击了,你年岁大了,过河东去吧。”

侯登科比毛泽东还大4岁,可他不愿意离开毛泽东,他说:

“我年纪虽然大了,可身体很好,主席留在陕北,我怎么能过黄河呢?我不愿意离开主席。再说,以后汽车不能用了,主席还需要骑马哩!”

就这样,侯登科又留在了毛泽东身边。他负责喂养毛泽东用的3匹牲口。有的年轻人问他:

“老侯,你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劲头?”

侯登科喜滋滋地说:

“我不能拿枪上前线,又不会拿起笔写东西,我只会割草煮料喂牲口。我看着毛主席骑着我喂的牲口指挥打胜仗,越干越有劲头。”

3月31日下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出发,东渡黄河。随中央工委一起行动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办公厅、党校,以及《解放日报》等单位。周恩来同去河东,安排好中央工委机关的事后再回河西来。

毛泽东本来要让江青带着女儿李讷,随工委到解放区西柏坡去,可是,江青坚决不走,非要留在毛泽东身边不可,毛泽东只好让江青留了下来,让李讷跟随邓颖超她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李讷双手抱着毛泽东的胳膊,不愿离开。她泪水满面,嘴里不停地喊着:

“爸爸!爸爸!”

江青蹲下来,一边给女儿擦眼泪,一边劝她说:

“以后行军不能坐汽车,你也跑不动,跟阿姨到河东去。到那里要听阿姨的话,以后爸爸妈妈来看你。”

毛泽东也说:

“乖孩子,去吧!打败胡宗南,爸爸去接你。”

李讷点着头,还不停地抹眼泪。江青也在抹眼泪,毛泽东的眼睛也潮湿了。

“开车吧!”毛泽东对司机颜再生说:“你把李讷送到黄河边,等着周副主席回来。”

汽车开动了,李讷摇着小手,大声说:

“爸爸妈妈再见,以后来看我。”

自此,江青留在了毛泽东身边。她是唯一一个留在陕北跟随毛泽东转战的女干部。

各个机关分批走了以后,枣林沟顿时冷清了许多。留下来的兵力只有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政委张廷桢、参谋长古远兴率领的1个骑兵连、2个步兵连、1个手枪连和1个警卫排,加上机关人员,也总共才有几百人。

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毛泽东的卫士们将两箱子书搬出来,毛泽东看着沉重的两箱书,有些为难了。他对一位警卫员说:

“你是本地人,我想请你办一件事。”

警卫员说:

“主席,您尽管吩咐!”

“我这书能放到你家里吗?”

“能!没问题。”

“对家里人不会有妨碍吧?如果,万一有什么问题,会不会受牵连?”

“主席请放心。我家离公路很远,就是万一那个,家里人也不会害怕。”

“那就请你跑一趟吧。”

欲知毛泽东这一支小小的部队如何转战?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毛泽东行事,历来出人意料。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本传在第四卷中说过,中央红军刚到陕北不久,他就在东征中离开主力部队,带着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拖着阎锡山的大部队兜圈子。照他的话说,一是牵着敌人的一部分主力游行,一是要办“大事”。而如今,他又要带着几百人的小部队单独行动了,这与他在东征中的活动何其相似乃尔!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还带有情感方面的因素。正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由此可见,毛公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为人处世的确与众不同。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