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1.争夺白宫



1988年是大选年。四年一次的总统竞选空前热闹,是政治生活中最精彩谁最生动的部分。在每次大选中,两党都要展开一场殊死搏斗,以争夺白宫、入主白宫,这次总统大选民主党推出了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共和党推出现任副总统布什。两位候选人及他们的副总统候选人都于四处发表竞选演说,拉选票。

竞选有一个强大的机制,这就是选民的选票。如果得不到选民的选票,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得到了多数选民的选票,才能掌握大权,入主自宫。受这种机制的吸引,大选中,候选人首先必须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其实两党之间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分歧,有的只是在同一意识形态下对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分歧。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对一些共同认同的问题持什么态度。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杜卡基斯和布什在一些主要问题上的看法(根据美国报纸):

杜卡基斯

外交政策

反对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量

想加强对南非的经济制裁,寻求更全面的禁运

要求加强与以色列的战略关系,反对任何可能损害以色列安全的军火买卖,鼓励以色列和约旦直接谈判

主张对波斯湾进行国际武器禁运,国际海军保护海域自由权利

预算

同意增加所得税,但只作为最后的办法

反对减少资本赢利税

支持“单项否决“权

愿意削减赤字,但没有论述,说将维持现有军费

健康保护

支持普遍健康保护计划,要求雇主为工人提供保障费用

想增加艾滋病研究基金;支持对军事部门以及对来自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国家的实行指令性检查

环境

要求简历国家标准,以减少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传播

反对在重要的环境保护地区和产鱼区采油

反对建立新的商业核反应站,先解决安全问题

就业

称全面就业为第一目标

把最低工资提到每小时4.25美元

军备控制

反对星球大战计划

要求谈判达成全面禁止核试验

主张谈判结束试验和发展反卫星武器

社会问题

反对死刑

支持25亿法案,分给州政府的基金以帮助穷人和中等收入家庭

反对修改宪法以使流产合法化,支持联邦基金

支持拥有武器的权利

毒品

主张成立内阁级委员会领导全部禁毒计划

将将给予外国更多援助以帮助它们禁止毒品生产;将援助愿意阻止毒品进入美国的政府

答应更多支持地方禁毒和康复计划

教育

主张建立国家基金,以招募教师

将鼓励企业让雇员到教学单位工作三至五年

支持反聘有专长的退休人员

将建立教育投资计划,使大学生能偿还学费借款

将建立高校机会基金,如果家长提供子女教育的资金,政府将保障学费

布什

外交政策

同意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量提供军事和人道援助

反对进一步制裁南非

美国应成为中东的经纪人,促进谈判。但又强加条件,要求永不抛弃以色列

预算

答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增加所得税

想减少资本赢利税15%~28%

同意”单项否决“权

要求灵活冻结,但拒绝说明将削减什么计划

健康保护

想消灭转变生命保险的活动,IRA实行长期保障计划

想推进购买团体保险计划的创议

赞成地方控制爱滋病教育;赞成对囚徙、移民进行艾滋病检查

环境

想发展洗煤工艺以减少酸雨

支持建造核反应站

就业

要求在八年内创造三千万个就业祖会;后认为这个要求太乐观

反对增加最低工资

军备控制

支持星球大战研究,支持空间实验

反对金面禁止核实验条约

支持实验和发展卫星武器

社会问题

赞成死刑

反对联邦政府提供救济;赞成对每年收入低于二万美元的家庭的每一个子女建立新的一千万税务贷款

反对联邦枪支登记和发持枪证,赞成放送枪支控制法律

毒品

主张建立内阁级委员会领导反毒品行动

主张对毒品致死罪实行死刑

主张开拉美国家会议,谈如何结束经济对毒品的依赖

主张立袪,没收屡犯者驾驶执照和联邦学生借款

教育

计划设立五亿美元的基金修整推进学生教育的中学

要求对学生作更多测验,对教师作更多的能力测验

将建立高校储蓄公债计划,如果利润用于高校,可以免税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两党候选人关心的、讨论的都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谈,恰恰是为了争取选民。以上九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学术界、新闻界、政界和公众日常讨论的问题。预算、健康、环境、就业、毒品、教育等均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哪个党的总统候选人要当选,就必须想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每个候选人也不知道能否解决,为了当选,就必须提供方案。其实这些方案社会早就有之,而且有多种方案。两党的工作只是选择可能最受人支持或同情的方案,列为自己的方案。也可以说,“选择”不是一个很准确的字眼,从政党来讲,这是,把商品——候选人,投入市场;从选民来讲,这是在市场上现有的商品中选购。

因此,选举形成一种很奇怪的逻辑:究竟是政党选择选民,还是选民选择政党,在许多情况下,大概是政党选择选民。结果是,政党并无统一的纲领,党员也可朝三暮因,选民也可今左明右。这就是选举的力量(见第五章第1节“驴象治国”)。

其实,政党在当选后能否实现它的纲领,愿不愿意实现其纲领,在竞选时是无法检查的。等到可以检查时,已经当选,又无法控制了。最多是等到下一轮再说,下一轮又可能发生上述现象。在竞选中需要“说得好听”。

对此现象,学者研究甚多,有两种观点此较流行:一是把选举胜利看作是对总统候选人的“授权”——“mandate”,即授权此人实现其竞选纲领;二是把选举看作是上届政府绩的“总结”,以便决定是否要换人。这里意在换人,而不在于新人上来后如何干。反正不论怎样,怎么做能争到白官,夺到总统宝座,就怎么做。这种逻辑,要求政治高度灵活,高度敏捷,成为社会要求的晴雨表,不然不可能入主白宫。

2.总统之路

1988年10月下旬,总统的选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电视里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正副总统候选人已经做了三次辩论,各种民意测验结果充斥电视屏幕。总统候选人在各州巡回演说,再过几个星期就要选举总统了。

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他以美国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往往可以产生扭转乾坤的念头。一听总统候选人的发言就可以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声称他将如何使美国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尼克松的新作风靡一时,题目叫《1999:不战而胜》,他有一番话足以说明在总统宝座上坐过的人的心态:“如果美国不在国际社会中起中心作用,和平与自由就不能存在。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正象安德烈·马尔罗曾对我说的那样,“美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不刻意追求世界强国地位而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然而,如果我们不能领导自由世界,那就不会有可以被领导的自由世界。”此番宏论,没有特别好的自我感觉,怕是说不出来的。

总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上去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在美国这种政治制度下,总统是选民投票选出来的,任何人只要获得选民的选票,都可以走进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事实上,选民也货真价实地投票,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中进行选择。没有得到多数选票的人成不了总统。

不过,如果从这里推论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总统这样的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了。抽象地说,每一个公民只要符合条件都有可能成为总统。具体地说,建国两百年来,只有四十几个人有这个运气。其他人可以有做总统的梦想,但也仅此而已。

总统的产生机制,等到全国正式投票这一天,早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这套机制虽然是非正式的,但却是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部分。

事实上,小党的候选人往往名落孙山,没人知晓。吵吵闹闹一阵之后,恐怕只增加一点“知名度”,或有益于体魄健康,其他的可能不会有什么。唯有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才具有最后一搏的条件,因而要做总统首先要取得两党的提名。这就把一大批人排除在外了,在两个党内,能够有权提名的是少数人。

两党之中,一小部分人组成核心会议(Caucuses)。核心会议提名候选人竞选各种公职,如州校、州官职和总统职位,不过核心会议有不同层次,州级官职一般由州立法机关的骨干组成核心会议提名。全国一级的核心会议提名总统候选人。核心会议至关重要。1988年选举的核心会议在爱荷华州举行。

核心会议之后,要进行初选(Primary)。初选实际上是党内选举,在党的大会上进行。大会代表由州和地方的党组织选派代表参加,代表性大于核心会议。核心会议确定一定数目的候选人,都是同一党的。党的大会再在这些候选人中选出最合适的人,作为该党参加正式选举的候选人。

看一下这个过程就可明白,一般人不可能得到提名。只有两党的意中人才有这份福气。不过,这里需要知道的是另一个问题,即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管理和组织实际上由两党承担;而非由政府承担。两党把候选人限制到可能的数目,这是任何民主选举必须有的机制。这项工作是一种棘手工作,如果社会上没有组织来做,政府是无法做的。政府做这件事必然会违背民主原则。对于一个民主社会来说,应当考虑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这种功能。

两党的代表大会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成百上千的活跃分子集聚一堂,电视台现场直播。党的代表大会做两件事:一是提出党纲(Party Platform);二是选择总统提名人。其他选民只能在他们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或者不选择。参加代表大会的代表至关重要。他们产生的方式在各州不一样:有的州选举代表;有的州的代表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有的州的代表不受限制,可以自我决断;有的州选民选举产生一定代表,郡和州的党组织又任命一些代表。

如果想获得提名,首先得影响提名大会代表的产生。代表产生机制的多样性与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相符,这是美国的一大特色。

代表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的,代表一般是官员、国会议员、州长、市长、州立法机关成员,总而言之,是党政要人。平民官姓也只能望代表兴叹。代表的职责是,决定拿出什么货色来供选民选。两党的代表大会共确定两个人,每党一人。选民们将来实际上是在这两个人中择其一,当然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非党的候选人,然而他们无法登上全国之堂。

在两党选定候选人后,总统竞选战役开始。这个过程体现了美国式的民主,不过是两个人,最多是四个人的民主竞选。所以说是“不完全竞选",正象经济学上有不完全竞争的概念一样。如果没有两党的前番不那么民主的活动,后面这一层民主恐怕也无法实施。试想一下,如果几百名候选人参与全国竞选,会有什么局面?两党候选人四处奔走,发表演说,争取民心。这一环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不能当选,要看选民的投票。这一环的确货真价实。选民们没有过多的选择,但对这两个人来说,只消选择另一个就够受了。

选民在投票时并不直接选举总统,而是选举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每个州都有一定的选票,与该州在国会的代表数相等,如加州有47人,爱荷华州有8人。哪一个总统候选人在一州获得多数,该州的选票就都属于他。

而大州尤为重要,人口多的州也重要。因此1988年布什和杜卡基斯的第二场辩论便在加州洛杉矶举行,目的是对着那里的47张选票。加州加上纽约州有83张选票,而得270张选票就可以当选。各州的选民选举选举团成员,选举团成员由各州党大会、党委员会、或其他方式选举产生。这些选举人必须支持党的正式总统候选人。选民在选举那天不是选总统,而是选这些选举人。只有多数选举人代表的选民才有表达意志的机会,其他选民的意志统统由多数选举人“强行”代表了。

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获胜的选举人在各州首府(State Capital)开会,交选举证书、登记。实际上已经是“走过场”,因为选举人产生之后,局势就明朗了,谁当选为下任总统已心照不宣。

普通人要成为总统候选人的另一个困难是竞选费用问题。竞选费用已经达到惊人的数宇。1972年时,竞选费用正式公布的是1000万美元,非正式的就不去谈了。1988年的费用是多少,其时尚未公布。金钱超过了一定的限额,对普通人来说是同样的:无法弄到。总统候选人的费用来源通常是捐款和赠送。当然送的人有自己的意图,接受的人也明白。洛克菲勒一人用于竞选的各项费用达300多万。普通人如何能享受这种民主?

我在这里的分析,意图不在于谈政治制度运转不灵,而在于指出:对管理一个大型社会来说,如果最后要形成一个政治领袖,民主究竟能展开到多大幅度。我们对美国民主的分析表明了这个难题。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要求有一个集中的过程。如果完全彻底的民主,美国恐怕连总统也选不出来。美国政党起的作用是在正式体制以外的集中作用。它们实际上是在不那么民主地集中意见。选民们的选择在这个集中过程之后,是“二道手”。为什么这样一个过程仍然表现为一个民主的外观呢?我想有两条:

其一,美国政党活动的方式和组织在政治体系之外。它们无法运用国家或政府机关来实现自己的计划。但它们在政治体系之外这一事实,使其活动不能正式计在政治体系的份内。这一部分比较集权的政治活动,在非正式过程中,在社会活动中完成。政党控制政治的手段在于促使总统候选人和各种候选人当选。当选之后,他们可以利用合法程序实现自己的意志。每个社会都需要两个方面的政治活动,一是比较集权以产生政治领导的过程,一是比较民主以领导政治的过程。美国政治体制应付的,是后一个活动。前一个活动由政党决定。

其二,美国政党内部也形成较为程式化的运作过程(民主、共和两党不完全一样)。各类代表大会和会议,虽然有党内核心人物加以控制,但有一定的余地。党的代表大会上,有同党的不同人选之争。这个过程不仅有效地掩饰了集权的最后表现——最后决断权,而且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的方法。对于美国政党,我还要另作分析。

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一个妙处:你不能说它不民主,你也不能说它民主。所以我说美国的选举是“不完全竞选”。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