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繁体

戴高乐于1890年出生在法国诺尔,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戴高乐却从小立志从军,在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法国古老的圣西尔军校。

这所学校专门培训陆军,戴高乐在学校里选择步兵专业,这是19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兵种。

1908年,戴高乐进入军校读书,这一代年轻军人们还不知道,他们将要迎接人类史上最残酷的两次战争。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1914年,戴高乐刚从军校毕业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此时他刚刚24岁,在法国第33步兵团服役,最高上司是贝当上校。战争开始后,他被调到法军第5军服役,驻扎在比利时边境。

一战的陆军战术跟19世纪差不多,因为缺少地面载具,也没有空军支援,当时的战术还是炮兵轰、步兵冲。战争开始后,还是愣头青的戴高乐就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他作为军官身先士卒,经常手握步枪带兵冲锋。但是戴高乐忘记了自己的身高有两米之巨,在冲锋的人群中太过显眼,结果在一次战斗里被德军狙击手一枪放倒。

因此,戴高乐上战场第一个月就受伤了,在后方休养了3个月才回到一线。

1915年春天,德国已经在法国境内修起堑壕和法军对峙,戴高乐伤愈后归队,但是因为他个子太高,上一线目标太大,就留在司令部当参谋。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可倒霉的是,1915年4月,戴高乐所在的司令部被一颗炮弹命中,他再次受伤住院。

1916年,戴高乐伤愈后回到老部队第33步兵团,结果被派往了有“绞肉机”之称的索姆河。

这场战役是一战残酷的战斗,最激烈时一天有几万人牺牲,戴高乐当时是上尉连长,带兵在一线堑壕里防御德军。

在一次进攻里,戴高乐带兵冲锋,结果遭到了德军的毒气攻击,不幸全军覆没。他本人则因为大腿挨了一刀导致大出血,昏迷在了战场上。

戴高乐被德军发现并带往后方,后被治好了伤送到了战俘营。在之后的两年多里,戴高乐辗转德国境内的五六个战俘营,曾经多次越狱,但是全部失败。直到战争结束后,他才被送回法国。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一战结束后,因为在战争时期的出色表现,老上司贝当对戴高乐评价很高,把他放在身边当了参谋。

戴高乐虽然人高马大,打仗不要命,但他骨子里是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经过一战的洗礼,他对战争的形式有了新的看法。

虽然人们还沉浸在堑壕战绞肉机的噩梦里,但戴高乐却认为未来是陆军的机动部队的天下。

为此,戴高乐出版过《建立职业军队》一书,高呼军事改革,建立攻防兼备的机动部队,最好是装甲部队,但是法国国内却无人响应。

最后,国防部嫌戴高乐太闹腾,就让他去一线带坦克兵,自己实践自己的战术。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在随后十几年里,法国人修“超级堑壕”马奇诺防线防备德国,想重现一战的防御战。结果在1940年二战爆发后,德军用40天就绕过防线,打垮了法国。

法国在二战的失败是耻辱性的,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军事因素,法国政府一致决定投降,但并不是所有法国人都能接受这种失败。

在当时,戴高乐就坚持抗战,号召进行全国总动员,结果被赶出了政府。无奈之下,戴高乐只能在德军全面接管法国前逃亡伦敦。

在英国,戴高乐受到了丘吉尔的接见。之后,戴高乐向全世界发表讲话不承认法国投降,宣布组建“法国自由民族政府”,鼓励法国人民抗战。

可此时法国国内大局已定,维希政府成为傀儡政权,贝当元帅只要国家稳定,不求再动干戈,所以他毅然把老部下戴高乐划为叛国贼,下令通缉。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无奈之下,戴高乐只能将自己的组织命名为自由法国,这一组织长期不被各国承认,法国海外殖民地也不认,只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挺他。

之后,戴高乐坚持在欧洲和非洲进行反法西斯战斗,他召集法国流亡军人和法国海外军团跟德国人打仗,经过多年浴血战斗,最终在盟军中得到了一个位置。

但和当时的美、英、苏三巨头相比,戴高乐只是个寄人篱下的流亡政府头子,无权参加对战后世界瓜分,所以各大会议上都没有他的身影。

1944年,盟军登陆法国,并解放了巴黎。戴高乐以解放者的身份回到了祖国,受到了法国人民的拥戴。

戴高乐重组了法国议会,但他本人却被排挤出第四共和国政府,直到1959年才获得了政府权力,成立第五共和国,自己担任总统。

戴高乐上台后手段很强硬,面对海外分裂势力和国内左派思想,他都选择大力压制,曾引起了大量反对派抗议。在外交上,戴高乐对美国控制的北约嗤之以鼻,积极拉拢德国,谋求欧洲自决。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戴高乐掌权的60年代,正是冷战最焦灼的时期,美苏的核大战随时可能毁灭世界。

为了欧洲的存亡,他改变了以前法国政府对美国言听计从的情况,开始从外交上联络世界,恢复法国的世界影响力,谋求中立。

戴高乐是西方最先拥抱亚非拉的国家,在当时,欧洲殖民者因为独立问题跟非洲、亚洲殖民地国家闹得很僵,甚至大打出手。对此,戴高乐则选择和他们主动握手,缓和彼此的关系。此举让法国重返殖民地,夺取当地的经济利益,为法国牟利。

面对苏联华约阵营,第五共和国也不是铁板一块,戴高乐还去了苏联访问,和勃列日涅夫相谈甚欢。访苏同年,法国坚定地退出北约,成为西欧的独立国家,同时赶走了美国的驻军,这被美国视为背叛。

而在任期内,戴高乐做出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4年,法国政府和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

戴高乐:赶走美国驻军,生前很想来中国,去世时天安门为他降半旗

戴高乐是个传统的欧洲人,一直以地缘政治眼光审视世界,而不是简单地划分东西方。

早在50年代,他就对和中国交流充满希望,他的侄子和侄女们回忆戴高乐经常提起中国,说中国是亚洲当时唯一的统一大国,是西方无法忽视的存在。戴高乐还曾对自己的家人说:“去中国看看,是我的一个梦。”

1970年,戴高乐的侄女戴高碧访华,在动身之前,戴高碧见到了自己的叔叔。戴高乐说他很想去中国,去见见中国的领导人,戴高碧便把他的问候带到了中国。

但可惜的是,戴高乐总统在1970年底因为疾病去世了,他的中国之行成了一个无法完成的梦。

戴高乐去世后,天安门为他降下了半旗,这是外国领导人鲜有的待遇。

参考资料:

1、《戴高乐与“自由法国”运动》,马雪

2、《戴高乐:第一个与中国握手的西方总统》,梁静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