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我经历过努力过,此生无憾!墓志铭上想刻三个字:不信邪

繁体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不坚持自己的论点,只是想启迪一部分人,如果有人批评就听着,希望他们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温铁军:我经历过努力过,此生无憾!墓志铭上想刻三个字:不信邪

温教授跟很多人不一样,他不是接受的碎片化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去调研,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才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

质疑他的人很多,但他并不怕质疑,他说等自己80岁了,再出一本书,把自己的一生整理出来,书名都定了,就叫《此生无憾》!

温教授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时代,我经历过了,我努力过了,所以此生无憾!

有人说此生无憾很适合未来在墓志铭上雕刻的标签,问题如何未来只刻一个标签,他想刻什么?此生无憾还是三农问题专家还是经济学家?

温教授说:在墓志铭上我想刻的三个字是:不信邪!

三农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国本,而温教授对于三农问题的看法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强与弱,好与坏,危与机,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成就的。

创造和消耗是一体两面,就像任何改革都有两面,有利也有弊,这点上温教授在他的《八次危机》中,把农村70多年发展历程梳理清楚了,但是如何完善解决这个问题,则还是需要进一步落实。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利益群体肯定只希望增加自己的利益,甩掉成本,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也是温教授一直提出来让大家反思的。

从80年代开始,温教授就开始关注三农问题,而且逐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过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先富要带动后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村振兴就是要利用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带动农村的百业兴旺,国家从十几年前开始到现在,就为乡村基础设施准城市化打下了根基,水电路网四通,未来新型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已经有了雏形。

温教授在书中写道:要完成乡村振兴,就得市民下乡,知识分子下乡。

解决好三农问题,才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基础,疫情之前已经有10年左右时间,我国一直面临着大起大落变化无常的全球化成本转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把乡村振兴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

以温教授所处的地位和能力,完全不必要四处调研、四处实验,完全可以用一种不费力的方式,成为一个专家学者,但是他自己去坚持要实地调研,不断地为三农问题发声。温教授是人民大学的博导和教授,为了调研愿意骑摩托车游历黄河,苏联解体时背着包走过7个苏东国家,亲身去拉丁美洲进行组织调研。

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三农问题最重要的专家,虽然理论中还有些瑕疵,温教授在书中也直接点出来了,但是至少他一直在研究,而不是想当然地去做一些判断。

因为强大所以任性,这也是温教授自己总结自己是“不信邪”,正是经历过很多坎坷,才让温教授变得更加难能可贵,因为他本可不必如此。

最近看了温铁军的一些书和视频,感觉他真的很敢讲,抛出的问题也都很尖锐,他也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报忧”的人。在三农问题上,能深切体会到他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十分真诚,而且那些声音也都是基于大量的亲身调研和实践,有理有据。

三农问题的背后,不止是农村的问题,也是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如今的中国城乡关系,正在出现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转移的重要转变,这和过去强调农村人进城有很大差别。

温铁军教授在他的新书《从农业1.0到农业4.0》中强调:“三农”问题不应该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出来的。

这套温铁军农业农村三部曲中,包括了《乡建笔记》《从农业1.0到农业4.0》《我们的生态化》,该书是温铁军教授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是继《八次危机》《去依附》《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之后的又一部重磅作品。

温教授的论述,不止局限于国内,更是从国际视野进行阐述,既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有近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阐述,相信看完他的书,会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有更深的认识!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