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繁体

来源:共青团中央

他投身山区教育事业,不惧困难、立德树人。带领无数山区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大山深处贫困学子的“引路人”

在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正在给遵义的师生远程演讲,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他已经坚持了十年。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表示:去给予学生一个动力,或者是一种力量,能够让他更好地去憧憬未来,通过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

刘秀祥出生在望谟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从小家境贫寒。但在逆境中,刘秀祥没有向命运低头,即便外出上大学期间,他还带着患病的母亲一起。大学毕业后,刘秀祥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一方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树立信心,用知识改变命运;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乡村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贵州望谟县大观镇驻村干部王代美说道:我高中的时候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嘛,好几次面临辍学,后来刘秀祥老师他说要相信奋斗的力量,同时也要心怀感恩,这句话也陪伴了我很多年,我大学毕业出来就直接回到家乡参加工作了。

在不断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刘秀祥还成立了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为当地中小学校培养思政教师和德育管理者,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表示,我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去冲在最前,能够去干在实处。

十年助学走乡村

网络上隔段时间就有人好奇地问: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人们问的是2008年的往事。那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在讲课。(受访者供图)

这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把自己的使命写在社交工具名中:“刘秀祥:助学走乡村”。

背母求学走出大山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甚至望谟县,很多人都认识刘秀祥,知道他背母求学的故事。

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疾病,生活的压力和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刘秀祥稚嫩的肩上。从老家到县城,刘秀祥携母踏上了漫漫求学路。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维持生计。

2001年,刘秀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县里的中学,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没有住校,而是在学校的后山空地上搭了一个简陋的棚子,成为母子的“家”。

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激动得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场。刘秀祥一手搀着母亲,一手裹着行李,千里迢迢到山东。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生……

“千里背母求学”的故事传播开来,他拒绝了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但把这份爱心牢牢印在心里。让人吃惊的是,刘秀祥大学期间竟然还资助了3个孩子念书,这3个孩子是他拾荒的时候认识的。

实现梦想重返大山

这个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讲起。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许多企业听闻他的事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也是在毕业这年,曾经一起捡过废品谋生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上学了,准备结婚。

刘秀祥想到,自己靠上学改变了命运,但在贫困的家乡,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他的心愿既宏大又具体:他要回乡,他要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在课上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李应芬讲起刘秀祥老师,忍不住哽咽起来。刘秀祥是她在望谟县民族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读高一时,李应芬生病,硬扛了几天。刘老师上课时发现她的异常,带她去看病,还让妻子留在医院陪她。李应芬和师母聊天时,讲起自家的情况时,她说她不想上学了。

李应芬还有个弟弟,那年弟弟刚好小学毕业,李应芬四处借钱,想带弟弟来县城读初中。弟弟也争气,考上了县里的初中。

可是以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供两个学生压力很大,李应芬打算放弃学业,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

刘秀祥很快从妻子那里听说了李应芬的情况,他告诉李应芬,自己联系了一个资助人,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

他没告诉李应芬的是,这个“资助人”其实是他自己。

刘秀祥也没忘记李应芬的弟弟。在他的帮助下,姐弟俩先后考上大学——李应芬考上六盘水师范学院,弟弟考上贵州民族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应芬来到“刘秀祥名师工作室”上班,负责整理学生资助的相关资料,每个月还要和工作室的伙伴一起,举办受资助学生座谈会。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在课后辅导学生(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依然习惯称刘秀祥为“老班”,谈到六七年前的往事,这个女孩哽咽得说不出话,“是刘老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在李应芬眼中,“老班”很神奇——他今年暑期去了趟浙江,就为200多个学生拉来资助。

当年读中学、大学时,穷得叮当响,他也执拗地不肯接受资助,如今他走到哪儿就问:能资助我的学生吗?靠这样坚持不懈,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让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他助学的另一面是出色的教学成绩

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带着学生“逆风翻盘”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2015年,刘秀祥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这个班以成绩差“著称”:中考总分700分,全班最高分258分,最低分只有100多分。

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不惜揭开过去的伤疤——他一向不愿跟人提起心酸的过去。那三年,他陪着学生上早读、下晚自习,带学生到家里吃饭、谈心。三年后,中考成绩258分的学生,高考考了586分,全班47名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为了带好学生,刘秀祥将一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时间也几乎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曾同时担任五个班的历史老师和三个班的班主任。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在新生军训间隙,和学生们聊天(2022年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宣妮 摄

有了出色的教学成绩,很多名校纷纷邀约刘秀祥加入,但刘秀祥都拒绝了。

2018年,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正逢学校新建,这无异于又一次白手起家。

从浙江省余姚市来支教的老教师熊立权记得,当时校舍施工还没结束,“没有食堂,在教学楼的一楼搭起临时的食堂。没有餐厅,教学楼的角角落落都是餐厅。缺少食堂员工,老师成了厨子帮工。没有铃声系统,吹哨子、敲钢条成了集体行动的指挥。没有广播,扯着嗓子就当喇叭。”

换了新岗位,刘秀祥依然奔忙。熊立权在支教日记里写道:刘秀祥副校长每天晚上等学生睡了、老师走了,还要在学校公告群里发一张校园平安照。听说他晚上只睡四个多小时。

“德在分前”是师生们达成的共识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工作中的刘秀祥(右一)。(受访者供图)

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止于成绩,以德立校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办学理念。

2020年,实验高中开始实施“德育积分制”,考试时无人监考,老师只负责提醒时间。学校还建了“金手指”理发队,理一次发,收十元钱。学生们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积分,还能赚得几块钱。

刘秀祥仍记得自己当年初入大学时的不适应,从贫困的家乡到繁华的城市,那种差距让他难忘。他希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当众演讲、当众表演才艺,锻炼胆量。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不会再像自己当年那么胆怯。

当教师这些年,刘秀祥不辞辛苦,到处做公益演讲,一次次讲起那些心酸的过往。

优秀教师刘秀祥-14年前他千里背疯母上大学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故事更加催泪……

刘秀祥(右一)在学生家中家访(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向社会上的人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回乡十年,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录取本科;2022年,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他很高兴自己为此出了一份力。

这名有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说:我只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对国家有用的工作者。

1
0
1051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