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繁体

明朝末年,内有李自成等起义大军,外有后金(清朝)长期袭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时,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而这,也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李自成占据了明朝都城,但是,面对吴三桂和清朝大军,李自成不仅连续吃到败仗,自己也丢掉了性命。在此背景下,清朝大军联合明朝降将南下,想要迅速一统天下。不过,面对清朝大军,还是有不少明朝将领坚决抵抗的。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李定国,就是在明朝灭亡后誓死抵抗清朝,堪称南明最后的名将。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他为养子。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明朝灭亡后,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势力,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虽然在明朝末年,李定国跟随张献忠反抗明朝。不过,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张献忠的反抗目标,已经变成清朝大军了。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在这场战役中,李定国率部与清军交战,阵斩清军队长古朗阿、巴扬阿。但是张献忠却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对此,在笔者看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相继被杀,自然导致明末清初的起义军群龙无首。而这自然为清朝各个击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同年八月,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十一月,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建立南明最后一个势力。孙可望不顾”联明抗清”的大义,妄图割据云南,独霸一方。对此,李定国表达了反对的立场。在李定国看来,想要对抗强大的清朝,必须要联合南明。不过,在清朝的打击之下,南明没能像南宋、东晋等朝代一样长存下来。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清军攻占湖南,攻占桂林,瞿式耜被杀,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南宁,只得依靠大西军这唯一的一支力量了。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朝朝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宾)进攻川南。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吴三桂、孔有德等明朝将领受到了重用。对此,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

桂林大捷后,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李定国自七月出兵以来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手里。取得了史称“湘桂大捷”的胜利。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李定国的南征北战,南明的存在时间将更加短暂。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的内讧,让南明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清军已得知孙可望、李定国内讧,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孙可望的部下被清兵杀得大败,孙可望急忙逃往峒江,李定国精锐亦损失惨重。在此背景下,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国和大西军将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自从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安龙后,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孙可望自居贵州省城,大造宫殿,设立文武百官,开始的时候还遵守永历帝的名号,后来的行为和皇帝无异。与此相对应的是,李定国虽掌兵马大权,但是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并且,对待孙可望,李定国仍从抗清大局出发,希望和解。但是,孙可望最终还是归降了清朝。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对孙可望这样反复无常之人,显然不太放心。所以,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借围猎之机,将他射杀。

孙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畴献出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且告诉了大西军的具体情况,使清军摸清了底细。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三年)二月,清朝派出大军进攻李定国所在的大军。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正月初三,清兵会师昆明,又立即紧追不舍。为了保护永历帝脱离险境,李定国命总兵靳统武领兵四千护永历帝奔腾越(云南腾冲),自己则率精兵六千留永昌(云南保山)阻击。由于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作战勇猛,促使清军不敢骄横穷追。

最后,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追击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对此,在笔者看来,南明彻底灭亡,无疑是对李定国的巨大打击。这就好像蜀汉灭亡之后的姜维一样,十分愤懑和绝望。不过,如同姜维策划恢复蜀汉一样,李定国在南明灭亡之后,依然不打算归降清朝。对于当时的李定国,依然在召集人马,试图继续和清朝作战。

南明名将李定国——最后的悲歌: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16年!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自公元1646年开始,到公元1662年开始,李定国坚持抗清斗争16年左右,这堪称最后的名将悲歌了。李定国死后,桂王、岷王两部各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敏家”。在李定国病逝后,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清朝末年的起义人士更是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