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这个时代最荒谬的笑话

繁体

中国教育改革这个时代最荒谬的笑话

来源:舞水书院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部长换了多少茬,已经记不清楚了,每次新部长上台后都大谈教育改革。对他们的上台讲话一直关注。而如今对教育部长是谁都不愿知道了,从失望到撤底失望,一直到看不到一点希望。

教育改革始终都没有想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制造问题、掩盖问题。因为教育成了一台印钞机,除了家长、孩子,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官员、老师、教育集团都是既得利益者。改革,就是利益得失,不是推动不下去,没有办法,而是改了就实在在在断了既得利益者的财路。

教育考核的量化评估,一切以量化为主,导致学校、老师唯分数论、唯结果论。教育的初心,抵不住量化评估的压力,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经费,都靠升学率。

这也许就是教育不断换教材、甚至毒教材,不断玩标新立异、玩概念、教学法、教学模式,却始终不敢正视源头问题,都是在掩盖问题转移教改问题。解决不了源头,这就是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教育的目的是成长,让个性成长,因材施教。而当下的教育是扼杀个性,让孩子的个性,空耗在没有意义的分数上,让孩子没有时间去自由探索与吸收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上。学习的目的就是赢过别人,不能输给别人,至于是否真正的有收获,是否热爱生活,根本就不会去管和关心。不尊重个性,不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全部都是集体知识一个标准,浇灌产生出批量产品。把孩子的个性全消灭掉,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管理现代教育是最泯灭人性的教育。

刷题是最有用的。最终所有问题的核心就是考核体系。即高考的录取体系,单一的评价标准化、一刀切。教育,使学校不再是保护心灵、滋养精神的地方,而是无情的竞技场,冷血的考试机器加工厂。

中国教育的弊病:功利化,官僚化,行政化,形式主义泛滥,没有理性,毒教材等等。改革多年,应试教育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强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冷血无情,麻木不仁,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孩子会玩,培养孩子的玩商,一个连玩都不会的人,是没有创造力的。一个不会玩的人,是不会热爱这个世界的。会玩才能有创造、有发明、有艺术、有思想。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出灵性和动力。而今天的孩子被标准化功利化的教育磨灭了个性,根本不会玩了,更不可能有与这个社会和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了。

当下教育出来的所谓懂事、孝顺、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是被教育扼杀和泯灭了人性的孩子。高中三年的教育,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任其生命力、健康、内动力、青春慢慢抽干枯萎的过程,那些所谓的高考状元,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考试高分上了,进入社会也基本是废人一个。

这样的教育有意义有价值吗?家长不明白吗?社会不明白吗?都明白。所谓的望子成龙计划,让教育成了唐僧肉,成了印钞机。中国教育只有筛选,没有培养。只有利益,没有人性。

人生若只是活着和谋生,还有价值和意义吗?不改革教育考核体系,不再唯分数论,所有的改革都是空谈。空谈误国,国可有可无,利益不可无,国家的未来决定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兴盛还是衰败,必定与思想的高度相关。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思想,就注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

甲辰年十月十一于虚静廛

中国教育之殇:教育改革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笑话和谎言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的这句名言,曾让无数人对教育充满憧憬与期待。

但是,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历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真的做到了点燃那把火吗?

1、教育改革的现状

“变革是生活的法则,那些只关注过去或现在的人注定会错过未来。” 肯尼迪的话如同一记警钟。

多年来,教育部长频繁更替,教育改革口号此起彼伏,可结果呢?

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如今的失望透顶,民众对教育改革的信心已所剩无几。

究其原因,教育背后庞大的利益链条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教育仿佛沦为了一台印钞机,政策制定者、官员、教师、教育集团等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课外辅导机构与学校、教师勾结,通过推荐学生参加高价辅导班获取巨额利润。所谓的教育改革,一旦触及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财路,便举步维艰。

2、教育考核的量化评估

唯分数论英雄,恰似盲人摸象,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学校和教师压力山大,一切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导向。

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不断给教师施压,教师只能将压力转嫁给学生。于是,刷题成了提高分数的 “神器”。

据调查,中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刷题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大量重复性的练习,让学生们疲惫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让教育的初心迷失在分数的海洋里。

3、教材问题

“教育之基在于教材,犹如大厦之基在于基石。” 而如今,毒教材事件屡屡发生,教材内容频繁更换、标新立异,却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些教材中的插图存在不良导向,文字内容也缺乏深度和内涵。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教育源头问题的忽视,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试图转移视线,从而导致新问题层出不穷。

教育的目的,本应是 “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可如今的教育却背道而驰。

在标准化、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个性被无情抹杀。他们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能埋头于书本和试卷之中。

比如,许多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因为学业压力而被迫放弃了绘画、音乐等特长培养,只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拼杀。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许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但往往缺乏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进入社会后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4、如何改变现状?

首先,必须改革教育考核体系,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不能仅仅以高考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品德、特长、创新能力等。

其次,要加强教材的审核与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积极健康、富有内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

再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 “教书匠” 变为 “引路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当前的教育弊病重重,功利化、官僚化、行政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但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勇于改革,回归教育的本质,就一定能让教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你愿意成为推动者还是旁观者呢?

来源:凡人登山

本文初摘录于:2024-11-1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12-22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