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肤浅的“龙应台们”

繁体

来源:黄智贤工作室

伪善肤浅的“龙应台们”

1
龙应台建议:“台北动物园可以主动联系北京,建议他们再送一位毛茸茸,眼萌萌,圆滚滚的黑白肥无常做和平大使”。
后来又把“黑白胖无常”改为“黑白肥肥”。
且不说她是笔误,还是故意写错再改了。
文中对大陆的轻蔑与颐指气使,把国宝熊猫当作工具性使用。
傲慢得无可隐藏。

2
同一文,龙应台直接写“如今,控制之极端,气氛之肃杀,情势之严峻,文明变成了虚拟,奢想了”。
这一段对大陆极度负面的扭曲跟欧美与台独对大陆的态度,高度一致。

3
龙应台还很得意地提她2006年写的“请用文明说服我”,意指大陆不文明。
那么,龙应台口中的文明,是什么呢?
当然是美式民主。
但龙应台对人类的文明,显然不太了解。
对欧美几百年来殖民跟侵略他国的文明,又显然太过膜拜。

4
从2006年到2022年,这16年来,大陆的法治进展、全民脱贫、科技进步,彻底打脸了龙应台。
美国跟台湾在这16年来,不但民主倒退、经济分配恶化。

5
美国更在全球,制造各地的动乱跟战争。
台湾这16年,更是惨不忍睹。
只是,要龙应台对台湾的现状,有真诚地反省,是太奢求了。
龙应台当过台北市文化局长跟马英九的文化部长。
当了多年的大官,得到个人的荣华。
台湾现在媚日亲美,台独成为主流的现状,却假装没她的事。

6
龙应台在香港暴乱时,支持港独一方。
我只是不懂,香港暴乱时的暴力血腥,比美国国会暴乱,跟台湾太阳花更严重。
龙应台是假装不知道,还是要硬拗到底?
黎智英担任美国情报金流流向香港暴乱的中继站,龙应台是假装不知?

7
对于英国殖民香港,龙应台也从不站在“文明”的立场,质疑、批判殖民体制。
也从来假装看不到跟殖民体制造成的,香港的无人权、无民主的真相。
其实,龙应台的本业是文学批评。
她不懂历史、政治与文明,也是正常。
但却擅长以虚矫的修辞嫁接的辞藻,来装扮自己的公知形象。

8
龙应台代表了一种人。
这种人,普遍存在于台湾。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台湾现在所骄傲的一切成绩,是怎么来的。
他们自豪于台湾的经济成就,却不承认,台湾成就,是两蒋在“威权统治”时所达成的。

9
在两蒋时期,他们是乖乖牌。
习惯于顺服于一窃, 已得到自身的利益。
戒严时期,从来看不到他们对抗威权。
却在解严前后,开始抢占“对抗威权”,跟民主的帽子。

10
当蒋经国过去了,这类人以“民主”之名,支持李登辉夺权。
当李登辉开始用“本省人 vs 外省人”分化台湾。
他们完全被说服,开始有“外省人的原罪”。
面对李登辉用台独论述,巩固权力。
他们学会巧妙地跟台独共存。
他们努力把自己钻进“台湾的主体性”里面。
也要跟台独比,谁比较爱台湾。

11
面对台独把台湾成就归功于日本的论述,龙应台们唯唯诺诺,不敢反驳。
面对台独去中国化的种种恶行,他们甘于沉默,以换取不要被台独攻击。
2004年台湾发生陈水扁用319枪击案,选举舞弊,又做票。

12
2006年的台湾,是何等沉沦、贪腐、反智。
龙应台沉默以对台湾的堕落。
却赶忙着,对大陆呛声“以文明说服我”。
为什么?
因为对大陆呛声,才能为她自己,在香港台湾,获得更多的名利。
包括成为大陆的公知领袖之一。
以及被西方社会所热烈欢迎。

13
面对台独把国民党视作外来政权,把台湾当作“另一个国家”。
龙应台只敢躲着藏着。
“文化部长”的权位与资源,不曾用来在文化上对抗台独。
也没有努力建立中国文化自主,为中华文化的创造与转化尽心。
她只忙着公费游走各国,建立个人公关与地位。

14
龙应台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欧美夸她,你真文明,你是被我们认可的。
面对大陆,龙应台跟一大票人,都有一种不甘愿,对国民党当年被共产党夺得天下,有一种不甘愿。
更有一种鄙视跟轻蔑。
她无法了解,也不愿意了解大陆的真相与成就。
更没有能力了解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

15
龙应台们,自诩为欧美文明的代言人。
陷入欧美的政治正确与双标,一点都不意外。
欧美文化与制度的死胡同,他们假装不知。
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他们假装不知。
帝国主义的残酷面目,他们假装不知。
台湾沦为美国次殖民地的现实,他们假装不知。
抛下党派之争共谋中国的复兴与富强,才是台湾正道。
他们假装不知。

16
赵少康跟黎智英亲密无间,支持港独。
龙应台涎着脸利用团团的离去,贬低大陆。
他们的谦卑,给欧美。
傲慢与自以为是,用来面对大陆。
中国14亿人的命运,中国复兴与否,与他们何干呢?

本文初摘录于:2022-11-2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2-11-28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