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繁体

如今距台湾地区选举越来越近,现在来看“赖萧配”其实还有胜算。台湾民调数据显示二人支持率,还在33%左右徘徊。与此相对的是“侯康配”虽然支持率迅速上涨,一口气从百分之十几飙到32%,但距离“赖萧配”还是有差距。

若是在明年地区选举中“赖萧配”真获胜,其实对我方来说是巨大冲击,可能意味局势无法挽回。此前国台办发言人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赞成网友把“赖萧配”组合称为“双毒组合”是“独独配”,只会毒害台湾前途命运。

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毕竟赖清德是出名的台独,他甚至曾经说过自己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本人在参加是否要重启两岸服贸协议谈判的讨论会上,还公开攻击大陆。

其表示:如果双方真签署服贸协议,可能会有5000万大陆人到台湾。而且以后台湾本土的服贸商人,那是一分钱都别想挣,这明摆着是在鼓吹“大陆威胁论”,这些台独就是靠这种手段欺骗无数台湾民众,最终获得支持。

萧美琴就更不用多说,也是著名台独分子,她还曾经担任过所谓“台湾驻美代表处”代表。美国上上任国会众议长“窜访台湾”闹剧中,便能够找到萧美琴的身影。

这二位组成竞选搭档,如果真在明年地区选举中获胜,那台海局势恐怕真会向不可挽回的深渊滑去,这显然是我方不希望看到的。而“赖萧配”的上台,也意味着要搞“台独”的,不单是朝野,也在民间。

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其实如今台湾还在支持统一的都是老人,这些老人对大陆有感情,他们本身属特殊历史时期被迫定居到台湾。他们从小接受的是一个中国教育,对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文化有非常浓郁的感情。大一统思想早已融入到他们的血脉当中,而这些人也一直是我们和平统一统战的最主要对象。

但这批人正在逐渐减少,毕竟国民党败退台湾已经70余年。那些来过大陆、见过大陆,真正对大陆有感情的台湾人大多不在人世。而台湾的新生代,对大陆的感情相比之下肯定没有那么大。

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确缓和,实现小三通就是其体现,但整体来看,两岸民间交流除商业以外,其他都比较少。新生代年轻人,基本上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自然不会有太多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望他们对大陆有感情也不现实。

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再者自本世纪初民进党崛起后,这个浑身都是毒素的政党更改台湾原有的教育体系。在台湾教材中大肆删改中国古典文化内容,甚至还存在给日寇洗白的现象。民进党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日,却在全岛范围搞去中国化。

最终导致这一代台湾年轻人在“台独”教育环境中长大,所以他们更倾向支持民进党那一套。随着民进党执政台湾的时间越长,想必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台湾本土新一代年轻人没能形成足够的辨别能力,价值观也不完善,而台独又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手段影响他们,他们会把选票投给谁其实也一目了然。如果明年赖清德、萧美琴真获胜,再执掌台湾8年,这种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所以继续让台独执掌台湾,对我方的统一大业来说影响极为恶劣,统一台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到底何种方式统一呢?毋庸置疑和平统一是最符合两岸利益的选择。在和统的过程中,损失也能够降到最低,这也是唯一能够完全避免外部干涉的统一方式。

如今我们没有直接对台湾动手,就是存在这种考量。可如果台湾方面不为所动,到最后大陆也只有武统这一条道路。毕竟收复台湾对我方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打破西方的战略封锁,还能完全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具备历史价值的。

当然起码现阶段来看,民进党并不是完全能赢。开头就说过国民党的侯友宜、赵少康,在台湾本土也很有支持基础。

若是“赖萧配”胜出,充分说明:回归的阻力不在朝野,而是在民间

而且国民党为能够胜选也想过不少办法,甚至请出王金平这位国民党副主席元老站出来当侯友宜后援会会长。在王金平的努力下,已经有不少国民党老人表态支持侯友宜,这证明已经统合国民党党内力量。

如今国民党的支持率还是比较高的,只要国民党不再搞内斗,这一次选举打败民进党的可能性也还是存在。

最后也希望国民党要是真能在选举中胜利,可以履行承诺积极的维护两岸秩序,不要再在背后搞左右逢源的小动作。因为民进党的这8年,已经让两岸关系到了快无法挽回的境地。

来源:搜狐、夏目历史君

本文初摘录于:2023-12-20,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2-20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