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繁体

看着《百年孤独》这个名字,突然生出一种旷野般的寂寥。

如果一个人活到了一百岁,可他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孤独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将丽贝卡救出悲惨的境地,而这不是出于爱也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深切理解。”

如果对这个世界不抱有任何期待,也没有恨意,心如止水,该是多么残忍的孤独。

然而,人就是如此,孤零零地来到世界上,又孤零零地离开。

忘了在哪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

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

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

虽然残忍,但很真实。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01 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曾经,有个人和家人们开了一个玩笑。

家族聚会,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里。他把自己藏在餐厅的柜子里,他以为大家发现他在了会惊慌地找他。

结果,一顿饭结束了,没人注意到他缺席,连最亲密的朋友都没有找过他。

他又饿又丧,只能钻出柜子,吃点残羹剩饭就匆匆离开了。

又饿又丧的他如霜打的茄子般,只能灰溜溜地走出柜子,吃些残羹剩饭。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艺术家英若诚。

他对自己说: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蠢事。

我借口生活费不够了,向几个好朋友借钱,结果谁都没搭理我,唯有刚认识不久的室友借给我几百块钱。

那些朋友可能只是我单方面定义为朋友,也可能他们手头也没钱。不论原因如何,我都慢慢疏远他们了。

罗素曾经说过:

“在和别人、即使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一切交往中,也应该认识到他们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的;

触及的是他们的自我,而不是从你的角度、从触及你的自我来看待生活。

不应该期望任何人为了另一个人的生活而改变他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无论什么关系,无论什么地位,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向外寻求肯定,不如过好自己。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自岿然不动。

02 99%的社交是无用的,成年人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作家李尚龙上大学时,很喜欢社交。只要社团有活动,他都会参加,还见人就留电话。

可是,当李尚龙遇到急事时,打遍了电话也没人愿意帮他。后来,他成名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有一大群人争着帮忙。

这时他才懂得: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黄渤也说:我穷困潦倒时,身边都是坏人,我富有成名时,身边都是好人。

很多人热衷经营人脉,如果没有可以等价交换的东西,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聪明的人,会放弃99%的无用社交,转而全力提升自己。

自己强大,才是最有用的人脉。

03 朋友圈里99%的分享是没有用的,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近况了。

那种一点小事都想分享的欲望逐渐消失了。

以前,加个班要发朋友圈,出去玩要发朋友圈,逛街要发朋友圈……

现在看来,觉得当时的自己极其幼稚。

晒朋友圈就能说明我过得好吗?并不!

朋友和我完全相反,她几乎不发朋友圈,上个月她生孩子都没发!!!

还是她老公在朋友圈里晒女儿的照片,我才知道她生了。

她从不在社交软件上晒幸福,能代表她过得不好吗?并不!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你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幸福无需与全世界分享,辛苦也无需让所有人知道。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必要耗费时间去博关注。

04 结语

99%的事情是无用的,我们应该把大量时间花在那1%的事物上。

精进自己,简单生活。

来源:读书写作之旅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