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yū sǒu),世称涑(sù)水先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
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晋安平王司马孚后代。
司马光历经四朝,政绩卓著,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一历史巨著。他为人忠直严谨,低调淡泊,留下了破瓮救友、诚信卖马等逸事,为后世所乐道。
司马光(图片出自网络,侵删)
书籍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耗时19年完成。
该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十六朝共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旨在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和警示。
宋神宗说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叫作《资治通鉴》。
此书被不少人称之为“帝王之书”
《资治通鉴》(图片出自网络,侵删)
经典摘抄
一
0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
翻译: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偏听偏信,以免被误导。
02
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翻译:真正的爱子之道,在于用道义来教导和引导孩子。但如果爱不以道德为基础,那就等于是害了子女。
赏析:这句话强调父母要以正确的方式爱护子女,方式如果不正确,那样恰恰是害了子女。现在所谓的熊孩子肯定也离不开父母的溺爱。熊孩子舍不得教育,社会会替你教孩子做人。
03
不痴不聋,不作假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翻译:对于家中事物,不会装痴假聋、不干预,就不能做一家之主。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家庭中的宽容和包容,家庭不是斤斤计较的地方,家庭成员要互相宽容、关怀。作为家长,有些事情要装聋作哑,稀里糊涂地也就过去了。
04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
翻译:索取要有一定的度,消费享受也要有所节制,这样就会保持长久的富足。
赏析:这句话倡导了节俭和自律的生活态度,认为只有适度索取和节制消费,才能保持长久的富足。
05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周纪一》
翻译: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
06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七》
翻译:如果对有功的人不给以奖励,做好事的人便觉得没有希望;要是对奸邪之徒不给以惩治,做坏事的人就会愈加疯狂。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奖惩分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对善行给予奖励,对恶行进行惩治,才能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07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资治通鉴·宋纪三》
翻译:用富贵来欺凌别人,别人就不会服从你;用权势来压服别人,别人就会怨恨你。
赏析: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以权势压人,否则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怨恨。
08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资治通鉴·晋纪一》
翻译: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
赏析: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过于陶醉于他人的赞美之中,而要注重自我反省和改进。
09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翻译:使用上等的方法,会取得中等的效果;使用中等的方法,会取得下等的效果。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设定高标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0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资治通鉴·周纪二》
翻译:取得大成就的人不会向普通人征求意见(或者是不会和普通人一起谋划)。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独立思考和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做大事的人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二
01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大丈夫一旦许下了承诺,即便是给予千金也不会改变。
赏析:这句话彰显了诚信的宝贵。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的分量重于千金,这不仅是对个人信誉的坚守,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02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一般人的本性,到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的变通与求生本能。当面临绝境时,人们会激发出强烈的求变决心,渴望摆脱困境,进而在绝境中寻求出路,不断努力尝试,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困境中积极应变态度的肯定。
03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
译文:贤德的人能够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件小事,所以不会遭遇大的祸患。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小事。君子通过勤勉对待小事,能够预防大患的发生。它告诫人们要有严谨的态度,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以稳健的步伐走向成功。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4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生气发怒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发怒,经常将笑容挂在脸上的人,心思难测,更令人恐惧。
赏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的一面。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关注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更要学会捕捉其真实的情感和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做出明智的决策。
05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听到的传闻不如亲眼见到,亲眼见到又不如亲身经历来得可靠。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信传闻,而应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来获取真实深刻的认识。在现代社会,信息繁杂,我们更应秉持这种实践观,以第一手经验为判断依据,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06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有忧虑和预防,这样才能避免忧患;而在事情已经发生后再去担忧,对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赏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前瞻性和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它告诫人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不应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去担忧和补救,而应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这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清醒,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07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晋纪》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去改正过错;口头上说善良的话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去做善良的事。
赏析:这句话言简意赅,道出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它告诫我们,认识错误和宣扬善良都是相对容易的,但真正去改正错误和践行善良却是难上加难。这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实践善良,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08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资治通鉴·汉纪》
译文:做事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做事与做人的智慧。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挑战困难,因为解决了难点,其余问题便迎刃而解。同时,它也倡导人们要不断完善自我,弥补短处,这样长处才能更加突出,实现全面发展。
09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资治通鉴·汉纪》
译文: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的碰撞而发出声音。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重要资源或力量应被用于重要事务的道理。它告诫人们,在面对琐碎小事时,不应轻易动用大材,以免浪费和消耗宝贵的资源。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轻易被微小的动静所干扰,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10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译文:借鉴以前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来考察当下政治的得失利弊。
赏析:这句话强调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深入剖析,来指导当下的实践。这种思想不仅有助于人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还体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它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乐天派的芒果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