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钱本草》

繁体

本文来源:七一网

《钱本草》,千古奇文。区区200余字,系一千多年前唐朝名臣张说(张燕公)以他70年人生之阅历,为仕40余年之体验,贪腐被贬后灵魂之感悟,苦心孤诣而成。文短意深,奇文共赏,转录如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智伤神,切须忌之。

想起了《钱本草》《钱本草》之所以被人称为奇文,以笔者陋见,这是因为:一是把钱作为药材来论述药理,不说后无来者,起码是前无古人;二是把“钱”这“药”的药性定位为“味甘、大热、有毒”,生动准确,入木三分;三是对钱的药理分析透彻,认为小钱能“疗饥”,大钱能“邦国”,还能“污贤达”“畏清廉”;四是告诫人们要想驾驭金钱,不为所迷,不为所害,应当精炼“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

笔者想起《钱本草》,决非突发奇想,而是看了近期媒体曝光的两例贪腐案,触动了神经。一是调动到哪就贪腐到哪的海南省三亚市原副市长蓝文全贪腐案;二是坐拥36套房产的内蒙古国防科工办原主任文民贪腐案。前者受贿1500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后者受贿5200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由此,我联想起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一个个省部级以上的“大老虎”,如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等人。他们嗜钱如命,少则受贿1亿多元,多则受贿7亿余元。

为何一个个贪官对钱毫无敬畏,贪婪无度?应该说,这些贪官们,其贪腐思想决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官位的提升,权力的增大,有了权钱交易的条件后,对金钱的向往和无度的追求,慢慢滑向贪腐的深渊。究其原因,除理想信念迷失外,就是对钱的本性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不知钱这“药”的药性、药理。

钱是什么?在一般人看来,钱是商品等价交换的物品,而在张燕公看来,钱不仅是商品等价交换物,而且是本草,是“药”,其药性为“味甘,大热,有毒。”采之合宜得当可以“疗饥饿、利邦国、驻颜、解困”,采之非理则“污贤达、伤神智、令人霍乱”。也就是说,钱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有其负面消极的作用。我们在采之、服之时,一定要牢记其药性,不仅要知其“味甘”,还要知其“有毒”,兴利除弊。采之有理,服之得当,则可以富民强国;采之非理,服之失当,则会“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害己害民害国。

想起了《钱本草》

有了钱,人们才能疗饥饿、利邦国、驻颜、解困。但为官者只有对金钱的“药性”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一身清廉,受民称赞。如古代的于谦,曾在山西等地主政19年,平时衣无锦绣,食不兼味,出行乘普通骡车,自己的俸禄多用以救济贫穷。当时贿赂盛行,可他每次赴京,绝不送礼。有人劝他,不带钱,带点山西土特产也可。他却说:“我只带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还有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包拯;不为五斗米折腰,浩然正气绕东篱的陶渊明;克己奉公,不苟细微的海瑞等。当代国人所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筚路蓝缕,出生入死;为了祖国的强盛,百姓的幸福,一生俭朴,奋斗不息。他们勤政清廉、艰苦朴素的故事在人民中久久传颂。还有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援藏干部孔繁森、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等,他们一生甘作人民公仆,不仅对国家钱财没有丝毫非分之想,相反,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帮扶贫困百姓。反观古今众多贪官,每一个背离廉洁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贪腐无度,究其根本,都是因为对金钱毫无敬畏,只知道金钱“味甘”,不知其还有“毒”,采之不宜,服之过量,久而久之,毒性大发,无药可救,断送一生的努力和一辈子的功名,成为阶下囚,甚至命丧黄泉。于是,笔者思之,凡为官者一踏上仕途,或有了权之后,在加强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涵养的同时,若能熟读《钱本草》,牢记钱的“药性”,精炼采钱“七术”,把握好“道”和“度”,钱魔就带不走他们本为干净的灵魂,就能行稳致远,绽放人生之光彩。

1
0
583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