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有言:“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道理,或许能够领悟,但知行合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培养的小习惯。
听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尚书》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易行难,知晓道理简单,照着做却很难。
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懂得了一个道理,就能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实际上,懂得再多道理,不去行动,终究不会有任何改变。
不是道理没用,而是习惯不好。
王阳明说:“吾人为学,当从心随之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不是大道理没用,而是你没有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明理而后笃行,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因为,真实的人生往往是平常点滴积累而成的,也就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曾国藩湖南山民出身,他的事迹被世人所推崇。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立志后培养的三个小习惯密不可分。
第一个习惯是:用楷书写日记。记录每天他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的事,所思所想所得。即使到了去世的前一天,他的这个习惯仍在坚持。
第二个习惯是:每日读史十页。在史书中学习前人先哲的智慧,修身养性,明智通达。曾国藩一生的思想精髓,大致源于对史书的深层思考和融会贯通。
第三个习惯是:每天记“茶余偶谈”一则。处处留心皆学问,随手整理自己思考的精华,日积月累,就成了系统化的锤炼。
养成好习惯,策略比自律更重要
因为自律要靠意志力,而意志力又需要不断地锻炼才能强大,所以,用策略来代替意志力,让自己爱上一个习惯,才是上策。
改变习惯就像人们改变一件东西的内部设计,这个过程没有痛苦挣扎。就像改变房间的摆设一样,只要改一改做某件事时的惯常冲动,就可以改变。
比如,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将要改的习惯写在纸面上;计划要简洁到不需要思考;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流程;利用触发点、仪式习惯、替换理论等技巧……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从日常细节之处改变,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叔本华曾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人这一生,就是不断打破自我认知,提升格局的过程。认知越高,越能够看清事物发展的变化。
做事要有“提前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懂得提前有所准备,成功之路也会更进一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古人常说:“脾气人人有,发脾气是本能,把脾气压下去才是本事。”真正的高手,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掌控自我情绪。
不说错话,不做傻事,不让事态更加复杂。至少有一项可以长期坚持的爱好。从今天开始,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一丝空间,去做喜欢的事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种花养草,看书写字,舞蹈运动,外出旅游......
丢掉敏感,保持“钝感力”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很多人总是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却唯独忘了注重自己。
来源:人民论坛网
供图: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