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
人这一生谁都会犯错。有些错误,犯了,能吸取教训;但有些错误,犯了,会拖垮生活。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生在世,有四种错误不能犯。
01自见
《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
自见,就是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
医生在做手术时,都需要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
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
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从哪个角度都不会有影子了。
《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有阴影的地方就是无明。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容易理解、包容对方的行为。
当然,对于我们常人来讲,是不可能消除全部的偏见,然而我们确实可以在一些小的方面改善偏见的心态,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胸怀。
如果你发现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变得更加能够从多角度看一个问题,变得更加从容的话,那恭喜你,你离“明”更近了一步。
02自是
《道德经》云:“不自是故彰”。
南怀瑾认为,“自是”是主动的认为我一定都对的,我的绝对没有错,也就是自以为是的意思。
人,既怕没有自信,又怕过于自信。如果一个人过分自信,就好像是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城墙,油盐不进,水泼不进,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的人不仅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对的,并且喜欢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是对的。他们需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渺小、无知、完全无法和他们相比。
这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这种人的确存在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其实都会有自以为是的时候。
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自以为什么都懂。
再者,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强,最终也是有限的,而任众人之力与智,则无往而不胜。可以说,现在要干成任何有意义的事业,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独往独行。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整体力量。
而自以为是的习惯,堵住了自己与众人合作的路途,让别人不能成为你的团队伙伴。所以,自以为是的人,在家庭不能和睦,在单位不能和谐,在事业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要告诉我们“不自是故彰”。
03自伐
《道德经》云:“不自伐故有功”。
“自伐”,是自我表扬的代名词。有了功劳的人爱表功,是很多人的常态。
孔子在《礼记•表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意思是说,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目的是保持自己谦虚的品行。
有的人,明明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却总是夸夸其谈,如何如何说自己有多么厉害,孰不知,但一个人在高声炫耀自己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有多么的无知。
爱好自我夸奖的人,必定会导致他人的恶感,暗中吃大亏而不自知。有矛头也有气魄,在特定的场所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古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
天地虽没有自己说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们都看得见天地的高旷宽广,是他养育了万物生灵。
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
04自矜
《道德经》云:“不自矜故长”。
“自矜”,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是傲慢。
王阳明曾说:“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意思是,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屈服。所以,为子而傲,必然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为弟而傲,必然不是个孝悌兄长的人;为臣而傲,必然不是个忠臣。
骄傲自满必然导致停滞不前,谦卑虚心才能让自己受益匪浅。
现实中,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却难以付诸行动。做事的时候,经常会被骄傲冲昏头脑。
《周易》讲:“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围炉夜话》中也提到,“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如未经雕琢的金玉,不炫目,但日久知其内涵。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片遮挡视线的叶子,就是傲慢。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