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之际,聊聊泽连斯基这个人。

他的标签和头衔繁多:
美国傀儡、代理人、演员、不识时务的“泽圣”,也有人视他为英雄、不折不扣的硬汉;
甚至到了后来,美国总统亲自为他贴上了dc标签。
这些截然不同的标签,既源于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场,也或许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某种共振。
一旦一个人被贴上标签,他在评论者心中的角色和命运便早已被预设;
每位评论者都期待泽连斯基的事迹和结局与自己心中的标签相吻合,以此证明自己有能力一眼看透人性,尤其是看穿外国人的本质。
然而,泽连斯基总能从这些标签中脱身而出;
他既不是代理人,也非单纯的演技派,更不刻意追求成为英烈,他懂得把握时机,善于运用语言,甚至愿意放低身段。他没有击溃过标签,但他着实地嘲弄过所有标签。
相较于网络时代的大多数人,我对世界的感应和理解速度较慢。
对于泽连斯基,我绝无一眼看穿他的能力。
大约经过三年,我逐渐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轮廓。
过去多年里,我对东欧国家的政治一直兴趣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难以摆脱经济寡头、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交替和交织困扰;
乌克兰正是其中的典型。
记得泽连斯基当选时,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
他说他希望能与普京进行对话。
作为俄语为母语的人,泽连斯基击败了民族主义倾向更明显的候选人,一度还被贴上了“亲俄”的标签。
泽连斯基很可能也经历过从幻想到幻灭的过程,那些批评乌克兰“战略判断失误”的人,根本没有考虑俄罗斯的战略是什么;
但很可能的是,不少乌克兰人也未曾认真考虑过,或者依然抱有幻想。
泽连斯基也可能代表过这种幻想。
然而,他以素人身份当选,缺乏官僚背景,也不是控制国民经济、家产尽在海外的寡头,这不仅使他被俄罗斯视为一个不堪一击的对手,无法真正上桌谈判,同时,他的任期也被俄罗斯视为一个战略机会:一举关闭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窗口,吞并乌东,乌西改造成新的白俄罗斯。
更何况,这个素人还坚持原则,得罪了特朗普……
俄罗斯兵临城下之际,泽连斯基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煽动国人为美国打了一场持续3年的代理人战争,号召国人进行赌博式愚蠢抵抗,一种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抗战救亡英雄主义?或者是别的?
在这3年里,我看到,泽连斯基恰好是我见过的很多普通乌克兰人的现实镜像:在性情上不怕吃苦,坚毅、爽快、向往西方但不卑不亢。俄对他和乌克兰的判断显然错得离谱。
开战三年里,始终看不到泽连斯基像传统政治家那样热衷于构建意识形态神话,也没有像革命者般充满悲情地煽动仇恨。
他肯定不是一个完美领袖,始终保持着“普通”的特质,而这种去神圣化的真实,意外地成为了战争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
可以说,无论他的政治生命最终走向何方,他已与乌克兰的民族历史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共生关系。
历史的窗口打开还是关闭,不做恶邻傀儡不再被吞并的梦想绝不会熄灭。
泽连斯基不会是乌克兰的新“国父”,但他是一个不偏不倚的参照点,一个为整个民族喊出“我们一直在”的普通人。
来源:alain王伯勤。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