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灵刻文史、作者慕容艺等
“词作、赌技、酒趣”三绝的旷世才女
能称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们能达成共识的就是李清照了。她的词风格婉约清丽,自成一家。其作品传世不多,但佳作、佳句流传之广,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家。如脍炙人口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后人誉为“三瘦”,李清照也因此得了一个“李三瘦”的别号。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
她的词广为人知,然而能称得上古代第一女赌徒的,大家可能最想不到的竟然也是李清照。对于赌博的爱好,她说的很清楚。“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说得很明白,我这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赌桌上就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赌。而且,我赌了一辈子,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赌,不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
李清照的《打马图经》
李清照有两篇总结赌博经验的文章,一篇叫《打马赋》,一篇叫《打马图经》。“打马”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博戏。李清照酷爱这种博戏,专门为之做赋,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打马”的规则做了记录。书的最后总结道:“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在这里,女词人满怀自豪地宣告:“千秋万世之后,喜欢打马的人们,你们不要忘记,打马的规矩,是我易安居士给你们记载下来的啊。”
酒意诗情谁与共
写诗是她所爱,赌博是她所爱,喝花酒也是她的平生所爱。有研究者统计过,在《漱玉词》中,共录李清照词58首,有28首都提到了酒。其中,“酒”19次,“醉”出现11次。“煮酒笺花”、“非干病酒”、“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等醺然之句不胜枚举。
误入荷花深处
至于喝酒喝到什么程度,有微醺,半醉,大醉几种。“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夜晚饮酒唱歌,直至杯空,恍恍惚惚的李清照看着青灯的火焰忽明忽暗。这应该是微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喝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但还知道回家,这应该是半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呵呵,这次可是大醉吔。日上三竿,照到地上帘钩,直接睡到中午。
东篱把酒黄昏后
光这么消沉的借酒消愁,不是李清照的风格。酒醒后,就要振作精神了。正因为她的这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后人才赞赏她,钦佩她。你看,振作后她的抒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那株开在大宋的梅花,疏影尚风流
梅花品性耐寒,风韵幽雅,宋代文人爱梅者不少。林逋《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气质,陆游《卜算子·咏梅》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道出了梅花的品性,而李清照笔下的梅,融入了她的人生感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年轻时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活泼洒脱的女子。见雪便觉春至,当雪中寒梅映着月光,朦胧中透着最浪漫的诗意,她拿出酒杯,对月,对雪,对梅,想要醉一场,才不负这大好时光。她填了一首《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总是那么独特,在寒雪冷月中绽放自己最美的一面。
赏梅的清照也如梅花一般独特。父亲是知名学者,母亲是宰相千金,家境优渥,又有一身才华,这样的她,如月下梅花一般有着诗意的光环。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也开始沾染了愁意。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梅花可以傲霜雪,只是这花瓣,也难敌风吹雨打。黄昏将近,是谁吹起笛子?吹动了满怀愁绪。落花似雪,暗香渐消,梅花难寻,情意却还在。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映着梅姿,疏影横斜,风流依旧。
这首词写梅,也映照着词人自己。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以后,度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双方的父亲都是朝廷高官,可谓门当户对。夫妻俩还有着考古的爱好,他们喜欢去市场买碑文带回家仔细研究,还喜欢收藏名人书画古籍。二人情投意合,谈诗论画。
可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延续很久。崇宁元年(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就被列入元祐党籍,娘家开始败落。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规定元祐党人的子弟,不管有没有官职都要离开京城。于是这对恩爱的夫妻被迫分别,两年左右才得以团聚。
这首词通常被认为是李清照婚后的作品,此时赵明诚不在身边。词人也如同这梅一般坚强,却经不起岁月的流逝,经不住风吹雨打,芳华凋落。剩下这一抹疏影,尚风流。
然而,在赵明诚去世后,这一抹疏影的风流似乎也显得多余了。
李清照在《孤雁儿》中写道: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靖国元年(1101年)成婚,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去世。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二人既有婚后琴瑟和谐的甜蜜,也有分别时的思念之苦。当双方的家庭败落以后,两人互相扶持,也曾一起度过那些平凡安定的日子,靖康之变后,国家动荡,二人为这些收藏的国家宝物耗费心力。只是赵明诚去世以后,动荡生活中的一丝期盼好像也没有了,折得梅花一枝,却不知要寄与谁?
晚年的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和丈夫曾经精心收藏的文物大多散佚。故土难归的她似乎已无心赏梅了。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她看着眼前的梅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踏雪赏梅的情景。那时清照还是一位纯真的少女,喜欢折梅插鬓。不知从何时起,她的生活开始不一样了。已嫁为人妇的她,开始尝到了别离的滋味。看那梅花被风吹落,与碎花一起落下的,还有她思念的眼泪。
离家的她在天涯海角漂泊着,两鬓的头发也开始变少,变白。看今晚的风那么大,她也不想再赏梅了。
无心赏梅的清照,却还保留着梅花一般的坚强与风骨。她的目光所及,不仅仅是个人的苦痛,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当朝廷派人出使金朝时,她满怀激情地写下“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她还整理并校勘了丈夫的《金石录》,这对于今天的考据学、文献整理、史学以及金石书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临终前也没有等到失地收复的那天,只是那株开在大宋的梅花,“疏影尚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