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吟,墨香浮动,古诗之韵,如清泉流淌,穿越时光的长河,滋养着我们的心田。那韵律优美的诗句,如春风吹过花田,又如秋月洒在古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享受。
古诗之美,美在它的言简意赅,美在它的含蓄深远。寥寥数语,便能勾画出千山万水,短短几行,便能道出人生的真谛。读之,如品陈年老酒,醇厚而深沉。
古诗之美,也美在它的情感真挚。它既可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与超脱,也可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与激情。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句词都是一段情感。
古诗如琴瑟,弹奏出古代文人的心声。它既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在,也可以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激荡与洒脱。
每当读到这些诗句时,都仿佛梦回前朝,或泛舟采荷,或横笛对月,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因此,今天我们读几首绝美的古诗。
01 唐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出自于良史的《春山夜月》
春日的山景,美不胜收,入山游玩,直到夜幕降临了也舍不得归去;捧一汪泉水在手,明月便倒影其中,就好像月亮被握在手里一般,因采摘山花,衣衫上都是馥郁的芳香;
游玩的兴致一旦起来,就不在乎山路的远和近,想要回去,总是舍不得这些花花草草。翘首向南面望去,有悠扬的钟声传来,原来在山峦的深处,还掩映着一座楼台。
于良史这首诗,淡雅清新,仿若一篇游记,却又没有叙述任何景点,只是沉醉在山水自然之中。颔联两句写得极美,正是城市里许多人的向往,尾联两句又增添了神秘感,更为这次春游增添了许多乐趣。
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是,人得心中先有山水,山水才存于自然,否则那只是一处景点,和你拍过的所有照片无异。
02 宋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出自邵雍的《清夜吟》
一轮明月正当空,微风拂过水面,荡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慢慢晕染开去;这般清幽淡雅的意境,猜想世间能懂的人并不多。
正如我们在上一首中所言,如果你所见到的绝美景象,仅仅是为了拍照,晒给一些可能完全无法领略的人看,那么这些美景不看也罢,因为你从未装进心里。
日月有精华,天地有灵气,你只有真正做到能忘却世俗,才能和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空灵与寂静。
那个时候,你的心一定异常平静,古井不波,因为你知道怎样享受生活,以及生命赋予你的所有美好。
人心是否开阔,从这一点也有所见。
03 元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出自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珙,字温如,父亲是南宋遗民,曾拾诸帝遗骨葬于兰亭山,被时人所敬。
而对这首诗的赞誉,已经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形容,多说一点都是啰嗦,你只能用心感受。
诗中引用了“白发湘君”之典: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湘妃追随不及,望着一江萧瑟的江景,竟然一夜白头,泣竹成斑,后泪尽殉情。故,后人把带有红斑的竹子称为“潇湘竹”,或“湘妃竹”。
唐温如一生只有8首诗存世,分别为: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浮生。
此为一醉,亦是千古经典。
04 明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出自唐寅的《墨菊》
明朝大才子很多,但明朝的诗歌明显势微,因为他们开始创作小说,这也是文化的一个进步。
唐伯虎的诗,不如他的画有名,某种程度上,在诗词方面,他还不如杨慎和高启,但这首却写得很美。
老园子的小路旁,长满了静静开放的花丛,适逢晚秋,一夜之间寒霜染白了所以绿植;还有多少羁旅他乡的人未曾归来,只能在篱笆旁看秋天的景色,暗暗伤怀。
实际上,唐伯虎这一生不仅没有影视剧中演绎的那般潇洒、风流,反而命运多舛,一生郁郁不志,且穷困潦倒,大多数时候都是靠卖字画为生。
但唐伯虎天性乐观,每每能自我宽慰,所以不需要别人的惋惜和怜悯,他就是他,大明独一无二的存在。
05 清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出自徐骏《清风涛》
这首诗,被定位性为“反诗”,也因此制造了清朝有一场“文字狱”,说实话,有点冤。
原本他是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顾炎武的外孙,康熙五十二年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他之所以会蒙冤,这多少和他的人品有关,早年读书时,他曾嫌恩师周云陔把他管教得太严厉,所以用巴豆毒死了周云陔,因此得了一个“药师佛”的称号。
凡事都有因果,到了雍正朝,他的对头言其诗中有“讥讪悖乱之词”,遂入狱被处死。
但不得不承认,徐骏这首诗写得是极美的,借萤火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有喻清风不识等闲面,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
所以最终你会发现,他其实是受才所累,死在了狂妄上。
没办法,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文人清高,这是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