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行役江南,写下了这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最后三句是广为传颂的名句

繁体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明道元年暮春时节,二十六岁的欧阳修行役江南,想起旅途之苦,他心里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填写了这首流芳千古的名作《踏莎行·候馆梅残》。

词的上片描写人在旅途的愁苦,开头三句点名了节令和征途,“候馆”语出《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指的是迎候宾客的馆舍。“草薰风暖摇征辔”化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这三句的大意是:暮春时节,词人欧阳修骑着马摇动马的缰绳,行走在江南的道路上,放眼望去,馆舍旁的梅花已经凋零飘落,枝头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已经长出了细嫩的枝叶,阵阵春风,吹来了青青芳草的芳香。如此良辰美景,本该让人心中荡漾起醉人的春意,然而长期漂泊在外的青年欧阳修,心里却滋生了淡淡的离愁。

歇拍描写离情,因为词人欧阳修辞别自己深爱的人,只身前往江南,难免会思念起她,分别的时间越来越长,相隔的路程越来越远,心中的离愁也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像眼前的一江春水,来无穷去不尽。

词的下片转而描写妻子对他的思念,此人欧阳修独自远行在外,想必在家独守空闺的妻子也会无限思念自己,或许她每天都会正登上高楼,凭高远眺回家的路,看看能不能看到词人欧阳修回家的身影。然而,一次次的希望却换来了失望,于是她愁苦到了极点,忍不住泪流满面,泪水与粉妆和在一起。想到这里,词人欧阳修多么希望妻子不要在登楼远望,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回去和她团聚。

结拍两句交代不要登楼远望的原因,即使登上高楼也无法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的无非是杂草丛生的原野,而原野的尽头是若隐若现的青山,而词人欧阳修却远在青山之外,这怎么能看得见呢?从词中我们能看出,词人欧阳修不但在仕途上敢于直言、见义勇为,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善解人意,具有心灵美的男子。

此词含蓄蕴藉,令人神远,结拍两句画面虽有限,但情景却无穷,所以不愧是一首流芳千古的佳作。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