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认识网红教授郑强,很多人对郑强教授非常喜爱。
网友们似乎只知道他敢言敢语的教育观点,对于其学者身份并不了解。其实,他不只是网络世界中备受瞩目的“网红校长”,更是学术界的佼佼者。以下为郑强教授的履历:
- 1998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曾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先进纤维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 曾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曾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但因年龄原因卸任
- 现任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22年10月,当选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23年8月,受聘为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对大学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上大学。
这篇演讲的发表时间大约在2013年至2015年之间,最可能是在2013年左右。
以下为郑强的原文演讲:
**为什么我们要读大学?**
很自然地想起,大概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年了。我是一九七八年考上大学的。想起那个时候为什么读大学,就是从一种苍白中突然渴望读书。我们那时的复习资料可不像现在这样印刷精美、厚实,而是同学们用手在钢板上刻复习提纲。我记得晚上印考卷、复习卷子,最晚的时候印到凌晨三点多钟。高考那一天,为了怕迟到,早晨五点钟就起床,步行十里赶到考场。我记得那时中午考完后,就坐在地上,所有考生都吃一个干馒头,里面加一点咸菜。第一次离开家庭,十八岁,我至今都记得,没有像今天你们读书有被套。当时的学生都要自己缝被子,我第一床被子缝了三个小时五十分钟,期间无数次扎破手指。我觉得那时的艰苦是我最难忘的。我有时在想,今天的幸福,今天一切为你们准备好的东西,到底对你们今后的成才、成长是利多还是弊多?实际上,在大学期间多经受一些磨难、困难,哪怕是去一次邮局寄钱,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
**读大学到底为什么?**
这句话,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教授讲起来容易,但对刚步入大学的青年来讲,我认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我举个例子,现在经常有爸爸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谈恋爱可以,但不能只找漂亮的女孩子,只要心灵美就行了。”我经常想,这位爸爸回去看看你妈长什么样,你年轻时不是一样找漂亮的吗?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过多责备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甚至才有一点点人生履历的同学,我认为既不恰当,也不公道。人生的目标、读大学的意义,不是一下子就能悟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绝对不是让大家只学一门知识。如果要理解大学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不在于读哪一所名校。当然,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中有中国最著名大学的学生,我衷心希望大家在读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体味这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
我在浙江大学任教已经快十七年了。如果说看钱塘江大潮、看西湖美景作为浙江大学的荣耀,我说那是分文不值的。浙江大学真正应该珍惜的是,从竺可桢老校长带领浙江大学西迁,在遵义的湄潭办学七年,树立的“求是”校风。我历来主张,大学的文化应该有历史的积淀,而这样的积淀才是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交大等著名大学,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说到这儿,我都要讲一句:难道贵州大学的孩子们就不能像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的孩子一样幸福吗?最近让我们闪光、让我们自信的是一位坚强的女孩。你们听说了吗?下肢截肢、得了骨癌的女孩,经过十几次放疗,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竟然怀揣着大学的梦想,考上了重点线。我说,这个孩子对贵州大学、对全中国大学生来说,是无价之宝。作为中国的一名大学校长,我驱车到她的病床前,把那份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她。这位女孩叫肖丽。我说,贵州大学的同学们,贵大有了肖丽,从此贵大的学生就有了大写人生的光辉榜样;贵大有了肖丽,贵大的学生从此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不应该再输给北大、清华、浙大!
今天,我想把我内心对在座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说给你们。实际上,一个人为什么要读大学并不复杂。简单来讲,一定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体味你现在学的东西,甚至对专业的热爱也是如此。凡是付出的东西都会爱,凡是得到太容易的东西,爱都不能持久。我觉得,我现在在我的高分子领域的爱,恰恰是被逼出来的。我们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当时都很时髦,一听“物理化学”就觉得神秘,成绩好的女同学、男同学都往那儿选。轮到我们年纪小或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选不到这个专业,我就被迫选了高分子专业。结果,就是这么一次逼迫,让我慢慢爱上了高分子专业,而且是打心眼里爱。我在国外留学时,为了拿博士学位,晚上做论文,一个星期基本没见过阳光,都是在地下室的仪器旁度过的。那天走出实验室时,人都是晃的。今天,我送两句话给在座的大学生朋友们:是因为我爱,我才付出;但更重要的是,恰恰是因为爱,我已经付出了,所以我必须更爱。
现在,大学同学们的负担甚至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你们受了一个错误的误导,以为就业时,审查你们的人会看你们履历中读的课程越多越好。今天,我给大家一个忠告:在读本科时,应该以精读、夯实专业基础和基本人文思想为最重要的目标,不要学得太满太多。先夯实基础,这就如同武术中的蹲马步、举杠铃、拉引体向上。你能够把自己这个“坯”塑造好,今后广阔的前程就等着你。而过早患得患失地去考虑专业、工作、工资,我认为都是一种短视和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说到这儿,我又要稍微说一句,现在媒体或有些小报让我们的孩子们特别沉重,说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在浙江大学当了这么多年教授,我太了解了。全国有多少单位需要我们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孩子们去奉献、去建功立业!但我们的孩子们真去了需要的地方吗?不是,是把自己挑剔的东西当成了第一位。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可能现在享受的工作不太容易找得到。真正想去贵州的,我现在就把你带走,机票我都给你们买好。所以我要讲,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容易找,艰苦的工作你们不太愿意做。同学们,整个大学期间,我希望你们简单一些、纯洁一些、自然一些,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我的经验是,这一定会给你带来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幸福感和面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与希望。
那么,大学还有什么同学们应该丰富的?我最推崇的就是文体。你们一定要喜爱艺术、喜爱体育。我现在特别教育现在的男孩,特别像我这种个头的男孩。我一学声乐就感动了很多女孩。大家都认为,我这种声音起码是一米八五以上的人发出来的。你像我这种身材,打篮球不行吧?但你知道吗,我是浙江省高校乒协主席、浙江大学乒协主席,今年五十三岁了,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是艺术和体育给我增加了活力。什么是最好的心灵教育?艺术。什么是最好的精神培养?体育。让我们的男孩多去看看女同学柔美的小提琴、婀娜多姿的舞姿;让女孩儿多到场上去看男同学打球,那种魁梧身材、饱满的肌肉,那是阳光,是男人气。今天我要劝大家,为了健康快乐地学习,你们要到球场上去,要到音乐厅去,多听听优美的音乐,多看看激情洋溢的赛场,青春的活力就会迸发。我多么渴望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再次步入大学校园。有时,我作为一个长者、一个老师,在大学的校园看到你们漫步、读书,内心充满甜美的羡慕。现在,我经常出席一些大学的总裁结业典礼。为什么有这么多财富的拥有者集中在大学校园重新学习?这就是他们经过人生洗礼,甚至有了财富后,对自己整个价值的重新反省。
如果今天回过头来,我把这样的话说给你们听,我需要告诉大家:怀揣一点理想、怀揣一点梦想,在大学读书,你们一定会感知幸福的青年时代。谢谢大家!
---
来源:乘长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