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邴全:“马总”、禹作敏及其他

繁体

“马总”是笔者老家邻县且邻村的一个老相识。其称呼是周边村民对他的官称,叫的久了,人们就忘记了他的本名。马总没上过学,地道的“大老粗”。人忠厚、耿直,胆子大。改开后,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企业做的风生水起,名声大振。富裕之后并不忘乡亲,给村里修路架桥、建学校,还资助孤寡老人。

不久马总便出了名,当上了县、市人大代表,县企业家协会会长、市工商联副主席等职。马总的人脉关系也随之水涨船高,听说和许多乡镇书记、县市的科局长们都能称兄道弟。本村的、邻村的百姓们,有盖房遇阻的、打官司告状的、号里捞人的、仕途搭桥的,等等等等。每天求马总办事的人络绎不绝,约饭的电话响个不停,不提前几天预约断是约不上的。马总随之也飘起来,出入坐豪车、喝酒必茅台、饭店须五星级,穿金戴银,挥金如土,财大气粗,员工们稍有不敬,就大发雷霆、骂骂咧咧。

金钱的催化以及他人的趋炎附势,慢慢使马总飘飘然起来,对自己的约束也逐渐放松,不但染上了赌瘾,还包养了女人。在本地赌着不过瘾,又跑到澳门去赌,听说一夜输了个净光,还欠了不少债。现在的马总一贫如洗,成了穷光蛋。

说完马总,不禁又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天津市静海县蔡公庄乡大丘庄村党支部书记禹作敏,此人也是农民出身,小学文化,敢闯敢拼,有经济头脑,带领全村人大搞工副业建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生活水平,成为改开之后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庄。禹作敏个人因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特别重视,八十年代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接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约见,并受到中央首长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刘邴全:“马总”、禹作敏及其他

可惜的是,老禹没能把握好机会,再接再厉。而是忘乎所以飘了起来,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并居功自傲,根本不把天津市委、静海县委放在眼里,公然武力对抗静海县公安局和天津市公安局的正常执法。最后,禹作敏身败名裂并锒铛入狱。

无论是马总还是禹作敏,都有一个共同点: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全是好人,成名或者大富大贵之后,变坏了。什么原因?

村上人说:让钱烧得!村上人还说,经得起贫,担不起富。贫穷时,贫而不贱,穷而不卑。当今社会上,不少人能守得住贫穷的本分和底线,但担不起富贵的人并不在少数。常见一些人成名或者大富大贵之后,身边趋炎附势的人多起来、吹喇叭抬轿子的人也簇拥而至,一张张巧舌如簧的嘴,会把你吹到天上去,你不想晕都难。捧人的话会让你很舒服,很开心,很得意,你也会从听着不习惯到慢慢习惯,再到听不到吹捧反倒不习惯,而且对夸大其词的吹捧也渐渐信以为真,觉得那就是真实的自己。人到此时,基本上就已晕头转向,认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于是乎,有的官大脾气涨、财大变气粗、乍富就笑贫、威高就变脸、得意便忘形。

人要想做到既经得起贫穷也能担得起富贵,就必须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淡定、理智、清醒之心。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有这样一句话:真正认识别人是聪明;准确认识自己是智慧。人要始终保持淡定,就必须做到荣辱不惊、沉浮无澜、得失平静、胜不骄败不馁、喜怒不形于色。不管别人把你举多高,不管有多少鲜花和赞歌,也不管取得多么耀眼的成绩,你一定要有定力,永远保持清醒和冷静,永远知道自己是谁,就像陈永贵一样,既便当了国家副总理,也坦承“其实我只不过是个农民”。

众所周知,刘邦打天下,主要有三大功臣,萧何、张良和韩信。赢得天下后,萧何明白自己的身份、作用和定位,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己无非就是帮皇帝打天下的良弓和走狗,鸟和兔都死了,良弓和走狗的使命也就终结了。于是乎,萧何既不邀功、也不争权,而是请求告老还乡、解甲归田。最后萧何得以善终。与之相反,韩信居功自傲、且邀功请赏、争权讨封,忘记了自己只不过是皇上的良弓与走狗的真实身份,最后被刘邦所杀。

人要想长久立足,不摔跟头,就必须永远保持一份淡定之心,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清醒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力及影响力,对自己既不小瞧,也不高估。

但是,要永远保持一份淡定之心并非易事。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取得成绩、功成名就的人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多读书、读好书。书读多了,你的知识就丰富了,知识丰富的人必然明事理、知深浅、懂进退。中国历史上的管仲、刘伯温、郭子仪、萧何、张良、左宗棠、曾国藩、刘墉所以一生官运不舛并于乱世能善终,就是因为这些人知识渊博、明白历史、了解自我。

来源:滹沱读书会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