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繁体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放在人身上同样适用,世界上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擅于发掘人才的领袖。

毫无疑问,黄克诚是一名难得的人才,他和毛主席相遇相知、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一段将帅之间的美谈。毛主席一生曾多次公开支持黄克诚的重要主张,对他有着莫大的提携之恩,也难怪晚年时黄克诚多次公开发表拥护毛主席的讲话。他坚持认为:“如果硬有人说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那根本就是在拿历史开玩笑!”

黄克诚为什么这么说?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出生贫寒志不穷,屡展才能得重用

和许多早期参加革命的同志一样,黄克诚也出生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的尊严被列强肆意践踏,老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幸运一点出生在相对富实的家庭的话,一个孩子才能不忍饥挨饿,才能有机会接受先进的教育。很显然,黄克诚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他家祖上三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黄克诚便深入地里田间,帮着家人做农活,他那颗幼小的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好在黄克诚的父亲还算开明,在他9岁那年,父亲从亲戚手里四处借钱供他读了8年私塾。这8年是黄克诚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也成了他今后命运的转折点。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1922年,黄克诚考入湖南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他逐步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到爱国活动当中。

25岁那年,黄克诚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思想愈发成熟,革命理想也愈发坚定。

后来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共产党和国民党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也经过多次拨乱反正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班子。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为何毛主席如此受人爱戴,但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会知道他究竟有多么伟大。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多次挽救了党和国家。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次实践,黄克诚才会深刻体会到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毛主席是最早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的人,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也如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

是他第一次让革命有了清晰的定义,让所有共产党人有了拼搏和奋斗的方向,否则中国革命还要走很多弯路。湘江血战后,原本八万多中央红军锐减至三万多,革命力量几乎损失殆尽。在蒋介石的重兵包围下,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一次决策失误都可能葬送革命的火种。

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毛主席力排众议,说服了三人小组,最终带领红军脱离了危机。而之后他主张出兵遵义,更是无比英明的决定。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在政治上凝聚了党心军心,也从军事层面上再次挽救了红军。

后来长征的胜利更是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些壮举极富战略想象力,无异于在万米高空之上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会满盘皆输。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四渡赤水更是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美国西点军校的军官们曾在沙盘上做过无数次推演,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红军必败。可毛主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硬生生扭转了整个战局,最终使得中央红军转危为安,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黄克诚作为这一切奇迹的见证者,他如何能不为之叹服,如何能不拥护这样一个伟大领袖呢?更重要的一点是,毛主席不仅是个英明的领袖,更善于采纳下属的各种有利意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就曾多次对黄克诚的意见给予肯定和支持,每一次都让黄克诚感受到满满的信任和感动。

1937年9月,在第二战区友军的配合下,八路军115师充分发挥山地战和近战的特长,在平型关对日军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伏击战。此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意图,同时也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撤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平型关战役结束后,115师奉命前往五台山进行休整,黄克诚当时恰好在115师下属的几个团部做调查工作。根据调查,黄克诚发现一个军队如果缺少了政委,部队内部就会滋生出一些不良风气,战士们的思想也会出现懈怠,长此以往肯定会给部队的发展埋下隐患。

为了杜绝这种隐患,黄克诚立刻向中央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言辞深切的指出了现阶段部队出现的问题。毛主席读后深以为然,他当即就作出了指示:“黄克诚同志的提议很有必要,各部队即刻恢复政治机关正常工作。”

毛主席和黄克诚的这次联动直接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思想和团结的意志,一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黄克诚的建议体现出了他高明的政治觉悟,之后他便受到了党中央的重用。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提意见简明扼要,新官上任三级跳

等到1940年的时候,黄克诚已经是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了。同年他率领手下将士奔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一路上队伍不断壮大,最后竟达到了2万多人。

人多固然是好事,但黄克诚却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大规模人员转移极易引起敌人的注意,随时都可能会遭受打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克诚向中央提出建议:将第二纵队的2万多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奔赴冀鲁豫根据地,另一部分则设法通过津浦路向华中地区发展。

很快黄克诚的提议就得到了毛主席的回复,毛主席对他的计划表示出了高度赞赏,命他率344旅和新编第2旅南下华中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合,组建第4纵队并担任政委。

当时华中地区作为军事重地,是日本侵略者时刻觊觎的对象,中央能把这样一个任务交给黄克诚,实在是对他有着莫大的信任。当然,黄克诚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期望,很快便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并打通了华中、华北两大战区的联系。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黄克诚随即开始接手敌占区。

得益于他前期的精心运作,苏北大部分地区都获得了解放,八路军在民众当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时国民党军队也在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他们表面上停下了对根据地的进攻,实则在暗中酝酿新的杀机。黄克诚敏锐察觉到了敌人的意图,他率领第四纵队两个师的主力,迅速抢占了津浦线上一些重要关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民党迅速进攻的意图。

毛主席得知后对黄克诚大为欣赏,盛赞他不仅有政治家的敏锐嗅觉,又兼具军事领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不可多得的大才。也正因为黄克诚的优异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先后三次点将,指名让黄克诚担任地区重要职务。

天津顺利解放后,整个东北地区彻底迎来了和平,可中央领导人却在此时犯了难。该派谁去执掌天津大权呢?当时负责天津城防的大多是东北野战军的部队,所以理应从东野当中挑选一个人接管天津。可几个领导人思来想去始终没有确定人选,最后毛主席直接大手一挥,黄克诚便率领干部队伍进驻了天津。黄克诚对天津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也早就做好了相关工作,交接工作很快便顺利完成。

在黄克诚的精心治理下,天津很快就脱离了战争的阴霾,军民合力之下一切生产活动也迅速正常展开。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天津的形势稳定之后,黄克诚立刻回到中央向毛主席作汇报,详细讲述了天津各项事务的发展进度。毛主席听后深感欣慰,他知道自己没看错人,黄克诚的确是一个能担得起大任的人才。黄克诚汇报完毕后便准备离开,结果毛主席叫住了他,并交给了他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原来,毛主席是想让黄克诚去治理他的老家——湖南。

湖南不比天津,这个城市既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也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治理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其实黄克诚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推辞,但他从毛主席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信任,所以他毅然决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临行前,黄克诚向毛主席郑重保证,一定让全体湖南人民过上好日子,一定将湖南打造成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黄克诚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在他主政湖南期间,湖南的农业、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大力发展教育,为湖南今后的人才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在黄克诚初步打开湖南发展局面,准备再进一步创造辉煌的时候,他却再一次接到了中央的调令。这一次依然是毛主席亲自点名,指派他担任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

别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到了黄克诚这直接实现了“新官上任三级跳”,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深受毛主席的欣赏和认可。当时湖南地区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未来得及解决,黄克诚想还给毛主席一个完美的湖南,但他最终还是接受命令返回了中央。

无论身处什么职位,黄克诚都力求做到最好,这是他一辈子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对领袖无限忠诚的体现。

你给我无限信任,我还你无限忠诚

回到中央后,黄克诚没有任何休息的意思,第二天便开始整顿整个后勤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后勤部便焕然一新,在维持国防建设一切需要的同时,也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各种后勤资源的供应。也许是夸奖黄克诚的次数太多,毛主席后来只能用“好!”或者“很不错”这样的字眼来称赞他。

1954年10月,黄克诚又一跃成为了军委秘书长,之后毛主席在一些战略问题上经常咨询他的看法。当时我国的许多政策和制度都是照搬苏联那一套,但黄克诚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国和苏联的国情不同,不能所有制度都照搬他们,一切党委组织的工作必须在首长的指挥下进行。”

后来国家进入特殊时期,黄克诚遭到了严重打击,身心也受到了极大摧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依然处处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978年,笼罩在社会上的阴霾逐渐散去后,始终坚持正确立场的黄克诚被任命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在黄克诚的指导下,很多被冤枉的同志都得到了平反,国家也重新步入发展正轨。

1980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对其予以平反,黄克诚终于洗刷了所有冤屈。按理说他应该高兴,可他的心情却无比沉重,因为有些同志没能亲眼见证这一刻。11月27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了第三次座谈会,身为常务书记的黄克诚本该参加,但他却以生病为由缺席了这次会议。随后会议正常召开,在这段时间里,黄克诚思考了很多问题,心中好像有一团火要冒出来,最终他还是决定要在会议现场说些什么。随后他的秘书给会议现场负责人王鹤寿打去了电话,当得知黄克诚即将出席后,所有人都对他的到来翘首以盼。黄老究竟要说些什么呢?当时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就连他秘书都不知道他即将讲话的内容。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很快会场大门口便出现了黄克诚的身影,耄耋之年的他依旧精神矍铄。和以往总是浮现出的笑意不同,今天他的脸上多了几分凝重。黄克诚落座后,大家都静候着他的发言,结果黄老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感到了震惊。“同志们呐!我的身体不大好,这次会议本不必参加。但我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有些话要和大家当面说一下,不然死了心里也不得安宁!”在一片惊愕的目光中,黄克诚开始了他的讲话。

他事先没有打任何草稿,完全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他的话却仿佛在所有人心中投下了一枚炸弹,让每个人都为之震撼。“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他一次次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是他带领共产党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的功劳。”

黄克诚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但只讲了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毛主席的伟大,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对毛主席心怀感恩与敬畏。在发言的最后,黄克诚慷慨激昂的说道:“如果硬有人说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那根本就是在拿历史开玩笑!”黄克诚的发言掷地有声,会场内随即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大家都被他非凡的气度和坚定的信念所折服,也从他的话语中汲取到了深刻的教训。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敢于像黄克诚这样站出来发声的人并不多,但他的话却说进了所有人的心里。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

黄克诚晚年回忆: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还高明,那是拿历史开玩笑

纵观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操劳的一生,是为崇高革命理想奋斗的一生,也是坚持正义坚持原则的一生。正因为有无数像黄克诚这样的同志甘于奉献,牢牢凝聚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向黄克诚同志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来源:趣事情报局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