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繁体

史家胡同位于东四南大街东侧,大约是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条胡同住过许多知名人物。

几百年的老胡同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历史随着时间一点点淡去,但当人们走过胡同,看着邓颖超写下的“好园”、史家小学里飘着的国旗、51号院子的号码牌,手摸着老院子斑驳的墙壁,感受历史的呼吸脉搏。

2011年,章含之之女洪晃带着怨念和不舍搬出史家胡同51号,一段历史才算尘埃落定。

入住史家胡同51号:洪晃的童年时光

史家胡同位于东四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院子坐北朝南,都是三路四进院落。三组四合院最东侧为51号院,其大门位于院落东南隅,大门一间,远远望去,一对圆形门墩,两扇红漆板门,四枚梅花形门簪,好不齐整。

沿着这条幽静的胡同漫步而行,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都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历史……

如今故人已去,只留下宅子和钉在墙上的号码牌。北京史家胡同51号曾经住着名门鸿儒、外交奇才、末代名媛,洪晃就出生在这里。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她的外祖父是大律师、著名学者、民主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章士钊,她的母亲是著名女外交官章含之,以高贵、美丽、优雅而为人称道。

百年来,章士钊见证过民国的兴衰,章含之经历过国家的胜利和“文革”的苦楚。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正在香港的章士钊接受了参会邀请。

在地下党组织的干部带领下,章士钊召集了香港的大批民主人士,乘船经大连、青岛,辗转来到北平,出席大会。

在会上,章士钊被选任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10月1日,章士钊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自此之后,章士钊决定定居北京,之后,他将家人们一一接到北京来居住。

同年11月下旬,奚贞携其女儿章含之、儿子章可乘火车抵达北京。

起初,家属到京时,章士钊并没有主动向政府部门提出要求解决住房问题,而是应友人朱启钤之约住在他家。

早年,章士钊与朱启钤一起共事,识见颇投合,多年未见却仍亲似一家。1949年后,他们再度相会,朱启钤将其东四八条住宅腾出后院的北屋让与章士钊及其家属居住。

1959年,章士钊搬入史家胡同51号院,章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之久,史家胡同51号、53号、55号院是史家胡同中部三组并列排布、格局相近的传统四合院落群。

1959年,周恩来总理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一代鸿儒居然挤在这翻身都困难的小居室内,心中酸涩,于是着手协调解决,在周恩来的建议和毛泽东的应允之下,章家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作为新寓所。

史家胡同那所大红门里的童年曾经完全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小洪晃直到十岁之前,身边还围绕着那个时代在别处已经十分少见的时髦人物,他们大多是衣着讲究,谈吐文雅的学者和名媛,其中,风度气韵上,以其母章含之最为绝胜。

许戈辉后来采访洪晃,问道:“你小时候认为自己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

洪晃答道:“我小时候一直因为我是我妈妈的女儿,而我妈妈是个大美女,所以,所有人对我的衡量标准首先是“像章含之”,可我不像。”她进而想起儿时碎忆:“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北京饭店吃饭,那个时候北京饭店只有有点关系的人才能进去。在多数人看来,住在史家胡同的人,也算是说得上话的。”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一走进去,北京饭店的服务员就问:“章含之,这就是你的孩子?她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像你?她长得可不如你好看。”大家都这么说,异口同声。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我特丑。”

史家胡同内里:别有洞天,大气庄重

在章含之的记忆中,瘦削的父亲始终孜孜不倦地伏案写他最后一部巨作。

这指的就是章士钊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柳文摘要》。章士钊从搬入史家胡同51号之后,就开始了此书的写作,到1965年初步完成。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史家胡同51号的院子门内迎门硬山一字影壁一座,二进院正房三间,进深七檩,前后廊。一进院有正房三间,进深七檩,原为前后出廊,现前部廊已改造,封入前檐墙内。

章士钊在51号院前后居住了约14年。章含之在回忆录中曾经写道:“这房子是个典型的官邸式四合院……我们家迁入时,本来应是一个前、中、后院齐全的四合院。

“可是母亲坚持不要那么多房屋。国务院管理局无法说服她,只得把后院割出去,中院便成了后院了。这真是个极大的遗憾。”

该房原有木装修颇为精美,进深方向的柱间装饰套方灯笼锦的两组隔扇,形似八角落地罩,但八角框的位置为实心并开设一扇屏门,其顶部为一个楼阁式书橱,上带朝天栏杆。

正房两侧耳房各一间。三进院正房五间,进深六檩。东、西厢房各三间,进深六檩,前出廊。四进院有后罩房七间。正、厢房间建有抄手游廊连接。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当初,章家人搬进这院子时,院中树木都已栽齐。后院北屋房前是两棵开粉红色花的海棠,前院是那两棵榕树,高大而优雅,绿荫遮盖了整个小院。

“外祖父说过,我们北房门前的两棵海棠树既气派又婀娜多姿。”洪晃回忆道。

后来,其母章含之在书中写道:“多少年来,我心中一直想着这大红门,它应是从门外跨进来,随之展开这院中的历史画卷,揭示这院中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悲欢离合。”

“但是,此时此刻在我匆匆逃离昨日的残梦时,我却猛然醒悟,也许这大红门也应当是从里面往外跨出去。我也许应当把自己的情感跨出这大红门,寻找新的生活起点,那时再回头看这两扇大红门时会不会有新的感悟呢?”

1972年下半年,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学术生涯已差不多到尽头了,章士钊提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统一大业再尽一份努力,到香港走一趟。周恩来则认为章老年事已高,九十二岁了,不适合长途劳累,迟迟未给答复。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最终,是毛泽东亲自拍板,同意了章士钊的香港之行。1973年5月23日,一架中国民航专机载着老人和子女一行人,由北京飞抵香港,离开了他居住了十多年的史家胡同51号院。

同年7月1日,因水土不服且年事已高,章士钊在香港与世长辞。

烟波四十九载:搬离史家胡同,索赔巨额赔款

2008年,章含之去世后,拥有该院产权的外交部曾三次要求洪晃一家搬出,洪晃却感到不能接受,随机要求外交部支付三十年的维修费,双方打起了官司。

洪晃对史家胡同51号的感情十分复杂,在青春期时期,她痛恨自己出身于此,但这一所坚固的宅落,却又真切地给过她庇护。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她说:“我觉得我小时候的生活,没有真正意义上脱离那处大红门之前,是跟我的同龄人脱钩的。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在挺艰苦的时候,而且非常动荡的时候,我却完全是在一个暖瓶里头,说白了是有点腐朽,我就是在这样的气候里头长大的。所以在走出这个四合院之前,我几乎是不识人间烟火。”

但在就读于外语附中之时,她却常常不愿回家。她自叙道:“我当时觉得,过分优越的生活是一种耻辱,所以我开始特别恨家里给我的东西,包括我所居住的宅院,因为这些,我融入不了集体。”

洪晃对于史家胡同51号,的确有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她曾言明:“史家胡同51号是当年毛泽东送给我外公的,但是送的是居住权,没有送产权,因为没有给房产证。”

“我外公也没有要。外公过世后,乔冠华搬进史家胡同51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房产归属于外交部了。根据外交部出示的产权证,似乎是1990年。”

其实其母章含之尚在世之时,就思虑过许久——这套房子要怎么办?但终究还是没想到解决办法。洪晃说:“她们那代人其实对于财产归属权的概念很弱。”

2011年7月经法院调解,史家胡同51号由外交部收回。

不久,洪晃在微博发文宣布:“今天终于把史家胡同51号还给外交部了,至此,彻底退出了中国的特权阶层,这值得庆祝一下。”

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为何将她女儿洪晃告上法庭?

洪晃与外交部的“史家胡同51号”之争终于有了定论,这个曾生长于大红门的女儿将在15天时间内搬离。

在洪晃的记忆中,史家胡同51号院厚厚的大红门,是一出出悲欢离合。如今的史家胡同51号院,经历过搬离及拆迁风波之后,红门朱色依旧,只有那段历史,静静地等待着后人的评说。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82年的老周:写一写戴笠

    82年的老周:写一写戴笠

    上个月,一位广东的朋友让我写一写——戴笠。好吧,今天就来聊一聊——特务,聊一聊——这位特务头子。说实话,我不知道特务和特工有什么区别,我只知道,在我们中国的文字里...
  • 德纳:再论李毅教授

    转自李毅看世界公众号李毅教授在几年前运用在美所学社会学专业知识在台湾做了一个有关统一和台独的社会学调查!这点是之前大陆研究台湾的学者所欠缺的一个深入研究台湾的视野...
  • 开国元勋100人照片集(太珍贵)

    (排名按照建国时职务)毛泽东七大党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 .............................................朱 德书记处第四书记兼...
  • 蜀汉最后的大将魏延被杀?是诸葛亮的提前安排,还是文官集团的联合绞杀

    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杨仪是无爵位的丞相长史、绥军将军,用李云龙和楚云飞的话来说,这两人的级别不对等,也不应该成...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12年前这篇奇文,竟准确预判了当今中国内外形势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12年前这篇奇文,竟准确预判了当今中国内外形势

    本文刊于2010年第10期《环球财经》杂志(该杂志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财经月刊),原标题为《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此文放到12年后的今天读...
  • 组画《解放上海》1957年

    组画《解放上海》1957年

    组画《解放上海》创作于1957年,以八幅连环画组图的方式合裱于一张长卷,再现了1949年4月至5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历史事件。据了解...
  • 为什么古代的路费称为“盘缠”?

    为什么古代的路费称为“盘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化,诸多事物都在与时俱进,其名字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外出时都得随身带钱,用...
  • 燕赵传奇·河北民俗文化之保定老调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韩伟:上一回咱们听过了慷慨激昂的河北丝弦,结识了侠肝义胆的梨园豪杰,一曲丝弦犹绕...
  • 从顾恺之到曹雪芹,为什么画家和文人都偏爱“细目” | 肖鹰

    从顾恺之到曹雪芹,为什么画家和文人都偏爱“细目” | 肖鹰

    本文转自文汇报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是被尊为画圣的顾恺之立下范式的。《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
  •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鲁迅与胡适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特别是白话文运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当后人谈及他二人的关系时,总会用一句“分道扬镳”来形容。既然是“分道扬镳”,在这场友谊关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