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安徽的朋友,翻看了之前的推文,问我:你或多或少地写了那么多晚清的“坏蛋”,为什么不写最大的“坏蛋”——李鸿章?
你看,这就是我不写的原因——
李鸿章,坏吗?
的确,李鸿章是晚清重臣里的大人物。但,对他的评价——非常分裂。不少人,称他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夸赞他做了许多有利于维护大清统治的大事;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代表大清签订了——诸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的,名气越大,争议越多。
而,我们对于李鸿章的争议,却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这,也是我不写他的原因之一),我们不仅对他生前的种种行为——各抒己见,甚至对他的能力评价,也是——各执一词。你看,甲午战争期间,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评价非常高,他夸赞——李鸿章是“唯一能与西洋列强一较长短的人”。
那,这样一位能力堪与西方列强抗衡的大人物,他身上的种种争议,到底从何而来?
再次声明:以下仅为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安徽合肥,他爷爷是一个小地主,所以,家境相对优越。只是,他爷爷花钱大手大脚,不太会过日子,家境日渐衰败。于是,宗族里的长辈,纷纷出面劝说,让他少些挥霍,省点花天酒地的钱出来,供孩子念书,将来才有希望做官,光宗耀祖、家族复兴才有希望。好在,他爷爷不算糊涂,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李鸿章的爹也很争气,考上了进士,刚好与曾国藩是同科,又一起进京做了官。
所以,李鸿章出生时,老李家的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加上他爹是读书人,李鸿章从小就耳濡目染,稍大一些时,他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以及各家文集,可谓满腹经纶。
你看,1843年,他入京参加来年顺天府的乡试时,写的一首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意思是,英雄好汉,才是能够改变历史的人,守在家靠父母算什么本事,三千里外也是我的家乡,只有凭借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才能让皇上赏识我,得以封侯。你看,李鸿章是有远大抱负,是有鸿鹄之志的。
终于,1847年,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了进去,名列二甲第13名,并当上了翰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考取了——国家公务员。上了一个阶层,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可,胸怀壮志的李鸿章,并不甘心做一个“朝九晚五”、帮助皇帝处理琐碎事务的“小人物”,他期待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作为。
和多数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心有所向,却机遇难得。一眨眼,李鸿章庸庸碌碌地混到了29岁。这一年,正是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李鸿章等待多年的机遇,终于出现了一丝曙光。这次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不但摧毁了大清赖以生存的八旗精兵,也为被压制已久的汉族士人,提供了一次翻身崛起的机会。整个政局开始出现了深刻的变动,一批出色的政治家,从此登上了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治舞台,这些人当中,当然包括李鸿章。
太平天国爆发后,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回到湖南老家,组织家乡地方武装势力,并亲自出任团练(地方武装的首脑)(详见《不要钱的,大官》)。李鸿章眼看着曾国藩干得如火如荼,自己心痒难耐,于是也想效仿老师,回老家合肥——组建淮军。
当时,大清正缺兵力,李鸿章的想法,也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自此,李鸿章开启了“弃笔从戎”“瀚林变绿营”的坎坷岁月。早期,李鸿章辗转作战,始终没能像曾国藩那样,脱颖而出。他面对天平军主力时,由于缺乏经验,缺少章法,连吃败仗,据说还创造了被一连攻破十几个营寨的记录。甚至有一次差点连命都丢了,多亏当时的安徽巡抚——和春及时赶到,这才保住了性命。
连吃败仗、灰头土脸的李鸿章,见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赶紧拍起了马屁,说自己能耐不够,总吃败仗,夸赞和春——威震三军,以军门为最(军门,就是巡抚一级的官职)。意思是,和春是最牛的巡抚,没有之一。可惜,马屁拍马蹄上了,和春只是冷冷一笑,说了一句——贪生怕死,以阁下为先。弄得李鸿章颜面尽失。
人都是有脾气的,此处不待见爷,爷自谋出路——李鸿章就想投靠曾国藩。
他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字字句句都是表达对老师的钦佩之情,曾国藩却看出了他字里行间想投奔门下之意,于是,主动让他加入了湘军的幕僚队伍。自此,他就跟着曾国藩混了,一混就是4年。期间,从政务到军务,李鸿章全面接触,获益匪浅。而且,曾国藩对他特别信任,有什么事情,跟他商量完之后,都是——这个折子你来起草吧。
当然,李鸿章本身就有慧根,表现也非常出色,师徒二人的合作,还算愉快。待到李鸿章30多岁时,机会终于来了。
这个机会,不是李鸿章自己找的,而是机会来找李鸿章的。
那几年,太平天国运动闹得已经很凶了。太平军沿着长江中下游推进,先后攻下了安徽、江西、江苏,眼瞅着就要攻占上海了。和现在一样,当时的上海是大清的钱袋子,有钱人多的是。这些有钱人吓坏了——太平军打来了,我们的钱都保不住了。
事实证明——越有钱的人,越爱惜钱。
于是,这些有钱人团结一心——想出钱雇人打太平军,保住他们的财产。那,找谁呢?找曾大人吧!曾帅的湘军确实有战斗力,可,此时的湘军正在南京一带作战,自顾不暇。
但,曾帅推荐了李鸿章——你跟着我的时间最长,该出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了,去上海打太平军,我特许你先回老家组建军队,再去上海。早年的带兵经验,加上跟着曾国藩这几年的历练,李鸿章成了带兵的行家。他组建淮军时,照搬了湘军的编制,就连排兵布阵,也是湘军的套路。结果,时间不长,他的淮军就起来了——很快,14个营变成了50个营;没几年,就成了拥有7万多兵力的强大淮军。
而,这支军队,也成了李鸿章最初起家的政治资本。那,后来,李鸿章怎么会沦为“卖国贼”了呢?实话说,受当时的形势所迫,他才不得不签下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你想,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列强又咄咄逼人,李鸿章夹在中间,也只能委曲求全。李鸿章能力再强,最多也就能搞搞洋务运动,开个招商局什么的,
但,外交、军事上的大事——他做不了主!你想,那会儿,大清的一把手是谁?光绪皇帝就是摆设,西太后才是一把手。而且,除了皇上、太后,还有几位亲王。李鸿章算第几把手?根本就不可能给他绝对的决策权。所以,在我看来,后人以此来诟病李鸿章——是有失公允的。看到这,你可能会说,李鸿章在外交上没有决策权,可,他一手组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中,惨败给了小日本,这个责任——他得承担吧!
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战争。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体制腐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什么的。当时,李鸿章在他的位置上,也算是耗尽了心血。
北洋水师,是他一手组建的,一场甲午战打光了,他不心疼?他是最心疼的。甲午的惨败,首先是内部腐败,其次是内部不和,这些都是李鸿章无法控制的。他这边打仗,那边的军机处、南洋水师在看热闹,等着看笑话,恨不得他“为国捐躯”。
而且,当时的海军军费,紧张到了什么程度?1894年,西太后过60大寿,修建北海、中海、南海,花了600万两,其中的435万两,是挪用的海军军费;再后来,西太后修颐和园,花了1000万两,其中的800万两,又是挪用的海军军费。军费都被上面搜刮干净,就差直接喝兵血了,这样的海军,哪还有什么战斗力?
可,西太后好不容易活到60岁了,要办寿,李鸿章敢说什么?你看,当时有一位正直的大臣说了——应该把这个钱省下来用在海军上。
西太后就说了——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谁一辈子不高兴!直接——把这个大臣给革职了。所以,这种大环境里,就算李鸿章有心强国,恐怕也没什么办法。
甲午战败,就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在我看来——谈不上。结合当时的处境,如果大清亡了,李鸿章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上他身受儒家思想教育,骨子里还是有忠君爱国之心的,他也不愿意这样。你可能还会说,他可能与日本人有勾结。
这个可能性——不大。
你想,日本,包括英法等国,虽然打败了大清,但,他们决定不了大清的朝政。外国人再怎么样支持李鸿章,他也不可能真正掌权。
你想,西太后,是为了权力能杀自己亲儿子的主,你让她说——既然洋人都这么支持你,那我就扶持你。可能吗?做梦!而且,李鸿章在和日本人谈判时,虽说没有多少决策权,但他还是力争——要将大清的损失降到最低。
你看,当时第六轮谈判,李鸿章费尽唇舌,向伊藤博文哀求——将战争赔款减至1.5亿两,并希望——少许之减额,赠作回国的旅费。但,国力如此,只能空费口舌。在我看来,日本人夸赞李鸿章是——唯一能跟西洋列强一较长短的人,只是对李鸿章外交能力的一种认可。
可惜,李鸿章能力再强,也无法逆转战败的局面。所以,不管费了多少心力,谈判结束,该割地割地,该赔款赔款,而他——也只能无奈地背上卖国贼的骂名。没办法啊,你不赔,可以,那就接着打,人家海军强大,你的北洋水师已经没了,已经没有跟人掰手腕的能力了。所以,李鸿章没办法,他已经在他的位置上——尽力了。
当然,李鸿章也收受贿赂,也溜须拍马,也结党营私。但,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你能去苛求他吗?他这样做,可能在很大限度上,是想保留和维护自己的权威。你看,不少人做事,如果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很可能——我不干了!李鸿章不是,他的想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忍着,只要权利在,就有办法,还有成事的可能。
从当官的角度来说,有的人办事——是为了当官,有的人当官——是为了办事。在我看来,李鸿章二者兼顾。他有所作为,是为了自己保官;他做一天官,就要有所作为,这是他从小到大的一种政治追求。所以,李鸿章有能力,只是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在那个时代——他扭转不了大局。
在我看来,如果李鸿章生在一个比较贤明的朝代,以他的能力,应该能够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李鸿章的评价——生不逢时。
你看,李鸿章曾经对自己的所为,有过这么一段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写在最后:
他,说了大实话,又能怎样?
来源:82年的老周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一词,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里面既有“都城”、“京师”、“中央之城”、“国之中心”、“天下之中心”等地理含义,也有着诸如“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
-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信徒人数高达约54亿人口,占据世界总人口的70%。其实除了这三大世界性宗教以外,还有一个创建时间比伊斯兰教和佛教都早的...
- 黑奴制度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践踏,美国南方曾长期施行这一罪恶制度。尽管黑奴制违背平等自由的理念,早已被历史唾弃,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
-
倚天立:中华文明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国家意识形态的衰落甚至解体
一、汉朝“独以强亡”与唐朝“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必然性 一两千年以来的中国学人,喜欢把汉朝和唐朝一起合称“汉唐盛世”,实际上,到今天我们才明白,唐朝与汉朝放在一起凸... -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竟是间谍,向美日出卖情报,批捕时怒喊:我是美国人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放弃“铁饭碗”举家移民美国,究竟为何?十年后,他又频繁来往于大陆和香港,如蜘蛛吐丝般建构起庞大的网络,又是为何?方复明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年前... - 老高(化名)是揭阳市惠来县华湖镇先春村村民。按他的话,卷入这些“恩怨”完全是个意外。老高早在40年前就离开家乡在外谋生,辗转去过几个地方,后来一直在广州做水果批发的...
- 最近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大事,世界越来越不稳定,表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剧烈,轰隆隆的雷声、黑压压的的乌云离我们就越近,我们所经受的考验也越来越大。越是这个时候...
- 这条分界线不仅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更是我国古代的战争分界线,北宋与南唐的战争、南宋与蒙古大军对峙,都围绕这条分界线展开。淮河是历来...
-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吕布、关羽两位名将都对名马“赤兔”珍爱有加,而称霸秦末乱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也在临终前惋惜自己的爱马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此...
- -1-1862年,陕甘回乱爆发,在哈密、吐鲁番一带传教的回民阿訇妥明悄悄抵达乌鲁木齐,住进绿营军提标参将索占焕家里。妥明,字得璘,河州(今甘肃临夏)东乡人。东乡族是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