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外,一位身影挺拔而孤独地矗立于萧瑟的风中,那便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
三个月前,他兵败被俘,却一直不愿降清。起初,他甚至绝食数日,拒绝向清廷低头。但皇太极不甘就此放弃,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从将领到文臣,一一前去劝降,却无一例外地被洪承畴以激烈的言辞骂得铩羽而归。
夕阳西下,洪承畴总会拿出那副铠甲,余晖撒在上面,刚好露出一抹悲凉的金色。活,艰难;死,更难。不自觉间,他夹起了碗里的一块肉……
皇太极也是颇有耐心,为了彻底瓦解洪承畴的内心防线,他特命最擅长洞察人心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一试。范文程步入囚室,面对洪承畴的咆哮,只字不提招降之事,而是与洪承畴谈古论今,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唐宋的诗词歌赋。
就在这场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中,一块灰尘悄然从梁上落下,轻轻沾在了洪承畴略显陈旧的袍子上。洪承畴在滔滔不绝的同时,不自觉地多次伸手拂去那片灰尘,这一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敏锐地捕捉到了。范文程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不动声色,待谈话结束,便恭敬地告辞,回到皇太极面前复命:“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采纳了范文程与张存仁等人的建议,开始对洪承畴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厚待,更在精神上给予尊重与理解。
不久后,皇太极亲赴太庙。即便态度有些软化,但洪承畴仍旧立于庙中,不肯下跪。皇太极见状,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关切地询问起洪承畴的冷暖,见他衣衫单薄,便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亲手披在了洪承畴的肩头。
“冰山”化了……
终于,在五月初五日,洪承畴与祖大寿等一众降将一同,在皇太极面前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那一刻,他低下了头,不再是那个誓死抵抗的明将,而是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一员。
很难说清洪承畴是真的被皇太极打动了,还是说他一直在“故作姿态”,等到时机成熟便降清。但洪承畴降清后异常卖力倒是事实,这也为他身后骂声一片埋下了伏笔。
(1)
许多当代人对洪承畴抱有深刻的误解,往往将其视为一个因贪生怕死、追求生存本能而投降清朝的普通人,甚至有人以“将心比心”的理由为他这样的汉奸行为辩解,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简直是对历史的极大讽刺。
洪承畴的可耻之处,远非仅仅在于他身为大明的高官显贵——两榜进士、内阁辅臣,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背弃忠孝,贪生怕死,投降异族。更为恶劣的是,他企图洗刷自己的叛国之罪,不惜以整个中华大地的沉沦为代价,全力以赴扑灭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丝反抗清朝的火花。
在他担任江南经略期间,洪承畴对手无寸铁的抗清义士进行了残酷的捕杀,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英勇志士均惨死其手。当南明名将李定国屡战屡胜,斩杀满清亲王,收复大片领土,打破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南明局势呈现出一片大好之时,清廷惊慌失措,甚至考虑放弃西南七省与南明和谈。然而,正是洪承畴力排众议,坚持要消灭南明。
在晚年之际,他临危受命,担任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以长沙为幕府,修筑长墙,采用各种手段分化、利诱南明将领,最终成功离间孙可望与李定国,使其自相残杀。随后,他趁机进取云贵,攻克昆明,彻底扭转了满清在西南的败局,最终平定了整个西南地区。
反观和洪承畴一起降清的祖大寿,别人虽然给吴三桂写过招降信,但也仅仅止步于此。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事实就是他并未帮助满清平定江南。在清廷整个与南明对抗过程中,祖大寿几乎没有任何功劳。有专家鼓吹洪承畴是因为“爱民如子”,所以才投降。试问,祖大寿连屠刀都未拿起过,是不是更加爱民如子,胸怀若谷?
笔者佩服洪承畴之智勇,更能理解大时代浪潮下苟且偷生的普通人。就算被众人嗤之以鼻的钱谦益,别人降清后仍旧还私下帮助抵抗清军的仁人志士。但洪承畴却不一样,他完完全全是在用无数普通人的鲜血来为自己找个相对较好的归宿。
为何我要用相对较好这个说法呢?
因为他不遗余力地替清廷经营西南,甚至不顾病体,辗转半个中国,彻底消灭南明后,却仅获得了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的世职。要知道,曾在洪承畴麾下当部将的马得功,都被封为一等顺勤侯。依附南明的前农民军将领谭洪降清后,也被封为慕义侯。甚至在穷途末路之下,匆忙降清的白文选,也获得了个三等公。
洪承畴这功劳,按说封个王都不为过。清廷之所以不那么做,说白了也是知道,“卖国求荣”的洪承畴早已无路可走。他不像手握重兵的吴三桂等人,需要恩威并施、封王封爵。于他,清廷仅需保其名声与家族性命便能让他死心塌地。
(2)
乾隆四十一年,随着清高宗乾隆帝的头发日渐斑白,他的心思也开始转向了一桩深思熟虑之事——重新评估那些在清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明朝降将。对于这些曾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老皇帝内心的情感颇为复杂。步入晚年,他对这些人的厌恶之情与日俱增,甚至忧虑未来朝廷中也可能滋生“满奸”。
为此,乾隆帝突然决定编纂一部官修史书《贰臣传》,旨在告诫清朝官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大清的忠臣,切勿成为贰臣。这部史书收录了明朝叛徒共计一百二十人,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将这些降将划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是指投降清朝后功勋显著之人,而乙类则是投降后无所作为之辈。
从努尔哈赤时期第一个投降的低级军官李永芳,到满清入关前的高级将领洪承畴,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承受了道德的谴责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这些投降人物一直是清朝的敏感话题,鲜有人敢轻易涉足,尤其是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蓟辽总督的“贰臣”代表。
在编纂《贰臣传》时,乾隆帝首先阐述了撰写此书的目的。他轻蔑地表示:“朕认为这些在大节上有亏之人,既不能因其生前的功勋而原谅他们,也不能因其尚有后人而在死后宽恕他们。如今,只能依据公理,在国史中另立一门‘贰臣传’。”
其实,客观来看,满清入主中原,主要还是这些“贰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法国传教士百晋在《康熙帝传》中所说那样:“事实上,鞑靼人在征服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加上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为了满洲人去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
许多贰臣都内心有愧,譬如前文所说的钱谦益、祖大寿。但洪承畴投靠清朝却是彻彻底底。民间还一直流传着他变节后的诸多故事。
譬如,当他再次成为清朝的“功臣”后,回家探亲时,刚一进屋,发现母亲穿着出嫁时的衣服端坐高堂。他惊讶地询问原因,母亲回答说要嫁给他人。洪承畴不解,母亲回答道:“你可以降清,我为何不能再嫁?”京剧《洪母骂畴》生动展现了洪承畴被母亲鞭笞的场景,让人为之动容:“我洪家世代忠良将,哪有你这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践踏山河、涂炭生灵的变节儿郎!谁似你屈膝投降天良丧尽,不忠不孝、无情无义、无国无家、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卖国求荣、利欲熏心、认贼作父的无耻人!”
据说,洪母死前因觉得无颜面对祖宗先人,便在脸上盖了一块黑纱。
在乾隆统治的中后期,他自认为政治运转高超,经济繁荣至极。为了进一步巩固其执政基础,继续占据传统政治道德的高地,乾隆帝对“贰臣”进行了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并对今后大清是否继续出现“贰臣”给予了强烈的警示:在任何时代,做“投降派”的结局和历史名声都不会好。
所以,连清朝人都不认可的“贰臣”,就别再称其为“民族英雄”了。
来源:沐阳笙读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垃圾就该在垃圾堆里古人垃圾分类靠大家,健康生活你我他。要是垃圾不分类,违规罚款50+。2019年6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法规,把上海设为第一个试点城市。从那以后...
-
澳大利亚的面积非常大,达到了769万平方公里,排世界第六,只比中国小一点。中国的原住民是中国人。美国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那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是什么人?什么民族的?叫什么...
-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大唐的富庶达到了极点,正月,唐玄宗李隆基拜老子庙、祭天地二神之后,大赦天下,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地税。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帝国的命运,也正从这一...
- 《吴宓日记 1939~1940》一册,主要记录他的爱情、学术及读书生活,也有多处谈及时政,其中谈及苏联的地方并不多,但每次谈及苏俄,他都如临大敌。考虑到当时全面抗日的大背...
- 壹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万名中央机关干部下基层,毛主席两次做出批示万名干部下放基层发生在共和国史书所称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共中央在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减...
-
甲骨文天干地支文字真正全破解!古埃及文和甲骨文竟然有诸多相似之处
甲骨文天干地支文字真正全破解!抱雪斋独家实证中华万年文明史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这二十二个字是甲骨文里的核心密码。1.1万年前,有虞氏在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区域内创造了甲... -
鸿茅药酒事件回顾:一次跨省追捕事件引发的全民轰动2018年4月17日下午,谭秦东被取保候审,走出看守所的他在车上用微微发颤的声音感叹道:“自由真好,自由真好。”内蒙古自治...
-
来源:潮新闻 陈侃章诸暨西施祠庙历史悠久,名声远扬,那么这一古迹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呢?在秦汉就有到唐代文字记载关于西施祠庙殿宇相传秦汉就出现,但更直接的要查到留传...
- 作者 胡展奋 原载于《萌芽》杂志1991年1月号 1991年5月开始连载于《南方周末》。后被《明镜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星岛日报》等转载,遂成世界性影响。“...
-
1937年周总理崂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1937年4月26日,延安。追悼大会上寂寥无声,台上的小战士神情忧伤地念着手中的悼词。在场的红军战士安静肃穆,但紧握的拳头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在压抑愤怒。毛主席在为牺牲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