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外,一位身影挺拔而孤独地矗立于萧瑟的风中,那便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
三个月前,他兵败被俘,却一直不愿降清。起初,他甚至绝食数日,拒绝向清廷低头。但皇太极不甘就此放弃,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从将领到文臣,一一前去劝降,却无一例外地被洪承畴以激烈的言辞骂得铩羽而归。
夕阳西下,洪承畴总会拿出那副铠甲,余晖撒在上面,刚好露出一抹悲凉的金色。活,艰难;死,更难。不自觉间,他夹起了碗里的一块肉……
皇太极也是颇有耐心,为了彻底瓦解洪承畴的内心防线,他特命最擅长洞察人心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一试。范文程步入囚室,面对洪承畴的咆哮,只字不提招降之事,而是与洪承畴谈古论今,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唐宋的诗词歌赋。
就在这场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中,一块灰尘悄然从梁上落下,轻轻沾在了洪承畴略显陈旧的袍子上。洪承畴在滔滔不绝的同时,不自觉地多次伸手拂去那片灰尘,这一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敏锐地捕捉到了。范文程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不动声色,待谈话结束,便恭敬地告辞,回到皇太极面前复命:“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采纳了范文程与张存仁等人的建议,开始对洪承畴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厚待,更在精神上给予尊重与理解。
不久后,皇太极亲赴太庙。即便态度有些软化,但洪承畴仍旧立于庙中,不肯下跪。皇太极见状,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关切地询问起洪承畴的冷暖,见他衣衫单薄,便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亲手披在了洪承畴的肩头。
“冰山”化了……
终于,在五月初五日,洪承畴与祖大寿等一众降将一同,在皇太极面前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那一刻,他低下了头,不再是那个誓死抵抗的明将,而是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一员。
很难说清洪承畴是真的被皇太极打动了,还是说他一直在“故作姿态”,等到时机成熟便降清。但洪承畴降清后异常卖力倒是事实,这也为他身后骂声一片埋下了伏笔。
(1)
许多当代人对洪承畴抱有深刻的误解,往往将其视为一个因贪生怕死、追求生存本能而投降清朝的普通人,甚至有人以“将心比心”的理由为他这样的汉奸行为辩解,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简直是对历史的极大讽刺。
洪承畴的可耻之处,远非仅仅在于他身为大明的高官显贵——两榜进士、内阁辅臣,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背弃忠孝,贪生怕死,投降异族。更为恶劣的是,他企图洗刷自己的叛国之罪,不惜以整个中华大地的沉沦为代价,全力以赴扑灭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丝反抗清朝的火花。
在他担任江南经略期间,洪承畴对手无寸铁的抗清义士进行了残酷的捕杀,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英勇志士均惨死其手。当南明名将李定国屡战屡胜,斩杀满清亲王,收复大片领土,打破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南明局势呈现出一片大好之时,清廷惊慌失措,甚至考虑放弃西南七省与南明和谈。然而,正是洪承畴力排众议,坚持要消灭南明。
在晚年之际,他临危受命,担任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以长沙为幕府,修筑长墙,采用各种手段分化、利诱南明将领,最终成功离间孙可望与李定国,使其自相残杀。随后,他趁机进取云贵,攻克昆明,彻底扭转了满清在西南的败局,最终平定了整个西南地区。
反观和洪承畴一起降清的祖大寿,别人虽然给吴三桂写过招降信,但也仅仅止步于此。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事实就是他并未帮助满清平定江南。在清廷整个与南明对抗过程中,祖大寿几乎没有任何功劳。有专家鼓吹洪承畴是因为“爱民如子”,所以才投降。试问,祖大寿连屠刀都未拿起过,是不是更加爱民如子,胸怀若谷?
笔者佩服洪承畴之智勇,更能理解大时代浪潮下苟且偷生的普通人。就算被众人嗤之以鼻的钱谦益,别人降清后仍旧还私下帮助抵抗清军的仁人志士。但洪承畴却不一样,他完完全全是在用无数普通人的鲜血来为自己找个相对较好的归宿。
为何我要用相对较好这个说法呢?
因为他不遗余力地替清廷经营西南,甚至不顾病体,辗转半个中国,彻底消灭南明后,却仅获得了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的世职。要知道,曾在洪承畴麾下当部将的马得功,都被封为一等顺勤侯。依附南明的前农民军将领谭洪降清后,也被封为慕义侯。甚至在穷途末路之下,匆忙降清的白文选,也获得了个三等公。
洪承畴这功劳,按说封个王都不为过。清廷之所以不那么做,说白了也是知道,“卖国求荣”的洪承畴早已无路可走。他不像手握重兵的吴三桂等人,需要恩威并施、封王封爵。于他,清廷仅需保其名声与家族性命便能让他死心塌地。
(2)
乾隆四十一年,随着清高宗乾隆帝的头发日渐斑白,他的心思也开始转向了一桩深思熟虑之事——重新评估那些在清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明朝降将。对于这些曾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老皇帝内心的情感颇为复杂。步入晚年,他对这些人的厌恶之情与日俱增,甚至忧虑未来朝廷中也可能滋生“满奸”。
为此,乾隆帝突然决定编纂一部官修史书《贰臣传》,旨在告诫清朝官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大清的忠臣,切勿成为贰臣。这部史书收录了明朝叛徒共计一百二十人,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将这些降将划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是指投降清朝后功勋显著之人,而乙类则是投降后无所作为之辈。
从努尔哈赤时期第一个投降的低级军官李永芳,到满清入关前的高级将领洪承畴,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承受了道德的谴责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这些投降人物一直是清朝的敏感话题,鲜有人敢轻易涉足,尤其是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蓟辽总督的“贰臣”代表。
在编纂《贰臣传》时,乾隆帝首先阐述了撰写此书的目的。他轻蔑地表示:“朕认为这些在大节上有亏之人,既不能因其生前的功勋而原谅他们,也不能因其尚有后人而在死后宽恕他们。如今,只能依据公理,在国史中另立一门‘贰臣传’。”
其实,客观来看,满清入主中原,主要还是这些“贰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连法国传教士百晋在《康熙帝传》中所说那样:“事实上,鞑靼人在征服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加上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为了满洲人去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
许多贰臣都内心有愧,譬如前文所说的钱谦益、祖大寿。但洪承畴投靠清朝却是彻彻底底。民间还一直流传着他变节后的诸多故事。
譬如,当他再次成为清朝的“功臣”后,回家探亲时,刚一进屋,发现母亲穿着出嫁时的衣服端坐高堂。他惊讶地询问原因,母亲回答说要嫁给他人。洪承畴不解,母亲回答道:“你可以降清,我为何不能再嫁?”京剧《洪母骂畴》生动展现了洪承畴被母亲鞭笞的场景,让人为之动容:“我洪家世代忠良将,哪有你这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践踏山河、涂炭生灵的变节儿郎!谁似你屈膝投降天良丧尽,不忠不孝、无情无义、无国无家、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卖国求荣、利欲熏心、认贼作父的无耻人!”
据说,洪母死前因觉得无颜面对祖宗先人,便在脸上盖了一块黑纱。
在乾隆统治的中后期,他自认为政治运转高超,经济繁荣至极。为了进一步巩固其执政基础,继续占据传统政治道德的高地,乾隆帝对“贰臣”进行了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并对今后大清是否继续出现“贰臣”给予了强烈的警示:在任何时代,做“投降派”的结局和历史名声都不会好。
所以,连清朝人都不认可的“贰臣”,就别再称其为“民族英雄”了。
来源:沐阳笙读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现在的整顿也好,治理也罢,老百姓一般都不太关心,盖因运动式的多,虎头蛇尾的多,形式主义的多。可当下风头正劲的医药领域反腐,倒是人人牵挂,个个呼应,除了与己密切相关...
-
转自唐诗宋词古诗词,原标题为:我心匪石,除了你,还能有谁?亲爱的,你知道我的心吗?有一首老歌,叫作《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旦陷入爱情,一个人的心,就不再属于自己...
-
来源:读者2023年7月最近,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中国大型特展“晚清百态”。前去观赏的外国人大呼:震撼!而中国人却越看心情越复杂。驻足观看人数最多的一件展品,是英国...
-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让新年气息逐渐变得浓厚的西安,又添上了一份别样的韵味。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关于年味的感受来自于每一个微小又具体的...
-
大约在4600前有一场战争,让如今河北的涿鹿县名声大噪,相传作为华夏之祖的炎黄二帝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大战。根据史料记载,这是中华民族神话之中最原始的一场大战,战斗可...
- 英语中有个单词Fractional,其锚定的含义来自汉语。畸零,谓整数以外零馀之数。唐代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人户输纳,元无畸零,蹙数所成,尽...
-
共产党人要执行比百姓更加严格的纪律——延安时期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
逼婚不成 举枪杀人1937年10月6日清晨,陕北公学忽然接到报告,称女学生刘茜彻夜未归,不知去了何处。得知此事,校方非常重视,四处派人寻找。不久,有群众在河边发现刘茜的尸... -
有理有据:牛顿和莱布尼茨,爱因斯坦不足为信,西史到处都是漏风的破洞
牛顿和莱布尼茨虚假神话破灭后,爱因斯坦也彻底走下了神坛。西史到处都是漏风的破洞,还有真的吗?时下,国人之所以如此崇拜西方、高看洋人,一切皆是先因洋务运动开启之风,... -
中国小伙潘濂遇险海上漂流苦撑133天,求生技巧进入美国海军训练手册
1952年,上岸十年之久的中国小伙潘濂回想起当初在海上漂流的场景,仍十分感慨地说道:“我希望我的遭遇可以证明,中国人也同其他国籍的英勇水手一样,能够应付任何艰难困苦的... - 近些年来,研究中国史的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史纳入全球史的框架内观察,这样一来,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即突现了出来,例如:它古老及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它广阔的疆城与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