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繁体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朝方面具体负责《辛丑条约》谈判的是李鸿章,所以最后条约签字的时候要由他来签。但是我们现在看《辛丑条约》的文本,在最后签字的地方,李鸿章并没有签上自己的名字,而是“画”了一个奇怪的图形。不但李鸿章如此,清政府的另一个谈判代表庆亲王奕劻签得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也“画”了一个奇怪的图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李鸿章和奕劻明知这个《辛丑条约》是百年耻辱,因此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这份屈辱的文件上吗?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其实,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的是“花押”。在中国古代,花押可是比签名更具法律效力的东西。

首先,根据《说文解字》一书对“押”字的解释:“押,署也。”即“押”的意思就是署名。但是一些老百姓不识字,他们在接触到合约文书之类需要署名的时候,签不了名,怎么办?那么,就可以根据他心中所想,随便画个什么图形。由于这个图形直接表现出个人的习惯与创意,旁人难窥其意,就难于模仿作伪,且辨识度极高,所以比签名更具法律效力。因此,“花押”也叫“画押”。

所以,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也多次采用花押的方式签名。1871年《日清修好条规》上,李鸿章签署的是花押,日方代表签署的也是花押。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文本第十二款规定,签约代表的署名,要以“画押”形式,而不是签字形式。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所以李鸿章就遵照条约的规定签了花押。和李鸿章参加谈判的庆亲王奕劻也同样是在《辛丑条约》上签了花押,没有签名。除《辛丑条约》外,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参与谈判签署的《日清修好条规》、《中日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上,也都是依照约文规定,签署的花押。

李鸿章的这个花押,远看像“肃”字,估计跟他是一等肃毅伯这个爵位有关。近看这“肃”字,上边的部分是一个“李”字的一半,中间的部分是狂草的“鸿”字,下边部分收尾处隐藏有一个“章”字。

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李鸿章本人从来没做过解释,全由观者自己品味了。

其实很多高雅的知识分子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在“画押”——那样是等同于讥笑自己不识字。他们在画押的时候,故意用草书写一些似是而非的字,并且挤攒在一起,让人难于识别,改称为“花押”,意思是用花体字写的符号。宋人洪迈因此在《容斋五笔》中说:“押字古人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别识耳。”

下面列举几个非常著名的花押,大家来品味一下其中意思。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第一个是书画皇帝宋徽宗的花押:很随意的两横,然后急匆匆的一个提折。啥意思呢?肯定不是他的名字赵佶。有人根据他的身份猜,说是“天下一人”。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第二个是大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的花押,这盘龙团凤的一堆,写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他名字中的“由检”二字;也有人说是“一国之主”。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第三个是民族大英雄郑成功的花押——漳州军饷大元上面铸有他的花押——有人说是“朱成功”三字合体。

延伸阅读:晚清重臣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成为满清背锅侠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